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江苏省如皋市档案馆珍藏一份79年前发行的民国版《如皋日报》。虽然报纸泛黄,且多处破裂,但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如皋日报"四个字,是由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陈立夫题写的,并盖有一枚陈立夫印章。陈立夫(1899—2001),浙陈立夫题写江省吴兴(现湖州市)人,名祖的《如皋日报》燕,号立夫。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  相似文献   

2.
1927年3月12日,《杭州民国日报》创刊,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机关报。1934年6月16日,正式更名为《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日报股份有限公司”,陈果夫任公司董事长,陈立夫任监事长。董、监事大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和浙江省党部委员。许绍棣、胡健中、刘湘女先后担任社长、总编辑。  相似文献   

3.
陈立夫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党立法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花溪区政协委员张葆琛与陈立夫祖籍同处长江之南的太湖地区,陈立夫生于1900年,比张大5岁,陈立夫与张葆琛从小相交。陈立夫在任南京教育部长时,与张葆琛交往甚密。陈立夫于1949年随蒋介石飞往台湾。张葆琛1973年移居花溪奶牛场,1981年7月被选为花溪区政协常委。1996年与陈立夫恢复联系。是年3月,陈立夫寄来第一封  相似文献   

4.
陈立夫追随蒋介石30年,是国民党内“CC系”的代表人物。但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一心扶植儿子蒋经国接掌党内大权,陈立夫成了蒋经国夺权路上的拦路虎。在蒋氏父子的排挤下,陈立夫1950年携全家定居美国。为了糊口,在朋友的资助下,陈立夫在新泽西州湖林镇买下了一个养鸡场,养了5000多只鸡。美国人养鸡,通常都是用机器定时传送饲料。而一开始,陈立夫无钱购置先进设备,只得采用人工方法喂鸡,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去镇上买饲料、卖鸡蛋,也是陈立夫的分内事。昔日呼风唤雨的国民党要人,如今竟然每天要为生计而忙碌,陈立夫…  相似文献   

5.
在我和陈立夫先生的书信交往中,陈先生向我讲述了三件鲜为人知的故事。倡导良师兴国运动1934年间,陈立夫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时,住在南京常府街中段四条巷口一座别墅式的两层楼房里。那年9月,仲秋时节,陈立夫在南京中央大学礼堂,动员全市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良师兴国运动。会上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前后国共谈判史实订误──评陈立夫《成败之鉴》,兼评他对于苏基君的批评杨天石说明:1977年,陈立夫先生在其《参加抗战准备工作的回忆》一文中首次公布了周恩来致陈立夫、陈果夫函,以括弧注明;民国二、十四年九月收到。其后,沈云龙等著文认为,该函作...  相似文献   

7.
<正>1949年12月初的一天,陈立夫跑到成都北校场中央军校校长官邸去见蒋介石。蒋介石一见陈立夫就问道:"今天真奇怪,我召集的军事将领会议,大家都不来了,这是怎  相似文献   

8.
贾晓明 《纵横》2008,(10):9-12
……那天是阴天,公冕送我到码头。在我就要上船时,突然听见有人对我们打招呼。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穿着浅色中山装的男士。公冕告诉我说:他就是陈立夫。寒暄了一阵,陈立夫对公冕说:"我们对你说过几次了,你只要给他(指蒋介石)写封信,问题就解决了。"公冕只是笑了一笑.没做任何回答。陈立夫也没继续说什么。  相似文献   

9.
6月初,93岁的台湾孔孟学会陈立夫先生,把他手书的条幅寄赠湖州邮电局职工、业余微刻宁丁小路,答谢他以精湛的技艺和书画修养,为陈立夫先生完成了一方别致的印石。 这方2寸高的象牙色冻石上,刻有神形逼真的陈立夫先生近期玉照。肖像下方刻有96岁高龄书画家谭建丞写的《九如歌》。其余3面刻有元代大书画家、湖州人赵孟写的《吴兴赋》全文共千余字。印石上的螭虎印纽和底部陈立夫名章,都由丁小路一气呵成。整方印章及微刻格调高雅统一,气韵生动。这方珍品由来大陆探亲的陈夫人妹妹孙禄梁、妹夫俞世基先生在5月份带回台湾后,陈立夫先生在赞赏之…  相似文献   

10.
张珊珍 《百年潮》2006,(7):40-43
1935年冬,为进一步密切中苏关系,蒋介石暗地里派陈立夫秘密前往苏联.然而,到达欧洲的陈立夫迟迟接不到进入苏联的密令,滞留欧洲达4个月之久,以致引起外界种种猜测.迫于曝光的压力,陈立夫无功而返,赴苏之行半途而废.由于是一次绝密行动,迄今公开的史料中记录甚少,即便提及,也是语焉不详.近年出版的陈立夫个人回忆以及保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口述历史"档案,非常详细地记述了这次秘密之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那些已经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尘往事.  相似文献   

11.
柯云  丽阳 《文史月刊》2010,(7):37-37
从保护蒋介石人身安全考虑,陈立夫为蒋介石找了一个替身。 浙江省警察局局长何云长相酷似蒋介石,被侍从室主任陈立夫秘密调来,专门执行特殊任务。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2月初的一天,陈立夫跑到成都北校场中央军校校长官邸去见蒋介石。  相似文献   

13.
陈小薰 《世纪》2023,(1):48-51
<正>我祖籍浙江湖州,太祖父陈容生和陈立夫先生的祖父陈延佑是亲兄弟。我的祖父陈其文、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和沪军都督陈其美都是其字辈,从辈分来说,陈立夫算是我的伯父。说来也巧,我与伯父陈立夫的生日时隔49年,在阳历年与农历中国年竟然都是同一天,阳历的1949年8月21日,农历的七月二十七。伯父于2001年2月8日在台湾逝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说一说我眼中和心里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以此缅怀与追思。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中药有待吾人以现代文字加以说明,以现代试验方法加以分析,故曰:中医现代化。以此则中西医互知对方短长,不复歧视,相互合作以救世人,故日:中西一元化。——陈立夫有进步才能存在,有疗效不怕反对。——陈立夫  相似文献   

15.
陈立夫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八年抗战期间,陈立夫担任近7年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在战争艰难岁月中,陈立夫在拟订战时教育政策、方针,迁播高校,增设、改进中国高等教育,推进中等教育、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发展边疆教育和华侨教育,以及救济、培养与征召青年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中国教育不仅没有因战争而停顿,相反得到了相当的发展。但是,陈立夫执掌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在教育部门维护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实行思想统制,防共反共,抵制“赤化”,逆时代进步大潮。功过是非,历史会给予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早年曾有国民党“四大家族”一说,分别指的是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以及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他们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总代表,利用其掌控的反动政权,掠夺人民财富,垄断全国经济命脉,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日本投降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照我等平民百姓设想,“四大家族”的这几个代表人物,必定是个个腰缠亿万,海外银行存有巨款,几辈子也花销不完。实则并非全都如此,其中的陈立夫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7.
<正>一、如皋平原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叫如皋平原历来介绍如皋的文字,总会说是长江下游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长江下游左翼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江海平原,又名南通平原、如皋平原。西起靖江孤山,北至如皋小洋口(现属如东)"古长江口",大致在靖江孤山、海安县东立发桥、小洋口连成的弧线以东。南面长江,西起江阴大桥下游的孤山,东延至启东圆陀角。因为这片区域主要为现今之南通地区,所以也称之为南通  相似文献   

18.
2001年2月8下午8时50分,在台湾省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加护病房的病床上,知名人士陈立夫先生合上双眼,安祥地走了。作为“四大家族”中的最长寿者,跨越三个世纪的超百岁老人,陈立夫终于走完了102年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19.
正陈范有与陈立夫,一位是中国水泥工业的先驱,爱国实业家,一位是叱咤风云于中国政界的国民党要员,两位如此迥异的人物,怎么会走到一起,并发展成为"金兰"之交呢?他们的故事要从大学生涯说起。1916年9月,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的陈范有考入北洋大学预科,两年后1918年夏被该校土木工学门桥梁科录取,平时住校。巧合的是,当时考入采矿专业的陈立夫与陈范有住在同一间宿舍,接触时间  相似文献   

20.
2001年2月8日下午8时50分,在台湾省台中市中医药学院附设医院加护病房的病床上,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先生合上双眼,安祥地走了。作为“四大家族”中的最长寿,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陈立夫终于走完了102年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