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雁足灯     
王君 《文物世界》2008,(4):47-47
“雁足灯”作为一种灯的形制,最早始于汉代,古人认为这种灯属于汉代宫中之物,北宋黄庭坚说:“雁足灯,汉宣帝上林中灯,制度极佳……”,但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一般墓葬也有出土。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原题】灯,算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东西了。你每天都见到它,是否曾经有过一些思考和感悟呢?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灯的作文,谈一谈你感悟到的道理。不少于500字。【写作导引】细读题目要求,把握六个字:围绕灯,谈感悟。由灯触发感想,灯是思考与感悟的物质依托,是本文的主要表达对象,因此在文中不可缺失或虚化、弱化。但同时灯又是一个笼统的总称。灯有多种功能,相应的也有许多种类。例如照明功能方面的那亲切相伴的台  相似文献   

3.
温州三灯     
珠灯 在温州市龙湾区蒲州中埠的玄坛里,保存了一架全国目前最大的珠灯。此灯重800余斤,4米多高,灯围12.3米。灯架(包括图案装饰)用釉彩瓷或玻璃珠串制而成。当上下里外同时点燃时,灯和灯交叠,珠光闪烁,五颜六色,光彩夺目,四周珠带垂拂,宛如一尊圆形的神秘灯网。 整个灯体由近70盏形式各异的珠灯组成。其中,“刘海金钱纹”珠球80只,六角下面挂着三幅对联,共分三层,第一层的中间是一盏最大的八角灯,画有山水花鸟丝绸画。第二层中间是盏六角灯,有用珠穿成的三幅山水画和三首诗句,其文字分别为:“宝炬春焰,歌声夜落”;“千城月朗,万家灯辉”;“…  相似文献   

4.
1928年,《文学周报》五卷二十五号刊载了郭绍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介绍〈歧路灯〉》。文章一上来就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而不知道《歧路灯》,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作者曹雪芹与吴敬梓而不知道《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这三部差不多同时的长篇著作,而显晦之不同有如此!这诚是近世小说史上一件不平常的事实。”接着,文章将《歧路灯》与《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几个月后,朱自清又在《一般》第六卷第四号上发表了《歧路灯》一文,认为“《歧路灯》是中国旧来仅有的  相似文献   

5.
《旅游》1996,(9)
淄博花灯,源远流长,宋、元,明、清都有记载。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淄博花灯有了更大的发展。淄博花灯种类繁多、各具风格。有龙灯、裙子灯(又叫宫灯)、大角灯、悬络灯、盒子灯、走马灯、草灯、动物灯、灯谜、灯戏、芯子、打铁花等. 芯子,是一种古老珍稀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用铁棍牢牢地插定在类似灯台式的底座上,铁棍上端,高高束站着一个女妞或男童,让他们扮演各种人物。因用铁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伴随着火的使用而掌握的照明技术标志着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而专供照明使用的器皿——灯具的产生,又是照明技术的一大发展,这其间经历了使用篝火、地灶、火把等设施的漫长岁月,直到战国时期,才有明确的灯具出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具相当规模,到了汉代,随着经济的繁荣,灯的使用也更加普及,灯的形状、种类、质地都比以前更加多样,而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使灯具艺术进入新的高度。汉代的形式主要有筒灯、行灯、吊灯、盘灯和釭灯,其主体部分仍然以动物、人物的雕塑为主。筒灯为圆筒形,有盖,中有铜管装置,这种灯在甘肃武威和江苏邗江汉墓中均有发现。行灯主要在行走时使用,为便于手持,灯盘上附有长柄,下有三足,便于放置。吊灯灯体配有链条,可以悬挂。盘灯发现最多,一部分盘灯造型与高柄豆很相似,另一部分盘灯是各种动物和人物雕塑与灯盘相结合,如有朱雀灯,主体为鸟形,常以嘴衔灯盘;羊灯,主体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狂欢,多在节日里。节日里的狂欢,总伴着红艳的灯彩。 凡喜庆时节,中国民间有张灯结彩的习俗。“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习称“灯节”的元宵节,尤其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流光溢彩的狂欢之节。届时,城乡处处花灯竞放,焰火满天,鼓饶沸作,歌舞骄阗,神州万民沉浸于灯山舞海的欢乐气氛中。中秋时节,民间也有称作“赛秋灯”的兴灯之俗,昔日一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客家人颠沛流离,历经丧乱。什么力量维系客家人团结相亲,拓展进取呢?——对天地祖先圣贤的祭祀是维系客家人的精神纽带。被誉为「早期客家摇篮」的赣南宁都县,年节祭祀别有一番风情:这里的客家村落总要舞上一把灯火,或龙灯,或扛灯,或竹篙灯,或兔子灯,或担灯……「灯」,在宁都客家话里与"丁」同音,灯火的辉煌预示丁口的兴盛,因而宁都客家人在节日里特别注重舞灯,他们往往要把灯火舞进宗族祠堂,舞到千家万户,祈求祖先保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相似文献   

9.
刘婵 《东方收藏》2020,(5):20-21
灯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灯具肇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商代的甲骨文中未见有灯、烛之类字样。西周时期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烛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记载。据考证西周的烛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孙机先生认为灯"大约出现于春秋",熊传新先生认为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灯"。  相似文献   

10.
<正>在平城地区发掘的北魏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灯具,多数放置在墓室的角落或中部。以其材质划分有石灯、铁灯、陶灯,其中出土石灯数量最多。各种灯具造型多样,以简洁实用为主要特点。一、出土灯具类型分析第一类,石灯:造型浑厚敦实,分为3型:A型:由灯盘、灯柱和底座组成。分6式。Ⅰ式:白色砂岩,半球形灯碗,圆柱形灯柄,底座与灯碗相似。底径11、通高24厘米。外表雕凿粗糙。标本大同南郊M102:3[1](图一,1)。Ⅱ式:灰色砂岩,半球形灯盘,灯柱为八棱形。灯座下为方形,上为覆盆状。通高35.2厘米。  相似文献   

11.
司伟涛 《东方收藏》2020,(3):111-112
灯是光明的身影,吉祥的背影,幸福的剪影,是古代人民生活的历史缩影。古灯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但多数灯具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一般由灯座、灯柱、灯碗几部分组成,底座与灯盘由灯柱相连,都有储油的容器,都有点燃的灯捻。但也有一些差别,如有一根灯芯的,有多根灯芯的;有单支烛台的,也有多支烛台的。  相似文献   

12.
汉代灯具根据实用功能的不同可区分为洗浴用灯、谒宴用灯、夜读用灯和夜行用灯。不同实用功能所用灯具在使用方式上各有异同,而使用方式则取决于灯具附件结构的差异。依据造型分类法形成的七大类灯具,通过基本造型和附件的变换可以形成一种或多种使用方式,从而实现其实用功能,体现了汉代灯具的单一功能和多功能性,反映了造型分类法与器物功能研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汉雁鱼灯     
在朔县秦汉墓的出土器物中,有一件出自城西照什八庄一号墓的雁鱼灯(编号为ZM1∶1),造型生动,工艺考究,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照什八庄一号墓属西汉晚期,雁鱼灯的铸造时间应与墓葬时代相近。雁鱼灯全系铜铸,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额顶有冠,眼圆睁,颈修长,体宽肥,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雁冠绘红彩,雁、鱼通身施翠绿  相似文献   

14.
灯,在三十年的生涯中,给了我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生长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刚记事时,便知道有棉油灯。母亲用一只黑碗,盏上点棉籽油,再用棉花搓根灯捻子,将一端搭在碗沿上。晚上勤劳的母亲就守着这盏灯打补钉,做针线。有时,我白天睡足了,  相似文献   

15.
硖石灯彩     
前 言 硖石灯彩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至清光绪年间与北京、广东、南京的灯彩以各自的特色齐名中外。 本文主要是孙惟君的回忆。文中对硖石灯彩历史有较多的叙述,并且讲了一些灯人的材料,并第一次指出硖石灯彩的主要特色是针刺、刀刻、绘画相结合的灯片制作技艺,并对灯片的制作作了详细介绍。文中对针刻灯片产生的原因作了探讨。 孙惟君自幼跟随父辈学习绘画和扎灯,从四十年代中期起专门从事灯彩制作,对灯彩各项技艺件件皆能,是一位全能的扎灯能手。特别是对灯片制作有很高的造诣。他现在已是七十高龄,仍然在为了复兴硖石灯彩而工作着。  相似文献   

16.
灯会     
正灯会(肥东洋蛇灯),主要流行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及附近区域的民俗活动,距今有400余年历史。洋蛇灯起源于当地"洋蛇救命"的传说,以此为基础扎制蛇灯,祭拜神蛇,后吸纳民间舞龙元素,加入信俗仪式,逐渐形成具有节庆娱乐性质的民间祭祀活动。邵姓宗族男丁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灯,每玩一次蛇身增加一节,通常在春节期间玩灯。2008年,肥东洋蛇灯被列入第二  相似文献   

17.
李宝军 《收藏家》2014,(9):50-55
灯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照明承载物,历来以材质多样、造型别致著称。汉代则是中国灯具发展的一个高潮期,汉代铜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各异,具代表性的有人俑灯、连枝灯、豆形灯、行灯等。除上述灯外,汉代还有为数众多的动物造型灯。这些动物灯利用动物的形体特征进行巧妙设计,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构造设计巧夺天工,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具,展现了当时工匠的高度智慧和精湛工艺。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的家乡贵州修文、黔西一带的苗族人民为了送旧迎新、欢度新春佳节,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有跳年灯的活动。我五、六岁时亲眼看过跳灯。现已多年,但那精彩的场面还使我记忆犹新。提起跳年灯,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童年,那时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最爱凑热闹,每逢跳年灯,不管天阴下雨,山高路滑,总是追着浩浩荡荡的灯队,走村串寨。我父母不放心,把我交给我的幺表叔,路不好走时,表叔就背着我。跳灯的队伍常常有二十来盏灯,  相似文献   

19.
乔光辉 《文献》2006,(1):123-126
十二卷本<剪灯丛话>是一个罕见的文言小说选本.陈良瑞在<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八集、程毅中在<文献>1990年第2期先后撰文考述.然而,书前武林虞淳熙的题辞并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惟程毅中先生称:"这本书没有编辑者的姓名,但书前有一篇武林虞淳熙的题辞,称编者为'自好子'.……如果不是刻书人冒名假托的话,那么自好子编辑<剪灯丛话>的时间大约在万历、天启年间.因此董康和戴不凡把<剪灯丛话>定为明刻本还是有根据的."很明显,虞淳熙题辞的真伪对于判定<剪灯丛话>的成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漂河灯”是白族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多在七月一日骆驼节、七月七日乞巧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举行。是时,将制好的河灯放到河里,使之顺水漂流。河岸上也燃放彩灯,与之相映成趣。有时,还划龙船、唱歌、跳舞,场面则更为热烈、壮观.河灯、彩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龙灯、鱼灯、鹤灯、花篮灯等.制作精巧、别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白族的“漂河灯”@白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