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台湾通常把外资区分为华侨投资(华侨资本)和外国人投资(外国人资本),合称侨外资。所谓“华侨”,虽然条例曾规定是指具有中国国籍而侨居中国领域以外的人,但实际执行上并不太拘泥于国籍,可以说,凡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汉人)都可视为华侨而不管其国籍为何。香港与...  相似文献   

2.
每当跟中国朋友聊起中西文化的差异时,总会有人断言:"你们西方人习惯AA制,跟朋友或爱人去吃饭都是各买各的单"。我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从哪儿来的!不排除我们外国人也有这么做的可能性,但我认为,这在外国人中的比例应该和那些在中国喝酒划拳却斯文小声的人一样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年。在30年近一半的14年里,我都在北京生活。如今,我也居住在这里。身为外国人,虽然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我还是得以置身其中,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老迈克,在广州的外国人圈子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其实他并不老,用中国人的说法叫"70后",但他的生活已向老年过渡,并计划再干两年,就正式安享"晚年"。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聚会上。那天,朋友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去参加"轰趴"(家庭宴会,由英文Homeparty而来)。那是我第一次去这种聚会,主办人就是这个叫做"老迈克"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对现实的理解必须有历史的眼光,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闹得人心惶惶,尤其是国产奶粉掺入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成了舆论的热点。于是有人说这都是改革后的结果,据说市场经济使人唯利是图,毛泽东时代就没有这种问题。国人饮食的"前牛奶时代"毛泽东时代大概的确没有毒奶粉问题,因为那时除牧区和具有游牧传统的少数民族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几乎完全不消费牛奶。当时相当部分的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牛奶完全是不敢想象的奢侈品。记得我插队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家好!在这里我来谈一谈中国的历史古城。其实所谓"历史古城",就活生生地在我们身边。中国的大都市大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意义。这些城市大多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格局、人文社会环境和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它是长城最精华的一段,处处风景如画,然而却没有什么名气。别说外地游客了,连北京本地人知道的都不多。有趣的是,它在国外的知名度却非常高,来这里游览的大多是外国人,其中不乏欧美国家的顶尖摄影师!  相似文献   

8.
由于幼儿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的知识大多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获得的,因此,老师必须将幼儿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幼儿教育与生活融合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相融合这一课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座价值5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89亿元)的豪宅,邻居就是威廉王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恐怕都只能在梦中出现,但是贝克汉姆却把这变成了现实。贝克汉姆夫妇俩花了数月时间觅得了此处豪宅。这里生活环境极佳,周围居住的都是名门望族,以后将与他们的好友威廉王子夫妇成为邻居。  相似文献   

10.
雨天的咖啡     
温哥华的一个午后,下着雨。两个人,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谈谈关于中国与世界的来往。有道是:天道深远。或未可知。 温哥华的雨多,阴天多。淅淅沥沥的雨一下起来,人就懒得出门了,成天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雨雾潆漾中,特别容易使人伤感。这地方号称加拿大第二大都市,面积有北京城区那么大,人口却只有北京城区的十分之一。除了在学校、商场、中国人聚居的地方,街面上基本上看不到人。在这里办事,大多用电话和电邮就可以搞定。汪先生从北京到这里不久,不太放心这种办事方式,时常用标准的京腔感叹说,“在这儿办件事,想见个大活人可难了!”所以,在这里住大房子的中国人,都害怕自己得抑郁症,便时常聚在一起搓麻将,吃转转饭,互相逗乐取笑。人多又热闹,渐渐地适应了外国的生活,或者更准确地说,开始享受在外国过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在太湖湖流的作用下,太湖南岸形成一条地势较高的滨湖沉积带,吴越时在太湖湖滨开挖溇港,创建湖堤。入宋以后,在太湖南部碟型洼地的平原地形中,产生了横塘纵溇的水利结构?崽劣胱轀鞠嗯浜现饕?是为成功地向太湖排出平原洪涝水,两宋时对横塘纵溇结构的完善主要体现为溇港的设闸与横塘的加筑扑问逼诘?水利建设奠定了后期太湖南岸地区农田水利开发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2.
周宏伟 《历史研究》2012,(2):4-26,190
自唐以来,学者虽然对先秦楚地云梦的位置、范围颇有争议,但一直都以"云梦"作为湖泊水体专名或游猎区专名。由于先秦迄汉晋时代在江汉—洞庭平原长江南北、峡江地区、黄淮平原淮河以北分布有七处以上的云梦,而汉代的"云梦官"不止一处,楚国(地)人也有"薮曰云"、"梦,泽中"、"梦,草中"之类的解释,因此早期"云梦"应不是专名,而是古夏(汉)语楚地方言对具有游赏意义的水体不大但植被繁茂之区的通称,其本来含义即为草泽或泽草。云梦分布的广泛性和云梦含义的揭破,不但可以较好解决学界关于云梦与云梦泽问题的长期争论,也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早期江汉—洞庭平原、华北平原、峡江等地的自然环境面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评析《〈禹贡〉“九江”地望说异》一文所列论据的基础上 ,根据当今地质地理调查成果和考古发掘材料 ,证明《禹贡》九江不在荆江水域而是在今黄梅县南部湖区平原。并就《禹贡》东陵、敷浅原、衡山、中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语句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江南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水乡泽国 ,传统研究中所认为的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 ,在生产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是共同无差别的。但是应该注意 ,区域内地理环境所存在的细微差异 ,都会导致民众生活形态的很大不同。本文以乡镇为集中讨论的对象 ,指出江南传统的大宗生产基本已形成了“蚕桑区”、“稻作区”和“稻棉区”的分异 ;而且大田劳作、家庭副业、集市贸易、外出经商、岁时节俗、民间信仰 ,既有着共同点 ,更有着诸多迥异之处 ,原因都与太湖周边平原低乡的地理环境差异有关。具体而言 ,有从西部山地延续下来的低丘 ,也有东部以“冈身”为界线的“东乡”、“西乡”的分域 ,更有滨海沙地独特的生活环境 ;在这些差异本属细小的区域内 ,乡村民众的生活形态却因此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15.
游彪 《史学史研究》2011,(4):99-105
《碛砂藏》的题记是宋人捐款雕刻经版流传下来的,虽然雕刻佛经的时间不一,但这些题记所涉及的主题有很多却是相通的,都是宋人为求得佛教神灵的庇佑而撰写的文字。这些题记无疑是捐款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尤其表现了他们生存的精神状态。这些题记表现的内涵大概不止为平江府一地所独有,对东南地区来说,恐怕均具有典型的意义。分析这些题记所留下的个案,有助于解读南宋时期以平江府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的历史。《碛砂藏》题记是宋代民间流传下来的重要文献,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re were numerous books of physiology and hygiene published in the cultural market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ir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purposes, hygienic concepts and hygienic identification in these books displayed the intellectual elites’ efforts in constructing “hygienic modernity” and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state. Books of physiology and hygiene publish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ere firstly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missionaries and it was not until 1894 that many Chinese began to edit, translate, and write books of this kind. About one hundred and thirty varieties of books of physiology and hygiene were publish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most of them were textbooks widely read by people and commonly accepted as books of “hygiene” or “medical science” together with the then published books of Western medical science and books on how to keep a good health. At that time, hygiene was not only a guideline for people’s life and consumption, but also became an ideology to distinguish civilization and savageness with its significance gradually connected with race and nation.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浙江省的人口迁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迁移数量在全国迁移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但转化为移民的只是少数 ;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战役前后 ,随战局发展而波动 ;迁移人口的流向和地域分布非常广泛 ;迁移以中青年为主 ,囊括社会各个职业。人口迁移不但对浙江省的抗战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且极大地促进了民众的民族和国家意识 ,同时也推动了后方国统区的开发和文教事业的发展 ,但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变迁的历史过程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关于洞庭湖的历史变迁过程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取得共识。本文认为,今洞庭湖地区在先秦两汉时期尚处于河网沼泽平原阶段,没有形成大型湖泊;进入魏晋南朝隋唐时期,今洞庭湖地区的湖泊水体得到快速扩展;唐后期至清前期,今洞庭湖地区的湖泊水体面积处于全盛阶段;自清中期以来,随着长江来沙量的日益增加,湖泊进入明显的萎缩阶段。历史时期洞庭湖的形成与变迁主要取决于洞庭湖区的沉降速度和长江干流的来沙量。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东太湖地区的湖田出现了快速增长。随着山区水土流失,东太湖的泥沙量大增,水面植被也出现大扩展,淤积和湖田扩展也因此加速。在西部出现大缺口,大缺口在清代很快合拢。东部湖田发展使出太湖的水流受阻,吴淞江北移瓜泾口,进而使东北部湖田快速发展。湖田形成时往往先是大圩,后是小圩,以后逐步形成纵向交错的河网。植桑又加速了湖田水稻土的培肥,优良的水稻土在小圩规模上逐步形成。植桑养蚕与稻作的配合维持了传统江南生态农业的持续。  相似文献   

20.
东太湖是太湖主要出水区,生态环境敏感。光绪十六年河南客民迁入,吴江东太湖兴起围垦潮。此后到抗战前,对其治理政策经历了从光绪中后期招垦弛禁,到1914年禁垦、停补荡粮,再到1925年有限放垦的变化过程。这看似是从以财政考虑为主,到重视水利等问题,再到注重合理开发的变迁过程。然而,1914年后,由于财政需求以及治湖经费不得不依赖湖田放领的现实,官方不仅未能限制和引导围垦,设局放领和下调湖田领价,反而推动围垦无序发展,使水利状况日趋恶化。1935年大规模私围后,官方不得不拆围以避免极端后果,并制定善后方案。总之,近代转型过程中,技术和理念有所进步,却未必能真正推进环境治理,财政能力是影响治理落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