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域旅游旨在把一个行政或地理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全面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加强基础配套设施,贯彻系统营销,落实体系管理,推进旅游业蓬勃发展。自古以来河湟地区便是多民族融合共生之地,其文化旅游是河湟地区的特征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考察、访谈和全域旅游理念,为河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策略,即全域协调融合各产业发展,推动“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河湟文化传播方式;全域整合河湟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河湟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模式;全域规划景区设施建设,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黄河的源头,青海境内黄河干流1694公里,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是黄河干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省份。在青海,黄河孕育了昆仑文化、玛域文化和河湟文化等一系列黄河地域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河湟文化,推动河湟地区文化旅游高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清华 《攀登》2011,30(5):98-1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出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河湟文化作为青海东部黄河河谷地区和湟水流域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在青海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研究河湟文化资源及其特点,做好河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工作,是发展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著名"花儿"王子马俊曾有一句戏言:青海的"花儿"在河湟,河湟的"花儿"在民和,民和是"花儿"的窝窝。的确,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花儿"创作的富矿区,也是"花儿"广为传唱的流行区,其境内流行的曲令多达十数种,大小"花儿"会也有五六个,尤其以七里寺"花儿"会为最。其传唱流行的"花儿"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河湟"花儿"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七里寺"花儿",是民和地区"花儿"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因而  相似文献   

5.
<正>河湟“花儿”和河湟民族民间射箭活动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是唇齿相依的孪生兄妹,射箭没有了“花儿”和“拉伊”的陪伴,就像歌唱缺少了乐器的伴奏,有了激情四射的射箭,使“花儿”和“拉伊”长上了飞翔的翅膀。河湟地区的民族民间射箭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有地理标志的,这个地理标志首先表现在河湟地区的地域自然特征和历史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河湟人文     
彭清深 《丝绸之路》2003,(12):21-22
河湟人是西北汉族主要族群之一,主要分布在甘青黄河上游地区和湟水流域的29个县市,人口约313.6万。河湟人以秦陇语支的河(河州)湟(湟中)方言为基本特征。河湟地区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是中原地区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渡地  相似文献   

7.
要说河湟谷地,当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至少秦汉以来,众多民族的先民耕牧于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与中华大地的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并驾齐驱。提及茶马古道。前些年去滇、川、藏旅游,得知此三大区一直以巨大的商业交易业绩显赫在中国古代商业贸易交通图系中。殊不知在茶马互市的市场版图里,青藏高原的河湟谷地,也有一条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8.
穿行在黄河南岸的古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地上,其地域之辽阔、山川之秀美、人文之荟萃,令人惊叹.河州文化与青海的河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河湟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对河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花儿"成为共同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文化. 河州地区山高林密、溪流密布、河流众多,是黄河上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青海省境内诸多的地方文化,像高原的大山一样,壮丽多姿,哺育和影响着一代代高原人。但最广泛、最有影响且最有代表性的,窃以为是河湟文化。河湟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早在2万至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青海居住,据古书载,最早的先民是“西戎”,传说是炎帝后裔。  相似文献   

10.
青海汉民族的地方曲艺是带有鲜明的河湟谷地自然地理生态特征的区域文化。这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河湟地区在人文历史、各民族文化心理、精神生活状态诸多层面上形成的地域特色十分浓厚的曲艺品种。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而在青海自然人文景观荟萃的河湟流域更是风景这边独好!早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河湟流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就吸引了许多海  相似文献   

12.
唐朝和吐蕃之间在河湟地区展开了近百年的拉锯式争夺。哥舒翰在河湟地区的一系列活动彻底扭转了唐朝在此地区的消极被动的局面,他在河湟地区的不懈努力开创了唐、蕃战争的新局面,代表着时局的发展方向。哥舒翰的最后离开河湟,隐约透漏了唐朝盛世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谢佐 《中国土族》2013,(1):19-21
鲍义志同志嘱我为他即将付梓的文集《河湟情怀》写一篇序言,并说,我是为他的文集作序的最佳人选.这不仅仅因为我们同为河湟子孙,更由于在文化领域多有交往,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共识,所以对他的请求,我自然欣然允诺.  相似文献   

14.
河湟文化为地域文化。河湟即黄河、湟水流域。其地理范围包括今日月山以东,祁连山以南,西宁四区三县、海东以及海南、黄南等部分沿河区域。西汉,霍去病西击匈奴,在此设立西平亭,从有确切文字记载之始,始称湟中。又因其族属,称为羌中。其文化圈所处位置,在中原文化圈与吐藩文化圈、西域文化圈的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15.
河湟地区,即今天的青海湖以东,兰州以西,祁连山以南,黄河以北的湟水流域广大地区。这里既适宜畜牧业生产,又适宜农牧业生产,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民族在此生息和繁衍。河湟地区的开发有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明代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明代的移民制度、卫所统治制度以及官营茶马制度都对河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明代河湟地区移民、卫所统治及茶马互市制度的分析,研究三者对当地经济和民族融合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历史潮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河湟"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典籍之中,是由黄河与湟水并称而来,古代这里西去可与西域相通,南下则与西藏、川北相连,北往则是河西走廊,东去则是陇东地区。因属唐蕃古道的必经地,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加之元明以来作为蒙藏族群的中心连接带,各种文化在此碰撞、交汇,故而亦有人把处于两大高原中间带的河湟地区称为"河湟民族走廊"。~(1)今河湟多民族走廊所涵盖的范围大致包括甘肃、青海境内黄河上游以南大部分地区及湟水流域,  相似文献   

17.
《明史》把设置于河、湟、洮、岷地区的河州、西宁、洮州、岷州等"番族诸卫"合称"西番诸卫"。本文结合文献资料,论述了由于河湟洮岷地区的战略地位,复杂民族成分及北方蒙古的威胁,明代在河湟洮岷战略要地建立了西番诸卫。西番诸卫的建立,既解除了北方蒙古对明朝的威胁,实现了明朝建立卫所的最初目的,又客观上增强了明政府对西番诸地的控制力度,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就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等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道教文化。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实地考察为依据,对道教在河湟土族地区的传播历史进行梳理,并对道教对土族地区的民间信仰、风俗民情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较为客观系统的分析,提出道教与土族传统风俗之间互溶互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彭红 《区域治理》2022,(4):76-79
从古代社会开始,农民贫困问题就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民国时期河湟地区原始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分析河湟地区农民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经济现状,发现河湟地区的农民生活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其贫困的具体表现为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河湟谷地城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小梅 《攀登》2010,29(6):107-111
河湟谷地的城镇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应重点推进县城的发展,降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使河湟谷地的城镇结构合理化,同时做好城镇长远规划、拓宽筹资渠道、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