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黎平县的侗族大歌和鼓楼建筑,发出过许多赞美颂扬之词。而黎平县素有“杉木之乡”的称号,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有办皇木免黎平府正官朝觐的规定,由此可见黎平森林蕴藏量之丰富。但是从清代乾隆以来,外商到黎平来购木材的日益增多,大量原始森林被砍伐,保护林木和营造新林就成为严峻的要求。其中有两个带头造林护林的曾宪圣、朱良臣,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侗戏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一、侗戏的起源与流传侗戏最早流传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唐朝以前,侗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就产生了与其社会关系相适应的文艺形式:“耶”(即在祭把和重大喜庆活动时用的歌舞),“嘎”(歌)、“垒”(念词)和“碾”(传说)。  相似文献   

3.
清代贵州农业区域特征初论陈国生贵州从汉置群柯郡起到宋元,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很迟缓的,汉时“寡言生”,“无蚕桑”,“其郡最贫”。隋唐时仍为官吏被贬居的荒僻之地。到明朝,政府首先由长江中游沿沉江谷地向西先后设置了铜仁、思南、黎平、镇远、平越、安顺以及遵义等...  相似文献   

4.
近代贵州经济的支柱——烟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贵州经济史上,有一个畸形的发展,即先是进销鸭片,后是大量种植鸭片,烟税收入不断增加,直至成为它的主要财源与经济支柱。鸦片在贵州泛滥,是英帝国主义战败清政府,强迫签定不平等条约,鸦片在中国贸易合法化以后的事。鸦片战争后半个世纪,是贵州鸦片大发展的阶段,乌江“上游鸦片弥山满谷,下游思南、平越、松桃二府一厅亦与上游无异。此外,镇远、思州、石阡、都匀四府近来亦染此风……。惟黎平一府,悉是苗疆,栽种最少。”①面对这种情况,巡抚李用清曾采取一些禁烟措施,并于一八八四年上书疾呼:“若其再不劝惩皆施,全黔上下游将无一片干  相似文献   

5.
1937年3月到1945年8月,贵州来了一位湖南平江人张止爰,先后任黎平、镇远、岑巩三县县长。其人已故50多年。至今人们对其印象仍然很深。  相似文献   

6.
清代贵州社会在明代发生急剧变化之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无不出现广泛深刻的变化,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一、封建王朝强化对贵州的政治统治贵州在清代初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社会体制。一是流官制。清代为了划一政区,于康熙年间将各卫所改并为州县,在省以下设府州县各级行政机构,共有贵阳、安顺、平越、都匀、黎平、思州、思南、石阡、铜仁、镇远等十府,下辖九州十六县;二是土司制。有水西宣慰司,马乃、中曹等长官司七十四,康佐、石阡等副长官司二十五,独山土同知、镇远土通判、乌撒土知府、  相似文献   

7.
苗族文人龙绍讷出身贵州世袭土司之家,凭借其对土司专治内幕的了解,本着“歌生民病”的救世心情,创作出以揭露黎平黑暗吏治为主要内容的《黎平竹枝辞》,语调或委婉或辛辣,但都代表着龙氏的忧民情结。  相似文献   

8.
贵州大方又一溶洞奇观清虚洞天生桥在城南十公里处,清毕公路(321国道)旁。其桥雄伟壮观,环境幽静,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虚洞天生桥桥高178.25米,跨高105.58米,桥拱跨度最大处127.35米,最小处77.69米,桥身长400米,宽200米。还有资料记载,贵州黎平高屯天生桥,桥高78.8米,桥拱跨度最大处118.92米,最小处88.5米,桥身长350米,最宽处138米,其规模超过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美国犹他州的两处天生桥。但与贵州大方清虚洞天生桥相比,黎平高屯天生桥的规…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委办公厅请转《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刊登的《黎平会议》一文提到,参加这次会议的人中有陈云同志。陈云同志看后说,他并没有参加过黎平会议。他说,长征初期,他和刘伯承同志被中央派在五军团工作,因五军团担负长征队伍的后卫任务,所以那一段他和中央不在一起。中央召开通道、黎平会  相似文献   

10.
黎平虽地处黔东一隅,然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据有关史料记载,今黎平,汉晋时为镡城县地。唐代置亮州、(山欧)州、福禄州,宋改为鼓州,元设上黎平长官司,明置五开卫和黎平府,辖今榕江、锦屏、从江等县。惜元代以前,史料散失,今仅将明清时期黎平文化名人作一简介。顾亮黎平人中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是明代永乐初年的顾亮,顾亮字希武,一字寅仲,号西村。  相似文献   

11.
石仲泉 《百年潮》2003,(10):61-64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系列会议,在黎平会议之后是猴场会议。但由于从黎平至乌江附近猴场的路不好走,按照安排,2003年4月4日,从贵阳来到瓮安,考察红军长征路经该县召开猴场会议和强渡乌江的情况。扫除我的知识盲点瓮安县,过去不太熟悉。只知猴场会议,但不知猴场在瓮安。这次来瓮安,又是一次地理扫盲。到贵州少,地理盲  相似文献   

12.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兵”,即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计划,扭转行军方向,由去湘西改向黔北,创建新根据地。这不仅是一次军事战略的转变,使红军转危为安,而且成为遵义会议召开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通道会议在行动上确定“策略转兵”目前,党史界对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湘桂黔边时,究竟何时何地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广西桂北转兵,另一种是湖南通道转兵,还有一种是贵州黎平转兵。各执己见,均有文章论述。众所周知.中央红军长…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的西北,有座富于诗情画意的香山。秋季的香山景色最美,美就美在遍山的红叶。因此,凡是秋季到北京旅游的人,总要去香山观赏火焰般的红叶。然而你可知道,香山的得名竟然与贵州凯里有关呢。提起香山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相传许多年以前,居住在贵州省清平县(今凯里县)香炉山的苗族人民遇到了连年的大旱灾。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苦不堪言。然而皇帝封的“百户”(相当国民党时期的保长)不但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而且趁火打  相似文献   

14.
轰动世界的锦屏10万件清代林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卖一了,父卖子休,如花落地,永不归枝,水流东海,永不回头。”“父卖子休,子卖父丢,高坡滚石,永不回头。如有反悔,罚黄金二两,白水牛两头。”这是发现于贵州锦屏的清代康熙末年撰立的一份林业契约誓愿歌。近10万份清代林契在清水江畔“杉木之乡”锦屏县沉睡了数百年。手捧这一纸纸发黄的清代林契,让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5.
万历贵州水稻亩产小考陈国生关于明代贵州的水稻产量,文献记载不多,本文依据万历《黔记》卷20,卷19有关水稻生产的片言只语对其作大致的推测。黎平府万历三十三年巡抚郭子章发银参拾伍两量学田壹分,“除粮差外,岁牧草米百伍拾伍秤,佃种均分柒拾染秤半”。明代贵...  相似文献   

16.
明季贵州知识分子群体骤然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而何腾蛟为这一群体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南天一柱”独撑南明的半壁江山.本文试图站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解读何腾蛟在这一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悲剧性,并对这一时期崛起的贵州知识分子群体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
贵州黎平县的两湖会馆,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黎平县德风镇翘街,是贵州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主体建筑有禹王宫、佛殿、庑厅、三楹阁楼、戏楼等,总占地面积3480平方米,是黎平古城保存较好的情中叶建筑群。据《黎平府志》记载:黎平,自洪武十八年(1357)设五开卫隶湖广以来,楚人逐年迁徙增多,与楚址交往日渐密切。清雍正五年(1727)五开卫拨归贵州。于嘉庆二年(1797)创修两湖会馆,以作流黔之楚人栖身、祭扫、从商、救济等用。禹王宫是两湖会馆的主要建筑,为三间十一惊双步廊式,宽14米,高8米,进深13.2米。前檐卷板和宫内…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     
《文史月刊》2010,(12):F0002-F0002
<正>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在1986年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相似文献   

19.
一、卷166《韩观传》:“明年(洪武三十年)复从杨文讨平吉州及五开叛苗”。(4480页,中华书局点校本)按:“吉州”应作古州,形近而讹。古州,今贵州榕江,明属贵州黎平府。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19:“洪武三十年三月,古州洞蛮林宽自号小师,聚众作乱……。”古州蛮乱事,又见《洪武实录》卷255、《明史》卷3、卷316、《明通鉴》卷11。  相似文献   

20.
陈平 《文史天地》2002,(7):33-35
大凡到过黎平城的省外人,基本都有一个共同认识,即黎平县城关话与北京话十分相似,因而把黎平话称为“小北京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