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方志队伍中,韩章训同志是一位多产作者。从1987年到2(X)2年,他在《中国地方志》和各地方志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方志理论文章和评论文章。1999年9月,出版了《普通方志学》;2001年10月,又在《普通方志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建,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相统一的原则为总体思路,构建并出版了《方志学基础教程》(以下简称“教程”)。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陆奇邀我为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方志学》作序,不由令我想起我与此书的一段渊源。2002年下半年,陆奇等同志盛情邀我商谈,要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市地方志学会三家的名义,共同组织编写《中国现代方志学》(以下简称《方志学》),并让我  相似文献   

3.
刘柏修、邓玉兰在《福建史志》1998年第1期发表《当代方志学学科体系研究概说》一文。文章就“当代方志学”学科体系研究构想作了概括介绍,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构想:1.“两分法”构想:由方志文本论和方志理论两部分构成;2.“三分法”构想:由理论方志学、应用方志学和方志  相似文献   

4.
何家村窖藏宝藏发现已经30多年了。关于宝藏埋藏的年代,有不同说法。最近,齐东方先生在《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2期发表了《何家村遗宝的埋藏地点和年代》一文(以下简称为《齐文》),文中认为何家村窖藏与租庸使刘震有关。文章在排除了何家村遗宝所在“兴化坊”的其他住户后,认为只有租庸使刘震的住宅与何家  相似文献   

5.
更正     
《中国地方志》2006,(4):35-35
本刊2006年第1期发表的《中国现代方志学发展阶段探论》(下)一文,第16页第32行引用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996〕4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有误。“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应是地方政府直属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一级单位”应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1997年5月8日下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的内容。编者和作者特此更正并向读者致歉。更正$《中国地方志》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正>我一直认为方志的性质是“资料性著述”,写过一篇名为《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载《方志天地》1989年第4期)的文章。我虽然简洁地称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但也认为,要给地方志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定义,还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些限定词,来进一步说明资料性著述。在《新方志学理论的基石》(载《方志研究》1992年第5期)一文里,我把方志性质  相似文献   

7.
谈汗人在《江苏地方志》1998年第4期上撰文《喜读新<规定>》,认为《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比《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更全面、更合理、更完备、也更成熟了.《规定》在许多方面,根据修志工作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提法也更完善、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全国形成一个政府主持下的普遍修志的热潮.与此相应,方志学理论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个百花园中,安徽大学林衍径副教授的《方志学综论》,是一束耀眼的花朵.《方志学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月.以下简称《综论》),全书22万字,分十章,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方志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方志学基本理论问题(方志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方志学的学科体系,方志的名目和种类,方志的性质、作用和特征等),地方志和方志理论的发展历史,地方志的整理和使用,地方志的编纂,以及地方志和方志学的前景等等.出版后,受到方志学界广泛好评,被认为是“十分功夫的一部力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在以下三个方面特色显著:  相似文献   

9.
梁滨久 《黑龙江史志》2005,(1):18-20,29
笔者在《黑龙江史志》1994年第4期上发表《我的方志学观点》一文,概括叙述了我自1982年从事地方志工作到1994年在方志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以及方志学史等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时过十年,我又有了若干新的学术观点。还想归纳和概要叙述一下。因为其中的“志学”和社会主义方志事业理论已突破了方志学的界域。因此。就不再说“方志学观点”而改为“学术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史志》1994年第3期刊登了刘金凤、刘希汉同志的文章《“突出地方特色”的提法不妥》(下称“刘文”).文章谈到:“近几年来,在不少领导讲话和学术研讨中经常听到‘突出地方特色’之类的说法.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最低限度是不够科学、严密和准确.正确的提法应该统一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上来:‘新方志要详今略古,古为今用,着重记述现代历史和当前现状,力求体现当地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反映地方和专业特点.’‘有些篇目的增删,应体现地方特点.’”刘金凤二同志勤于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探讨研究,发表新见解,自然精神可嘉.但理论方面的研究或某一修志要求的表述,主要是用来指导修志实践的,根据多年直接参与修志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突出地方特色”的修志要求及提法并没有什么不妥.通常所说的突出地方特色,正是要求比较显明地、突出地反映、体现当地有特点的事物,这是修志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志书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从来也没有那样理解:一提“突出”二字就是要搞什么人为的拔高,让其“鼓出来”.文件上没写到的话就不能说,也未必合适.不否认.某些志书或许有人为拔高的痕迹或彰异溢美的作法,但那是由修志者本身的素质、水平决定的,并不是由“突出地方待  相似文献   

11.
发表在一九八○年第二期《中国社会科学》上冯建辉同志的文章《我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考察》(以下简称《冯文》)和五月六日《光明日报》史学栏上金再及、刘志强同志的文章《关于南昌起义和实行土地革命》(以下简称《金文》),对南昌起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对于扫除林彪、“四人邦”涂抹在南昌起义史页上的污秽,恢复南昌起义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2.
李良玉 《百年潮》2003,(9):77-79
《百年潮》2002年第8期发表了吴雪晴同志的《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详细介绍了1976年3月29日爆发的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政治运动,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好文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中,“皖中”解放区何时和为什么改称“皖江”解放区,由于缺乏历史资料,一直未弄清楚,以致在党史、军史界编纂的涉及这块根据地的书籍、资料中,出现了“皖中”、“皖江”、“皖中(江)”等名称杂用现象。《安徽史学》1985年第3期发表了《皖中根据地何时改称皖江根据地?》(以下简称《改称》)一文;《安徽党史通讯》1986年第11期发表了《关于皖江根据地改称时间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有些问题未能论述清楚。为此,笔者加以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江汉考古》上发表的张振标同志的《古代的凿齿民——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拔牙风俗》一文(以下简称《风俗》),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阅后颇有启发和收益。此外,笔者想对该文中的几点提法,补充一些资料,供文章作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一)《风俗》中说:  相似文献   

15.
论“门户开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1979年第3期发表了汪熙同志《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略论》),文中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问题。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求教于汪熙同志。  相似文献   

16.
方志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再思考──兼答《浅评》钟英高兴地看到《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3期所载展雄同志《方志与区域研究──浅评〈方志改革的建议〉》(以下简称为《浅评》)一文。自1988年起,笔者与钟兴麟同志开始探讨方志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除共同发表《...  相似文献   

17.
《历史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了牛大勇同志的文章《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的关系》 (以下简称《美国对华政策》),我对这篇文章的一些主要论点有不同的看法。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北伐前夕和整个北伐战争时期美国  相似文献   

18.
也谈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与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1986年第4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与特殊性》的文章(以下简称“历史”)。我很有兴趣地拜读了并产生了一些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以就正于这篇文章的作者与其他同志。 “历史”的一个最明显的错误是将托马斯·卡莱尔的泛神论观点当作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3年第6期发表了《续修志书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文章作者对“详今明古”的提法表示异议。本文是对该文这一观点的争鸣。本文作者认为根据浙江省的修志实际成果,“详今明古”不仅没有违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暂行规定》的要求,还指导修成了不少优秀的志书,并没有带来如《探讨》所说的负面结果。  相似文献   

20.
西丰县西岔沟古墓群是1956年发现,由前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清理发掘的。1960年《文物》第八、九期合刊上发表了该墓群的发掘简报,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认为该遗存为匈奴文化,并称之为“匈奴西岔沟文化”(以下简称《匈奴论》)。简报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曾庸同志发表文章对《匈奴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西岔沟墓群是乌桓人的遗存(《考古》1961年六期,以下简称《乌桓论》)。但由于以后一直没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