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5年6月,南京博物院、邳州市博物馆联合对江苏省邳州市蘑菇顶D1进行发掘,清理了两座墓葬,推测其时代分别为东汉时期(M1)和春秋战国时期(M2)。墓葬多次遭盗掘,没有出土随葬品,仅在盗洞中发现一些残器。M2应为古徐国大型墓葬;墓底有较小方坑,墓道、墓室为多次分块夯筑,这种墓葬结构与夯筑方式较为独特、少见。这一发现对于徐州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研究,特别是古徐国葬制、葬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陶器类型学分析,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存可以分成六期,时间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这些墓葬遗存可以分成四大类,相互之间存在四个层次的关系.从陶器的联系来看,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遗存与属于燕文化区的冀北地区的文化联系较为密切,和晋文化区联系较少.  相似文献   

3.
商代原始瓷主要出土于浙江、河南两省,尤以浙江为主;江苏、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诸省亦有少量的发现。在以浙江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原始瓷主要出土于城址、遗址、墓葬、窑址中,可分为五期,贯穿整个商代,可据此初步建立太湖地区较为完整的商代原始瓷编年序列;在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原始瓷基本出土于大型都城遗址和高等级墓葬,亦可分为五期,第四期也即商代晚期前段与东南地区的第四期始有交集,第五期也即商代晚期后段较东南地区的第五期持续时间长;另外,江西等长江中游地区和福建、广东的闽南粤东地区还出土有一批带釉的器物,胎、釉均不稳定,时代相对较晚。浙江省原始瓷种类较丰富、数量众多、质量较高,并且发现了大规模的原始瓷窑址群,可初步判定为商代原始瓷生产与使用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4.
岱子坪遗址在两次发掘中共发现墓葬97座。遗址的文化堆积分为6层,第3层至第6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这4层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结合出土器物,尤其是在陶器上的不同性质,《湘乡岱子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的编写者把它分为三期,第5、6两层为第一期,第4层为第二期,第3层为第三期。这97座墓葬,除43号和63号两座墓属第一期外,其余95座墓葬均属第二期。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进行了发掘,发现300余座史前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石器。墓葬可分为四期,第一期属于仰韶文化,第二期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三、四期属于龙山文化。其中第二期墓葬出土的玉石器数量、种类最多,墓葬规模差异也较大。根据第二期墓葬出土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及墓葬规模,结合墓葬分布情况,文章将这批墓葬分为五个区,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对墓葬布局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探讨该地区这一时期阶级分化的程度,揭示其文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关中地区发现的80余座隋墓资料,依据37座纪年墓,将隋代墓葬形制分为砖室墓、土洞墓、竖穴土坑墓三大类。其中土洞墓分为双室土洞墓和单室土洞墓两类。作为墓葬形制主流的单室土洞墓根据等级可分为四型六式。并论述了各型墓葬早晚期的特点、相对应的等级关系。根据墓葬形制变化将隋代墓葬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开皇元年(581年)~仁寿四年(604年),晚期:大业元年(605年)~隋末(618年)。并讨论了莹地兆沟、封土、地面石刻以及墓葬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郑州地区东周时期郑韩陶器墓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墓葬所出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依据器物共存关系,参考以往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六期十一段;第一至六期分别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除春秋早期外,其余五期还可进一步划分出早晚两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东周时期郑韩墓葬的陶器组合变化,以及考古学文化表现出的保守性和发展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辽宁朝阳袁台子西汉墓1979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90,(2)
袁台子古墓群位于朝阳市西南10余公里的大凌河南岸台地上,西北距西汉辽西郡柳城遗址约1公里,东北毗邻凤凰山,四周为绵亘起伏的丘陵。墓群被朝阳至建昌公路分为东、西区(图一)。1979年8~10月,我队对此墓群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春秋战国至西汉墓葬共200余座。墓葬按区依发掘  相似文献   

9.
2011年7至12月,为了配合富力赛高城市广场建设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工地勘探出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此墓地在今张家堡广场西南部,北距渭水7公里,西距西汉长安城宣平门遗址约3公里。共发掘墓葬33座,1座时代不明,其余均为汉墓。墓葬形制可分为土坑墓、土洞墓和砖室墓三类,以土洞墓和砖室墓为主。出土随葬器物100余件,铜钱300多枚。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测墓主身份不高,应为长安城内的普通平民。经初步研究,将这批墓葬分为两期,第一期时代不晚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第二期时代约为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年三月,河南省固始县城东南两公里的侯古堆北侧发现一座距今二千三百余年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的陪葬坑,出土一批重要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和文化艺术有很高的价值。因此,进一步发掘主墓葬,将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图一)  相似文献   

11.
新郑市赵庄墓葬区是郑韩故城周边一处东周大型公共墓地,墓葬时代涵盖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墓葬形制及随葬遗物体现了郑人的埋葬制度和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12.
In China, there are places that are rich in gem‐quality turquoise resources, including north‐west Hubei Province and the nearby Baihe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many ancient mining sites, although the mining history remains a mystery.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al data from reference samples of known deposits, a comparison of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of archaeological turquoise may help with determination of artefact proven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new evidence of provenance‐tracking of turquoise in this area, obtained from geochemical analyses using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of 22 turquoises and their surrounding rock samples from six ancient mines and three archaeological si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ree archaeological turquoises from the tomb of the Middl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580–560 bc )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6–221 bc ) in Hubei Province were made of raw material from north‐west Hubei Province and the nearby Baihe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Correction added on 29 October 2014, after first online publication: In the preceding sentence, the correct dates for the Middl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ave been added]  相似文献   

13.
2003~2004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市火电厂251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大型铁制生活用品、铜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将墓地分为五期,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为研究中原战国至汉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襄樊邓城区域是楚文化遗存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1971年以来先后发掘了四处楚文化遗址和八处楚文化墓地,并出土了大量的楚文化遗物,其时代可分为春秋早、中、晚期和战国早、中、晚期。本文对该区楚墓地的分布、特点、性质、墓主人身份和与邓城遗址及周围遗址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曺永铉 《东南文化》2011,(4):104-106
坟丘的区划盛土法是指在筑造坟丘时将其分成许多区域,由不同人力分别承担作业的筑造方式。为识别区划界限可设置异色粘土带、土囊列或排列石材作为标志物。坟丘的区划方向都是从坟丘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随着坟丘规模的扩大,区划数也在增多。中国春秋时期已使用区划盛土法这种技术,因而这种盛土方法应当是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6.
板栗岗楚墓群南距常德城区12公里,1997年至1999年,常德市文物处和鼎城区文物管理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5座,其中东周墓68座。东周墓按墓葬形制分为三大类:带墓道的土坑墓;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墓:简单的土坑墓。出土随葬器物262件,其中陶器245件、铜器15件、铁器1件、石器1件。陶器组合形式主要分为日用陶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两大类。日用陶器组合的器物有鬲、罐、钵、豆等,仿铜陶礼器组合的器物有鼎、敦、壶、盒等。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后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楚墓和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绍兴西施山遗址出土了一大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据不完全统计,总数不下五六百件。绍兴市博物馆征集到的器物共有200余件,有青铜器、铁器、原始瓷器、陶器等。其中青铜器包括礼器、农具和兵器,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制作精良,为本遗址最重要的发现。铁器的出土则表明越国在战国中期前后已有了冶铁业,标志着手工业的发达和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众多春秋战国器物的出土还证明了西施山是越国的重要遗址。  相似文献   

18.
襄樊余岗战国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6年,在襄樊市团山镇余岗村北发掘了32座墓葬,墓葬分三区:墓子地、岭子上、卞营。墓子地和岭子上墓区的30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卞营墓区的2座墓为砖室墓,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这批墓葬可分为五期:战国晚期、秦统一至秦汉之际、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东汉晚期。余岗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襄北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墓葬的分期、年代、秦楚关系以及埋葬习俗、文化特征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试论涪陵小田溪墓地的分期与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晓春 《江汉考古》2002,(3):69-74,45
1972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重庆涪陵小田溪发掘了9座墓葬。研究者尚未对其年代达成共识。通过分析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本文将这9座墓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年代为战国晚期,第二组的年代为秦汉之际。  相似文献   

20.
《哀公问》和《仲尼燕居》分别是《礼记》第二十七篇、第二十八篇,根据考察,这两篇是孔子的著作,大概成篇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