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爱萍 《黑龙江史志》2012,(9):37-38,40
16世纪末,棉纺织业首次出现在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许多机器发明广泛运用于棉纺织业,使棉纺织业逐渐发展成熟,英国迅速从棉纺织品的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1850年前,英国棉纺织品出口贸易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棉纺织业得以迅速发展。本文试图从一战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发展现状、得以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入手,对近年来中国大陆、港台及海外地区对一战与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在肯定成就的同时,并尝试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棉纺织业是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日本近代棉业资本的形成与日本传统的棉纺织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拟对日本幕末开国前棉纺织业的发展及由此而引起的农民阶层的阶级分化状况进行一些初步的考察分析,以期加深对“日本式”近代化变革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山东手工棉纺织业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下变化是巨大的,原有的古老的手纺业、手织业不断遭到破坏,在农民和家庭手工业的旧式自足性的结合基础不断加剧地遭到破坏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手工棉纺织业在城乡的扩展,随着手工棉纺织业的变化,其内部的各种生产关系也在变化着。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4,(6)
他一度想到轻生,但最后的坚持使他走向了成功。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银桥大厦21层上海博尔捷公司总部,我们见到了公司董事长,全国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候正宇。候正宇,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上的一个农家子弟。高中毕业后来上海打工。1993年候正宇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当上了一名安全检查员,月工资也拿到了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时,棉纺织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行业。首先,棉纺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不一定要求有较高的技术和复杂的生产设备,只要具有简陋的工具,几乎人人可纺可织,因此,它就能够在广大下层人民生活中,在广大地区内存在和发展起来,因而这一行业中的资本主义也易于在较广泛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甫,名辉德,江苏镇江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并使这家开办资本仅10万元、行员7人的小银行,发展成为存款总额达2亿元、职员达2000余人的第一流大银行,居当时全国私营银行首位,陈光甫亦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时上海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不过,陈光甫除了成功创办上海银行外,还成功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并将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海光图书馆看作是他平生三大得意之作,由此可见,中国旅行社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说起创立旅行社的动机,陈光甫自己有这…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前,四川手工棉纺织业已经衰微,手工纺纱因无利可图被生产者所弃,同时部分手工织布因技术有所改进而得以继续存在。抗战爆发特别是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后,四川成为其"抗战建国"的重要基地,军需民用浩繁使棉纺织品需求激增。但是,四川原有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战时需求,其中棉纱短缺尤为严重,国民政府希望通过提倡手工棉纺织业满足战时所需的同时稳定市场与社会秩序。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四川手工棉纺织业不仅起死回生且部分技术较之战前还有所改进,在战时棉纺织品的供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这只是战时机器棉纺织特别是机纱生产能力不足情况下的暂时繁荣,其技术进步不具有可持续性,并非战前四川半工业化现象的延续,更未如战前中东部地区手工业的发展一样形成半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郑文光 《神州》2012,(30):253-253
新课程人教版第二单元的第九课讲到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纱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主要就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中的棉纺织业的衰落,并且与农业的分离过程。本文就这一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在黎明到来前夕,中共中央上海局做出了一项决定,号召地下党同志为迎接解放,开展立功运动。我当时所在的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热烈响应号召,加强了敌占区的群众运动,武装扩展,政治攻心、策反、情报和统战工作,做了一系列漂亮的工作。直接参与组织的几件重大策反工作一件大事是成功策反了朱家角的镇长蔡佣之。他向我们表示留下来不走了。于是,我们交给他3个任务,而且专门派了两个同志。一个叫  相似文献   

11.
有明代上海地区的棉花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除了适宜的自然条件之外,技术改造、专业分工、政策鼓励和赋税压力等也是其重要原因。这些特定原因导致明代这一地区棉纺织业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朝代和地区的历史特点,棉纺织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贩运贸易的兴盛、汇票和行庄等衍生行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农民阶层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承担日益严苛的赋税盘剥。尽管棉纺业的发展迅猛,但在当时中国的封建性占主导的形势下,资本主义萌芽却并未产生。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1932年春.苏军参谋部为营救在上海被捕的牛兰夫妇,派他携巨款秘密来到上海。在上海期间,他常和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博古(秦邦宪)相聚——他们在苏联就已经熟识。次年1月,由于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9月,他也来到瑞金,可问题是他的委派单位是苏军参谋部.而不是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13.
彭南生 《史学月刊》2001,4(1):60-66,142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结构的瓦解,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突发式”的产生,以及乡村棉织业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时期,棉纺织业成为跨手工业和民族机器工业的“两栖”行业,成为早期工业化进程中二元模式的典型。二元模式中既存在着竞争,也存在着互补,但互补构成两者间关系的主导面。从原始工业化到工业化的过渡具有渐进性和渐近性,后发现代化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住这个规律,坚持走移植与嫁接并举的二元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加之纱贵花贱,天津棉纺织业获得快速发展,1920年代初天津华商六大纱厂相继建成,然而纱业萧条却接踵而至,各纱厂虽然调整振作试图走出困境,但是却越陷越深,延至1930年代均归于失败。通过梳理裕元纱厂负债经营的过程,不难得知其得利先分,举债扩张,运营中流动资金不足,动辄则仰给于借款,为企业发展埋下病根;公积金、折旧提取不足,造成固定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产品结构老化,以至于产品积压,资金周转过慢,债息愈来愈重,企业不堪重负最终解散。这一时期天津其他华商纱厂情况大体类似。以往对于纱业经营危机的研究,多强调企业经营内外环境的恶化,尤其日方纱商的挤压是造成经营衰败的原因。实际上,天津棉纺织业自身经营的内在缺陷即资产负债率过高是导致其衰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庄凯勋 《炎黄春秋》2005,(12):23-27
卢绪章(1911-1995)是我党最具有传奇色 彩的党员之一。解放前,他创办的广大华行,不仅 是党在秘密战线的工作机构,也是经营十分成功 的经济实体。卢绪章和他的战友杨延修、张平、舒 自清、朱祖贤、张先成等,先后在上海、重庆和香港 等地,以“商人”身份为掩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 业筹集了宝贵资金。新中国成立后,他从事外贸领 导工作,为冲破帝国主义禁运封锁,功绩显赫;改 革开放后,他开拓了中国的旅游事业,为中国引进 外资和宁波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纸待遇优厚的招工启事把一位15岁的上海少年诱到了日本占领下的大连。然而,繁重的劳动,非人的待遇,都证明招工启事是满纸谎言。他忍受不了,逃跑过,但没有成功。许多工友被苦役和疾病折磨而死,他也身染重病,多亏家人相救,他才算捡了一条命。  相似文献   

17.
周全平是创造社的小伙计,“左联”执委,是我父亲的堂兄。1929年他在上海老西门开了一爿西门书店。我父亲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烧》送去给他审阅,他看后认为写得相当成功,决定以新兴学丛书的名义出版,其一是郭沫若的《沫若小说戏曲集》,其二是柯仲平的长诗  相似文献   

18.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桥梁学家茅以升是个极为实在的人,他为祖国为人民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好事。上海解放前夕,他为保护上海工业不受破坏,革命青年不被杀害,作  相似文献   

19.
先父谭熙鸿(1891-1956),号仲逵,江苏吴县人,长于上海。他14岁考进上海电报局当练习生,16岁转正任报务员,因拍电报关系认识了蔡元培,蔡见他为人稳重,办事认真负责,有爱国心,遂发展他为同盟会会员。  相似文献   

20.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工人家庭。他是建国后上海滩较早研究鲁迅的专家之一。受累胡风,退休才毕业建国初期,陈梦熊由中华职业教育社转入上海诚明文学院,后入上海学院中文系读书。他晚间进修,白天在海燕书店当校对,后来该校并入复旦大学,他因为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就停止了学业。1951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成立,陈由于工作认真出色,升任为助理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