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中心以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為依托,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相關院、系、所及國内外一些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為基本隊伍,展開對海外漢學的全方位研究。成立以來,北外海外漢學研究中心積極開展同國内外學術界的合作與交流,先后與國内的國際漢學研究组織聯合舉辦了“國際二程學術研討會”、“相遇與對話——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學術會議,獨立舉辦  相似文献   

2.
設立在臺北的臺灣漢學中心,多年來致力于對海外漢學的推介,近年來通過網絡,建立了“典藏國際漢學博士論文摘要數據庫”。這個數據庫以臺灣漢學中心典藏的海外漢學博士論文為主,收藏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等,至今總計有9,667余種,皆為海外各大學從事漢學研究的博士論文,資源相當完備。為了方便讀者,該數據庫提供論文題目、論文作者、畢業學校、學位名稱、畢業年份、論文頁數、刊登目錄、主題分類、系統編號等内容,特别是還提供了論文摘要。數據庫提供下列檢索方  相似文献   

3.
在地拉那,附屬於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科學院之下設立了一所國立圖書館。雖然過去已經有了這個圖書館,但名副其實地成爲國立的,還僅僅是在解放之後,在人民掌握了政權的時代。那個索古反動政府所謂的‘國立圖書館’,藏書總計僅六千冊,全體工作人員僅由一位館長和一位圖書管理員所組成。圖書館連一個阿爾巴尼亞學部也沒有,因此它絕不能爲研究阿爾巴尼亞的歷史和文學而服務  相似文献   

4.
正近十年來,國際漢學研究界最令人矚目的動向,便是域外漢籍研究的興起,這使得漢學研究在主題上開始强調中國與東亞的相互建構,在史料方面日益重視域外史料特别是域外漢籍。當這一門學問在中國起步的時候,南京大學張伯偉教授曾經以上世紀的新學問———敦煌學來類比其價值和意義。在敦煌學研究中,學者須有意識地"更新方法,思考新問題"是近期出現的反省。(1)同樣,域外漢籍研究有關方法論的探索也已漸入佳境:在思想和歷史方  相似文献   

5.
孫宏雲 《中华文史论丛》2011,(3):163-194,392,393
那特硜對德國國家學在近代日本的傳播和明治政府建立普魯士式國家官僚政治制度發揮了有力的影響。由其在東京大學的講議輯録而成的《政治學》,對國體與政體、國家概念(Conception)與國家觀念(Idea)等概念作了明確的區分,並對各國立憲制度的歷史由來、法理與實際及其利弊得失加以論述,具有歷史學派國家學的特徵。該書出版後不久就被譯成中文,再藉由報刊、新學書目和圖書廣告的宣傳,成爲清末憲政運動的一種思想資源,對中國現代政治學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相似文献   

6.
學習祖國的歷史,是生在偉大的毛澤東時代的人們一個主要的任務绕涫亲砸话怂摹鹉犋f片戰爭以後百多年來的歷史,就是一般所謂近代(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現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兩部分,因為和我們當前的鬥爭關係最為密切,特別在史無前例地鏟立了人民政權的時代,在偉大的抗美援朝反帝鬥爭的怒潮下,和正在迎接大規模生產蛀設以及迎接文化高潮的前夕,已經不是像過去所謂宨T研究歷史的人所獨有  相似文献   

7.
伯倫漢《史學方法論》首度刊行於1889年。它是全球第一部歷史方法學教科書,在史學專業化過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歷史學人才的培養及訓練從此有了一套規範,確保史實的真實性以及敍述的客觀性。伯倫漢《史學方法論》在德國流傳甚廣,他的史料學很快就被轉譯爲歐洲各種語言。二十世紀初,伯倫漢的史學方法論通過譯介也在東亞流傳開來。本文目的之一,就是要重建他的方法學在日本以及在中國出現的過程與流傳的方式,尤其是要彰顯他在中國近代歷史學專業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個目的是要呈現《史學方法論》在德國史學史中原始的位階以及伯倫漢史學思想的特質。這兩個重點彼此相扣:後者的論述有助於凸顯東亞譯介該書所出自的需求,而前者分析中國學者對伯倫漢史學的評價也正是一面鏡子,它反映出該書的長處與缺失,印證他思想的特質。  相似文献   

8.
鄧小南所著《祖宗之法》一書,無論是問題意識之蘊涵及旨歸、論證過程的邏1清晰和雄辯有力、史料之豐贍、解讀之確當、結論之穩妥,在國内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抑或在國際漢學研究領域,均深獲好評,堪稱典範之作。其問題意識建構,學術論證,引起學人追慕而效法。本文自論題形塑的準確性和前瞻性,論證方式和過程的學術理性,水中鹽味、史識深蘊等三個方面試作評論。在“閱讀者的困惑”部分,導因於“致君堯舜上”之改寫“致師孔孟上”,則是一孔之見的“春秋責賢”。  相似文献   

9.
李孝遷 《中华文史论丛》2013,(3):265-312,402
民國時期古史辨運動與域外漢學存在一定程度的學術關聯。古史研究者早年多受過新式西洋史教育,或在歐美大學接受學術訓練,不同程度受過近代史學觀念的洗禮,與舊式學者文人不同,信仰"三皇五帝"者自然越來越少。國内古史研究是國際漢學界有關中國古史研究學術鏈條上的一環,歐洲、日本、中國學界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動。中國學者已注意到理雅格、沙畹、夏德、馬伯樂、白鳥庫吉、内藤湖南諸氏的疑古論。夏德《中國古代史》對胡適、顧頡剛均有所影響,對古史辨運動的興起有推波助瀾之功。白鳥庫吉"堯舜禹抹殺論"在民國史壇頗有流傳,顧頡剛對其人其事亦有所知,然顧氏疑古論與白鳥之間並不存在學緣關係。有論者認爲顧氏疑古思想乃"剽竊"日人陳說,此一指控係牽强附會,並無實證。  相似文献   

10.
在解放前的阿爾巴尼亞沒有任何一個博物館。祇有在地拉那民族圖書館的陰闇角落里有幾件古物無人過問。具有歷史意義的地的宫殿里。該館工作人員都是阿爾巴尼亞在考古學人種學方面訓練有素的幹部。該館分兩部:考古部和人文部。這里擁有很大一部分從前分散在國家機關或是私人那里以及  相似文献   

11.
<正>中古少數族群漢化一直是學界熱點研討的問題之一,相關成果層出不窮。近年來以歷史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視角來詮釋族群邊界、觀察邊界擴張與收縮,漸成學術之主流。相比之下,傳統史學視角下的漢化研究稍顯清冷,而李海葉《慕容鮮卑的漢化與五燕政權——十六國少數民族發展史的個案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以下簡稱“李著”)秉持傳統史學的研究方法,以慕容政權及家族個案研究爲中心,進一步地梳理慕容鮮卑漢化的過程,爲中古胡族漢化問題做了頗具學術探索價值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耶魯大學著名的漢學家史景遷教授给我們講過這么一個故事:在1694年的法國巴黎發生了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件,一個中國的公主被海盗擄掠到了這兒。據說這是法國人第一次見到中國女人。事情是這樣的:這個女人說她是中國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女兒,她被皇帝嫁给日本的皇子。但不幸在海上被荷蘭海盗擄去,伴陪她的母親死在了海上,她則被荷蘭海盗帶到了歐洲.這艘船后又被與之交戰的法國船俘獲。這樣,這位中國公主就被帶到了巴黎.這一切,都是這位公主用嗑嗑絆绊的法語叙述的。  相似文献   

13.
陸胤 《中华文史论丛》2011,(2):89-135,403
近代東亞學科秩序的建立,伴隨着學術勢力之升降,並以區域政治環境爲背景。明治日本"支那文學"學科的發端,不僅是西學分科觀念的産物,更可視作明治20年代國粹保存運動的延伸,受到起源於民間輿論的漢學經世論的影響。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漢學再度遭到衝擊,學院派主張學術與政治分離,在野政論家則强調研究中國現狀。1890年帝國大學漢學科開始招生,湧現了一批既具備西學素養,又飽含政治關懷,從事於文明批評的少壯漢學者。他們在吸收歐洲東方學,開拓研究新領域的同時,更强調"東洋學風"干預現實的精神,内化了"文明論"的觀點,從而發明出一種傳授或建構"中國文學"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當代漢學發展史上,守屋美都雄被研究者譽爲"東京文獻學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中國古代的家族與國家》是反映日本戰國秦漢史研究成果的一部著名论文集。由於全書存在主題和體例斟酌不夠充分、結構設置也有欠周到的缺陷,因此,讀通守屋氏這部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循其學術脈絡,淡化結構框架。守屋氏學術追求的最主要特徵,是在宏觀把握大局基礎上的忠實還原細節,特别是有助於今人了解古人日常生活的具體過程如何産生、如何變化的那些細節。全書的核心是《南人與北人》、《社的研究》、《父老》等九篇文章,代表了守屋氏關於中國民俗、家族宗族、國家結構的基本觀點;其他文章也非常典型地表現出文獻學派傳人的深厚功底,在對資料的處理和對中日學界研究成果的評述上,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史價值。  相似文献   

15.
王晴佳 《中华文史论丛》2023,(1):369-399+408
近代學者陳寅恪以其史學名世,但他治學的方向,經歷了幾次明顯的轉變。陳寅恪自早年在海外求學開始,專注學習外國語言,以文字學(philology)的研究爲專攻,歷史學爲輔。1919年他在哈佛求學,與白璧德(Irving Babbitt)晤面,討論佛理,由此而專研亞洲文字,以漢朝以降的“殊族之文、塞外之史”爲對象,直至任教清華期間(1926—1937)。但抗戰的爆發,迫使他轉向隋唐史,基於通史類的著作,撰寫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二書,對隋唐史的演變,做出了宏觀、通貫的獨到解釋,確立了他在史學界的地位,其國際、國内影響延續至今。  相似文献   

16.
王晶 《中华文史论丛》2015,(2):371-390,400
2014年,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譚凱(Nicolas Tackett)的著作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這是繼伊沛霞關於博陵崔氏研究之後歐美學界士族研究領域的又一力作。該書利用大量墓誌材料,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中古士族的崩潰給予了一個細緻入微的歷史圖景,作者繼承了歐美學者的研究傳統,爲郝若貝、韓明士的唐宋精英理論作了一個出色的注腳。本文借助對該書的介紹與討論,客觀地檢視中國史學界在中古士族崩潰這一問題上的利弊得失,並對今後如何重新繪製中古士族崩潰與衰亡的歷史圖景進行發散式的探討。  相似文献   

17.
稿約     
<正>《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  相似文献   

18.
稿約     
<正>《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1979年由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創辦。本刊注重實證研究,主要刊載有關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學術論文,適當譯載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刊載與本段歷史密切相關的資料整理成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一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關於古文運動方面陸續湧現出一大批相當優秀的研究成果。除對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古文大家的個案研究外,單以"古文運動"爲題的專著便有六部。①而在日、美漢學界,古文運動也是研究重點之一。②通過以上卓有成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我國大規模經濟建設開始的一年,比前三年有更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工程在進行。這對於古代文物是有‘存亡絕續’的生死關係的。許多的地下博物館都要被我們打開了。我們的工作做得好,地下博物館的陳列品便能够好好的被搬到地面上來。我們的工作如果一有疏忽,則那些寶貴的古代文物便有再不能一見天日的危險。考古學家與基建工程人員必須共同努力,做好這個保護文物的工作。一、古代文物的情况及其被破壞的歷史與我們的保護工作 (一)祖國有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産。這些文化藝術遺産,都是古代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所創造的,有極高的不朽的文化、藝術價值,不僅可以說明歷史問題,而且是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們向之學習的無窮不竭的泉源。這些遺產乃是我們人民可驕傲、可誇耀的東西之一部分。中國是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一個偉大國家。不僅地下的資源無窮無益,即古代文物,足以表現我國悠久的歷史的,也是無窮無盡,到處皆是。如果從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算起,我們是有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過去說是五千年,實在是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