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诗评选中船山诗观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勇 《古籍研究》2002,(4):99-101,109
从《董斋诗话》中我们不难知道,王夫之是倡导儒家诗教的。我们也不难知道,秉赋着儒家诗教的船山于诗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成就,它们分别是撰写《诗广传》与《董斋诗话》、创作大量诗作与编纂历代诗选。  相似文献   

2.
论沈德潜的诗歌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英 《攀登》2001,20(1):90-93
沈德潜的诗歌审美理想以“中正和平”为总体要求,主张温柔敦厚的诗教。沈德潜身处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已充分展开的清代中叶,他强调兼取诸家诗学,于对立的诗论里求以儒家诗学为主导,兼容审美派的某些见解的“中和”主张,体现了道德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
赋、比、兴的几组相关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赋、比、兴与诗教及诗言志三种诗学观念有着基本相同的文化源头,三者都可湖自政治、宗教、艺术结合为一体的古老的氏族会盟活动中(对这一问题笔者另有专文论述),但它们作为相对独立的三大诗学观念却是晚至汉代才正式形成的。这固然与诗歌艺术的成熟过程互为表里,而此种观念之所以能伴随着历史的脚步终于走入诗学的殿堂,显与上古以来“诗教”盛·行的事实密不可分,具体言之,一则依赖于实践形态的“诗教”在周代以来的崇高地位与广泛影响。二则得力于“礼崩乐坏”之后儒家学派对此实践形态的“待教”的理性传承。前一点,我们从当时献…  相似文献   

4.
陈钰  常业安  许琴 《沧桑》2014,(3):219-220,22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国古代的教育非常重视诗教,可惜我国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诗教这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学生中开设诗教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发现人性的光芒,丰富他们心灵的空间,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生命也得到拓展。另外还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充分开展诗教活动。  相似文献   

5.
《筱园诗话》被学术界忽略的一部分,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即其对清代诗坛流变、诗歌流派的论述、评价。朱庭珍站在传统诗学的立场上,也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错中描述了清诗坛的流变,对于主导清诗坛的诗歌流派做出了判断、剖析。在儒家诗教的延续中,《筱园诗话》试图超越两极对立,达到中庸的境界,具有鲜明的复古意识,对唐宋之争表明了态度。正因其保守,才得以保留了晚清人对传统诗学探索与总结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抒情传统历久弥新的文学国度,素有"诗国"之誉,诗歌历史源远流长。"诗教"在"万世师表"的孔子那就得到高度重视。五四以来,悠游出入中西文化的林语堂也认为中国的诗歌重"意"尚"神",对移情冶性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散文体现出中西合璧、雅致闲适的文化品位,既渗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儒家伦理观念,自然、随缘的道家之风。又透出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价值观,自由文明的绅士风。粱实秋用幽默谐谑的笔调将生活琐事和人情世故构筑出独特的艺术境界,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闲适派的主力作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六经的整理中国历史文献,始于甲骨文字。中国历史文献学,由孔子发其端。孔子对六经的整理,就是对后来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文献学的实践活动。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是孔子讲学的基本内容。孔子选定六经,是各有其用意的,他说: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 可见,每一经,孔子都强调一个重点,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的诗  相似文献   

9.
试探《诗经》中的先秦车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是春秋以前平民和贵族的诗歌总集。《诗经》不仅只因其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而且也因其中有关周代社会生活的描写而成为研究周代社会最有价值的史料。车和马是先秦最主要的路上交通运输工具,同时战车又是重要战争工具,因此《诗经》中有大量的篇章描写车、马以及车制和车战。据统计《诗经》305首诗中有80首涉及到车、马。从这80首诗的描写和叙述再结合其它先秦文献以及田野考古发现,可以对先秦车马器和车马制度有一个较详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熊慧玲 《沧桑》2010,(5):235-236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格调高雅,动静相形,意境幽远;参禅悟理,空寂之境;受到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是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以及人生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本文着重谈谈王维诗歌受到传统儒家"仁"的思想的影响。王维诗歌受到儒家"仁"的影响,即孝亲思想,对友人重情重义,忠君报国思想以及修己。  相似文献   

11.
<正>儒家和乐有着密切关系。儒家以《诗》《书》《礼》《乐》为教,而尤重乐教。《论语·泰伯》云:"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98页)如学者所指出,乐是个体达到君子境界的途径,但是在"立于礼"的阶段,因要求以礼制情,生命中的情、理存在对立,道德修养还不坚定。因此,要达到个人理想的人格和"仁"的境界,还需要用音乐陶冶性情,情理相融,形成道德情感,从而克服情、理的对立,使之归于谐和统一,从而成就  相似文献   

12.
清末许印芳《诗法萃编》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诗论作,该书诗学知识丰富深邃,博大精深。蓝华增作此,是就本书所涉及的诗美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认为:许印芳的诗学思想遵循儒家“言志”正宗,服膺“诗教”,即诗歌创作服务政教,同时又融入诗美学,尤其是意境理论:许印芳的诗学思想汲取了中唐皎然——晚唐司空图——南宋严羽等人的诗美学思想。蓝华增此。指出了许印芳评论《诗式》、《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的允当之处,同时也独抒己见,指出了对上述三部诗论的“研究未尽和理解欠妥之处”四点。本篇幅不大,但结构谨严,论述有据,见解独到,研究深入,评述允当。是篇很好的“论‘诗论’”的学术稿。  相似文献   

13.
"近代人批评儒家,老爱说儒家是封建礼教,以礼杀人或以理杀人,因而歌颂主张‘诗者,缘情而绮靡’的魏晋和‘大倡情教’的晚明,认为儒家就是压抑情(欲)的。这真是冤哉枉也!儒家最重情了,怎么会压抑情呢?礼是什么?就是‘因人情而为之节文也’!"新书《有文化的文学课》里,学者龚鹏程如此说道。龚鹏程是当代的学问大家。他祖籍江西,1956年生于台北。"纵横三教,奔走南北"是他的自得之语,倒也是实情:《道教新论》《佛教与佛学》《孔颖达周易正义研究》《侠的精神文化史论》……称得上著作等身;"琴棋书画诗酒茶,医卜星象武道禅"样样精通,大有通贯中国文化之气象。他的工作履历更是不凡,  相似文献   

14.
宋洁 《神州》2012,(35):37
在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一种以"理"入诗的诗歌样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模式。古代人对"诗"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诗言志"这种影响较为深远和广泛之外,还认为诗歌有文化功用、政教功用、"兴观群怨"、礼乐文化的工具等作用。作为一个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流派,它应该在文学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后人要明确和重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儒家进行德教的一个基本典籍,诗是与乐相伴而生的,乐是来配合咏诗的,但是经过大浪淘沙,《诗经》流传了下来,然而《乐经》不见踪影。四始在"孔子诗论"和"毛诗大序"中顺序的不同,引起了我们对孔子教授过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杨智 《神州》2012,(35):16-17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突出主题、开拓诗意、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往往使诗歌形象生动而富于情趣,诗意精炼而意境深远,可谓"一字得力,通篇光彩。"本文试图结合古人的经典诗词名句,归纳出"诗眼"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探讨寻找"诗眼"的一些途径,为鉴赏古典诗歌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梁燕红  王亮 《岭南文史》2022,(1):17-23+7
<正>东莞历史文化丰富,盛产诗歌。历史上,东莞文人有集聚结社吟诗唱和的风气,先后有龟山诗社、南园诗社、东山诗社等。其实,明代凤台诗社是东莞历史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诗歌团体和文学团体。但是过去对凤台诗社的研究不多,有关文章屈指可数,与凤台诗社在历史上的影响不相匹配。一、凤台诗社的成立凤凰台,位于今东莞莞城文化广场,高约14米。整座雕塑在造型构图上采用了轴心式的飘然旋转动态,一只凤和一只凰上下契合,姿态优美。  相似文献   

18.
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诗学作为其诗学的根本。在他之前与同时,有明清之际的诗人、清圣祖和清高宗三种不同的“温柔敦厚”诗说。沈氏之说与这三者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考察沈德潜诗学的“生成语境”,可以发现,沈氏一生以诗人自命,其大半生的关注点只是集中在吴地诗坛与诗风,与政治诗学的关系并不紧密。因此他并非传统认为的希望恢复诗教,其本意是要借经的权威以尊诗,而非还诗於经、藉诗行教。在此基础上分析沈德潜“温柔敦厚”诗说,可以认为它包含了总纲、题材、创作方法与诗歌风格四方面的内容。这既是对“温柔敦厚”诗学集成式的总结,同时又不乏诗心独运的新见。  相似文献   

19.
潘泽宇 《神州》2012,(34):201
诗歌是艺术的一种,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诗歌它更具有含蓄的美,诗是诗人在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之后再创造意境、最后以语言形式将具体而真切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英文诗歌也是如此,英文诗歌由于用词典雅、句法精炼、形式别致以及意象丰富等等的缘故,英文诗歌的学习很是难的。在学习英文诗歌的时候不解诗味,也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在读诗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探究诗人借助于诗歌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借助于自身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并通过想像加以再创造来丰富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郑珍是清道、咸年间著名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大量征引经学、史学、小学、考据等专门之学入诗,体现出与诗人之诗迥然不同的学理之美。回避或忽略最能体现郑珍学人之诗特征的学问诗,就很难对他的诗歌做出全面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