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公超其人     
一、学源中西 叶公超(1904-1981)原 名崇智,公超系笔铝、表字,从 政后始以字行。 叶公超4岁丧母,父亦早 逝。自幼依叔父叶恭绰膝下。 叶恭绰(1881-1968),号誉 虎。民初交通界政要。嗜收藏 古物,能诗擅画,饮誉一时。叔 父视公超如同己出,精心抚育 教诲。 叶公超5岁时,家人为他 延聘教习,习画写字,修读经 史,间学英文。13岁时以同等 学力资格考入天津南开中 学。"五四运动"时,天津南开 中学率先响应,16岁的叶公 超参加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  相似文献   

2.
1986年秋,周至县文管所入藏一副叶恭绰楷书对联(封四)。藏前经有关专家审定,确系叶氏遗作。此联纸本绫装,各长172、宽38厘米,绫料为淡蓝无图案直布纹,画心为安徽净白四尺单纸,纸质用料精良,做工考究,纸上正书“惟有荣名寿金石,敢将法物诂球刀”。上联款“希祖先生雅属”,下联款“叶恭绰”,绰字下钤“恭绰长寿”粗白文印,再下为“玉父”细朱文印。通篇精力充沛,结构浑成,神采飞扬。可惜整幅作品因保管不  相似文献   

3.
仰止亭与叶恭绰文图/刘维才,叶崇德东郊景点仰止亭仰止亭,位於中山陵东首二道沟北之梅岭,系孙中山先生纪念性建筑物。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后,全国各地捐建纪念性建筑物较多。仰止亭是叶恭绰先生捐建的,始建於1931年,落成於1932年...  相似文献   

4.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随后日本进攻锦州,在此前后,美国驻南京总领事裴克先后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铁道部长叶恭绰和国民党中政会常委、中常会常委汪精卫进行了会谈。会谈反映了裴克与国民政府要员保持紧密接触的情况,陈友仁等也表达了解决中日东北冲突的想法,他们都急切想了解美国对日政策,并都希望美国积极介入中日东北冲突,对日本施加压力,裴克对相关问题也作出了一些回应。相关会谈情况和内容,裴克都通过函电和备忘录的形式向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驻华公使馆进行了详细报告。  相似文献   

5.
卢慕贞(1867-1952年),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上恭都外茔乡(今广东省珠海市金鼎镇外沙村)人,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卢慕贞是卢耀显的长女。卢耀显有一定文化,曾到檀香山谋生,与孙中山的大哥孙眉相识,同为侨商。  相似文献   

6.
清女词人沈宛——纳兰成德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叶恭绰编《全清词钞》,第三十一卷收有女词人沈宛词二首,沈宛名下简介云: 字御蝉,浙江乌程人,纳兰成德室,有《选梦词》。近读钱钟书补订本《谈艺录》页,382亦言“纳兰容若妇沈宛有长短旬集,名《选梦词》”。然余向尝略考容若生平,未见其“室”或“妇”有姓沈名宛者,何也?  相似文献   

7.
黄慎,字恭懋,又字恭寿、恭绶,号瘿瓢子、瘿瓢山人等,福建宁化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687—1766年)。出身贫苦,一生没有做过官,自称"东海布衣"。善人物、山水,兼工花卉、虫鱼,又长于草书,工诗,有"三绝"之誉。是"扬州八怪"中艺术造诣较高的一家。  相似文献   

8.
正黄兴(1874—1916),与孙中山被誉为"开国二杰",其为人平和、容忍恭谦、爱护袍泽的品质让人赞不绝口,他怎么就变身屠夫了呢?这还得从黄花岗之役说起。1911年4月27日,黄兴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亲率百余敢死队,臂缠白巾,直抵两广总督张鸣岐(1875—1945)总督府,先杀死管带金振邦,又冲入内堂准备活捉张鸣岐,迫使他号令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逝世所引起的舆论界关注为近代中国罕见。舆论反应重点有二:一是对孙中山其人其事进行评价,褒之者为舆论主流,肯定孙中山之功绩,对其为人处事、革命精神、道德品质等大加赞赏,誉之为一伟大杰出人物,贬之者作为"另类的声音",从与孙中山不同政治立场出发,述说孙中山自身弊病,揭露其错误,描绘其失败者形象,甚至有目孙中山为"罪人"者;二是报道孙中山逝世对未来政局发展的影响,于国民党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于北京政府亦复如此,不过消极影响为舆论着力关注。所以欲达盖棺论定,只能强人所难,国民党经过一番努力与型塑,建构孙中山崇拜直到尊其为"国父",可算"盖棺论定",但亦不长久。  相似文献   

10.
杨新新  韦巍 《岭南文史》2015,(1):49-52,55
2014年12月16-17日,由广东台湾研究中心、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广东孙中山研究资源探寻之路"会议在伟人孙中山故里中山市举行。会议共收到来自广州、上海、中山、澳门、台湾等海峡两岸三地学者论文28篇,分别从研究资料扩充、研究方法转换以及粤台两地孙中山研究界交流等方向,就广东孙中山研究资源之承袭与拓展提出不同见解,为未来孙中山研究之整体提升指明了可行之路径。一、研究资料的扩充  相似文献   

11.
1909年,陶成章到东京,提出《七省同盟会员公启》,攻击孙中山以大言谎话骗取"总理",要求开除其职务,受到黄兴等人抵制。1910年1月,陶成章发表《布告同志书》,回答为孙中山辟谣、辩护的各地同盟会员,并对孙中山等进行新的攻击。这是一份迄今尚很少为人所知的文献。同年2月,陶成章与同盟会分家,重建光复会。1912年1月,民国建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陶成章致书孙中山,重提"南洋筹款"旧事,陶的同志则散布流言,攻击孙中山以谎言骗取"总统"。上海光复后,陶成章练兵筹饷,计划进攻清两江总督所在地南京。南京既克,章太炎建议陶出兵援助正在与清兵搏战的武汉义军,陶未从,编练"光复军"如故,引起忠于孙中山和同盟会的陈其美的警惕和猜忌,指使因"倒孙风潮"而对陶成章深为不满的蒋介石进行刺杀。  相似文献   

12.
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广场的台阶上矗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铜像,根据孙中山先生生前作演讲的姿势而雕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这尊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赠送的。梅屋庄吉是明治大正年间实业家,日本电影界的元老。在孙中山亡命日本期间,梅屋热情地帮助他,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山先生逝世后,梅屋请日本第一流的铜像制作商筱原金作工场铸造了这尊铜像。1928年铜像铸成,像高2.9米,重一吨多。次年3月,梅屋庄吉亲自护送铜像至南京。1929年6月1日,梅屋偕同夫人、女儿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本应恭放在中山陵墓,供人…  相似文献   

13.
出生于浙江慈溪的吴锦堂,与陈嘉庚、聂云台一起被蔡元培等主持的中国职业教育社并称为"办学三贤"。吴锦堂不仅兴修水利,创办学校,还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与孙中山建立了很深的革命友谊,本文试通过孙中山与吴锦堂的交往过程,了解吴锦堂当时的思想,以及我们如何利用,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1909年,陶成章到东京,提出《七省同盟会员公启》,攻击孙中山以大言谎话骗取"总理",要求开除其职务,受到黄兴等人抵制。1910年1月,陶成章发表《布告同志书》,回答为孙中山辟谣、辩护的各地同盟会员,并对孙中山等进行新的攻击。这是一份迄今尚很少为人所知的文献。同年2月,陶成章与同盟会分家,重建光复会。1912年1月,民国建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陶成章致书孙中山,重提"南洋筹款"旧事,陶的同志则散布流言,攻击孙中山以谎言骗取"总统"。上海光复后,陶成章练兵筹饷,计划进攻清两江总督所在地南京。南京既克,章太炎建议陶出兵援助正在与清兵搏战的武汉义军,陶未从,编练"光复军"如故,引起忠于孙中山和同盟会的陈其美的警惕和猜忌,指使因"倒孙风潮"而对陶成章深为不满的蒋介石进行刺杀。  相似文献   

15.
航行于汉口至上海间的大型客货轮船“江宽”号.于80年前的1918年4月25日晚,在汉口丹水池江面被北洋军阀的“楚材”兵舰撞沉,死者数以千计,成为武汉乃至全国交通史上最为惨重的一桩千古奇冤。80年前的中国,为北洋军阀所统治一湖北督军是直系王占元。1918年初,皖系实力逼着大总统、直系冯国璋再起用段棋瑞第三次组阁,当时南北两军正战于湘北、鄂南境地,段主张武力统一中国,志在用兵南追。但段又恐冯从中阻梗,乃于是年4月23日由京到汉主持军务会议。这是段第三次到武汉。随行有交通次长叶恭绰、财政次长吴鼎昌,高级军官徐树锌、曲同…  相似文献   

16.
钱建状  王兆鹏 《文献》2004,(1):100-107
一、庄绰生年考 庄绰,字季裕,存诗不多,<全宋诗>卷一九二三仅录存其诗三首,但他的<鸡肋编>,在宋人笔记中,却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价值"可与后来周密<齐东野语>相埒"①.  相似文献   

17.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社会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思想是孙中山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得来的。亨利·乔治的单一土地税制和约翰·穆勒的地租理论是民生主义的主要来源;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等西方政治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18.
津阪孝绰《夜航诗话》作为日本江户时代最重要的汉诗批评著作,讨论了大量的汉诗的"诗法"问题,其对诗法的重视程度甚至不亚于中国的批评家。津阪孝绰在《夜航诗话》中,通过汉诗格律中的用韵、对仗、平仄、炼字、句法,及诗家礼法、文字辨析、典故考释等诸多方面,来体现其对"诗法"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为标准来批评汉诗创作中的优劣,因而被其友人称为"诗家商君"。  相似文献   

19.
徐涛 《近代史研究》2018,(1):41-54,160
近代上海对于孙中山逝世后的记忆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前,国民党左、右派系的党统之争喧宾夺主,成为上海一地孙中山纪念活动的主题。1927—1937年,"大上海计划"取得的市政成就多假中山之名、行建设之实,事实上与孙中山崇拜运动的关系并不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中山作为夺取政权与实施统治的象征符号,历经毁灭与重塑,遭遇反复争夺。以近代上海为案例研究,可见城市个性与孙中山崇拜运动多重互动的复杂面相。上海的孙中山纪念遗存较少,其间隐藏着深层的历史成因,既可归因于上海长期保持着"一市三治"的城市格局,又与南京国民政府对上海华界的城市定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1919年底到1920年初,廖仲恺与胡汉民一起,与胡适就井田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一、廖仲恺与胡适为什么就井田制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论?1918年5月,受到西南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不久,廖仲恺在广州办理完财政部移交工作、为援闽粤军筹募到经费后,离粤赴沪,与先期抵沪的孙中山汇合。他们在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思索中国民主革命建设的问题。"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爆发,使廖仲恺和孙中山等人深受鼓舞,孙中山潜心于自己的著述,同时命廖仲恺与朱执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