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进入定陵的考古研究人员在万历皇帝骨骸的头侧发现了一个精美圆盒,圆盒内装有一顶以金丝制成的翼善冠。据资料记载,这顶翼善冠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重826克,冠身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下缘内外镶有金口,冠的后上方有两条左右对称的蟠龙于顶部汇合,龙首在上方,张口吐舌,双目圆睁,龙身弯曲盘绕。两龙之间有一圆形火珠,周围喷射出火焰。这件出土文物即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金丝蟠龙翼善冠”。  相似文献   

2.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1窟为方形纵券顶窟,窟内清理出泥塑彩绘菩萨像、说法图及壁画残块等,窟内主尊初步可复原为以“圆塑大手”和“浮塑小手”为组合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同时,主室台基前壁绘本生故事,券顶贴塑千佛,地坪上绘有山岳、莲花、大海和摩尼珠等,与主尊像一起构成礼拜千手观音的庄严空间。千手观音和须弥山、末世图景的组合是本窟题材布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潘懿 《钱币博览》2010,(2):40-41
古钱文字的释读,往往有一个渐趋合理的过程。 先秦圜钱中有一品种,一般认为是秦国所铸。旧读“重一两十二铢”、“重一两十四铢”(图1、2),然而有两个问题。一是“二”、“四”与“珠”之间均有一横画,读为“一”则不可通,于是只好跳过不读:二是即使假设其为砝码.形制上固然奇怪,实物的重量亦似出入不定。  相似文献   

4.
刘宁 《文博》2003,(1):57-58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法门寺地宫文物时,发现有熏香品9件。据地宫内《物帐碑》记载,唐懿宗奉佛的香炉3件,唐僖宗供养的“香囊两枚,重十五两三分”。这是唐代皇帝在宫廷使用熏香器的明证。 熏香,在中国起源很早,《周礼·秋宫·翦  相似文献   

5.
1986年7月,河北省内邱县四里铺村出土一件唐代佛教造像,由县文物保管所收藏。造像为青灰岩石质,通高37.5、宽26、上厚8、下厚18厘米。上端弧顶后抹,底部设台前突,侧面呈“”形。正面布局分两层。上层:拱形龛内浮雕一佛二菩萨,主佛阿弥陀佛,高13厘...  相似文献   

6.
1985年秋,丰润县韩城镇副一大队群众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两件铜炮。其中一件残缺,只保留了炮口和炮尾。另一件完好(见照),总长64.5厘米,炮口内径2.8、外径6厘米,重21.2公斤。炮身刻有铭,为:“直隶总督纳,道光二十三年铸造。通字第二十号,三十筋炮位。监造官尹建功、酒成,匠赵亭。吃净药一两七钱,铅字二两二钱。”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丰润县韩城镇在宋、辽时期是辽国大将韩昌的点将台,现今镇北还有遗址保存。韩城镇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军  相似文献   

7.
新出土魏永平五铢杨鲁安《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六第十五》载:“魏初至于大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始诏天下用钱焉。十九年,冶铸粗备,文日太和五铢……世宗永平三年冬,又铸五殊钱”。近日得一枚北魏“永平五铢”,是1991年8月于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北部之古十二连城遗址南二十华里处乌兰不治沙地间农民挖土时发现的。细审此钱特征略有三点:一是面文“五铢”两字乍看似西汉“五殊”字体。细加对比,显然有别。此钱“五”字长大且上下二横不出头(南朝梁“五铢”之“五”字二横也不出头)。“铢”字“金”旁四点细长,西汉“五铢”之四点均小而圆,其“朱”旁更与西汉“五铢”相异。二是此钱铜质较糙,铸工亦显粗率,而西汉“五铢”铜质良好,色泽赤亮,铸工精美,为魏“永平五铢”所不及。三是此钱径2.5厘米。重3.5克,基本上同西汉“五铢”之大小、轻重相类。之所以说此钱为北魏王朝所铸,有其它两项物证,与此钱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块太和年造瓦当,一柄魏造像莲花形佛光(铜质鎏金)。解放以来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凉城,和林等处曾出土过北魏年间所造的铜镜和瓦当,铭文均作“富贵万岁”(篆书),铜镜仿西汉镜纹饰,瓦当亦仿汉,作“井”字栏,中宫为乳,铭文四字右旋读,分嵌在上右下左四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年五月,因建筑施工,在洛阳老城青年宫的一古井内清理出三彩盘二件(见图)。这二件盘的大小形制相同,口微敞,曲壁圜底,口径25、高6.5厘米。盘外壁施一层黄釉,近口处有蓝釉一道,内壁由蓝色斑点组成条形图案。盘底中部由黄、白、蓝三色组成莲花图案,中为圆形莲蕊,周围有八个莲瓣,整个图案显得清雅、端重。古井上部被明代福王府的夯土台基(厚3.1米,材料另发)所破坏,残口距地表6.1米。与三彩盘同出有“开元通宝”钱17枚,另  相似文献   

9.
剃头挑子     
《中华遗产》2017,(10):10-10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这句耳熟能详的熟语,形容的是一厢情愿,一方热情、一方冷淡。可是,你知道什么是剃头挑子吗?它为什么会“一头热”?剃头挑子,是一个挑在肩膀上的流动理发店。扁担的一头是一条方凳,凳子凳腿问有三个抽屉,第一层放钱,下面两层放置剃刀、围布、梳子、篦子、挖耳勺等工具。另一头是一个长圆笼,里面放一个火炉,上面架着铜盆、热水。  相似文献   

10.
1990年9月白石乡太石村旁台地上发现一处北宋铁钱窖藏,约500多公斤。铁钱成串分层排在方坑内,穿绳不存,坑底及四周铺一层零散铁钱。铁钱除有些板结成块外,大部分钱钱文清晰,这批钱内涵丰富、版别庞杂、珍新品较多,有13个品种144种版式。现将图录未载的珍新品介绍如后(尺寸:厘米、重量:克):淳化元宝,楷书、径3.16、穿0.74、重11.5(图1);景德元宝,楷书、径3.62、穿0.74、重16.1(图6);祥符元宝,楷书、径3.4、穿0.77、重16.2;祥符元宝,楷书、径3.56、穿1.06、重14.6;庆历重宝,楷书直读、径3.51、穿0.77、重11.3;至和重宝,楷书直读、径3.47、穿0.77、重13.6;至和重宝,楷书直读、背穿上“同”,、径3.49、穿0.78、重13.1(图2);至和重宝,楷书、背穿上“坊”、径3.56、穿0.79、重11.2(图3);熙宁通宝,楷书、背穿上月、径3.4、穿0.62、重11.6;元丰通宝,篆书、背穿上“铜”、径3.07、穿0.71、重8.6(图4);元丰通宝,行书,背穿上“铜”、径3.05、穿0.7、重7.7(图5);元丰通宝,行书、背穿上月、径3.18、穿0.63、重12.5;元丰通宝,篆书、背穿上月、径3.13、穿0.65、重  相似文献   

11.
一件精美的钱币工艺品雷鸣富,李茂在1992年12月19日举行的“成都市中小学钱币研究成果展览”的大厅里,一件精美的钱币工艺品引起到会的四川省钱币学会的专家学者、广大钱币爱好者的浓厚兴趣。这就是石笋街小学展出的“同治制钱摇钱树”。这件展品是石笋街小学六年级学生李超的邻居徐先生的。因为学校广泛深入动员举办展览,所以邻居家中的珍品得以和广大观众见面。通过拜访徐先生,他说是两年前在上海的货摊上买的,再进一步的来源就不清楚了。再看其形制,确有特色(见中插彩照)。外型象一株梅花树,树干苍劲有力,二十九枚钱币正象朵朵盛开的梅花,树枝上还站了一个人正在摇树枝。还有3只蝙幅飞来,蝙幅又起了固定钱币的作用。钱币都是原大,除了一枚“压胜钱”外,全都是同治钱。背文都带汉字,为福,台,云,江四种,以背云为最多。下面有四只脚立起来。人的形状象短褂敞胸,腰上似有钱搭子。细心观察整件作品都是黄铜的,先翻砂后焊接,所有钱币都没有流通使用过。量其高度,从树根到顶端,高24.3厘米,左右最宽处15.5厘米,重400克。这件工艺品首先给人一种美感,展览会上可谓人见人爱,加印上百张彩色照片都不能满足需要。足见中华民族创造美、欣赏美的水平都很高。一件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山西祁县发现了一件牛角质钞版,该版通高190、宽85、厚25mm(封底)。全版由十二块牛角拼合刻制,外栏分两层,各宽10mm,外层镌刻二十四孝图,内层刻有苏东坡《留侯论》一篇,该版天格中有篆书“执照”二字。帖芯竖排三行文字,从右到左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0月,襄阳县古驿区西尹乡西尹村农民马金方在村后发理一处铜钱窖藏。窖呈梯形,底大口小。窖口距土地表约30厘米,上面盖有两块长方形青灰色砖。砖长32、宽16、厚5厘米。窖藏铜钱800余斤,包括西汉五铢,唐代开元通宝,五代唐国通宝和北宋宋元通宝等四个朝代的32种钱币。在这批钱币中有9枚“唐国通宝”,字面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篆书“唐国通宝”6枚,直径2.4、厚0.1厘米,重3.6克;宽边方孔,背面无文(图一,1、2)。楷书“唐国通宝”3枚,直径2.4、厚0.12厘米,重4.1克;宽边方孔,背面变亦无文(图一,3、4)。唐国通宝发现较少,据《古钱大辞典》载:“五代南唐元宗所铸唐国通宝,有篆文大、小泉,隶文背有一星钱,及楷文大、小泉六种。”襄阳发现者为篆文和楷文小泉。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座唐中和五年(885年)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移至博物馆保存。经幢用多块青石雕砌组成,通体呈八棱形柱状,由幢座、幢身、盘盖、造像柱、幢盖等5部分组成,残高3.5米。幢座分上下两层。下层呈八棱形柱状,高0.26、每面宽0.35米(图一)。八个立面上各雕一壶门,内减地雕护法狮、  相似文献   

15.
1996年7月,陕西历史博物馆从西安市公安局破获的贩卖文物案件中,征集了查获的历代货币750余件,其中唐“建中二年减判银课”银铤,弥足珍贵(插四)。据调查,这件银铤解放前出于西安附近,后几经辗转,先被西安小东门旧货市场收购废品者以锡块收购,又转手卖给一位收藏者,后因受牵连,被查获。银铤为长方形板状,长314、宽68、厚9.8毫米,重2100克;浇铸成型,表面锤槌整平,略显锤痕;正面錾文“岭南观使判官建中二年二月减判银课料伍拾两官称”22字(如拓),背光素。据錾文标明的重量与实测重量推算,唐每两合…  相似文献   

16.
金代不仅广泛使用纸币,而且更普遍流通白银。金代银锭形制与南宋基本相同,一般五十两重。一两银锭可兑换铜钱两贯。起初每贯值铜钱千枚,大定二十年(1180)又规定官私用钱皆以八十为百,遂为定制。并且银锭上也标有银钱兑换值的铭文。根据铭文,金代银锭可分为贡银、税银、盐司银和地金银四种。贡银在唐宋曾分为进奉银与上供银两种。从1978年北京出土“邠州进奉正隆二年”银锭可知金代也有进奉银。另外,《中国山西历代货币》录有“潞州黎城和买”银锭一件,“和买”表明金代不仅沿袭唐宋“和籴制”,而且将和条所得折成白银并铸…  相似文献   

17.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一件重要的青铜礼器。1978年河南省浙川县下寺2号楚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鼎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100.2公斤。侈口、束腰、平底、蹄足,口沿上斜立两只外撇的长方竖耳,腹部周围攀附六条龙形怪兽,器表满饰半浮雕的夔龙纹、窃曲纹和云纹。器盖微弧,盖上有钮,钮外饰窃曲纹两周。出土时鼎内盛牛骨多块,盖上置铜匕一件。鼎盖与腹均铸铭文。盖铭一行四字,“倗作脀(鼎升)”;器铭十四行八十四字,大意说王子午铸鼎以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并  相似文献   

18.
内蒙宁城县黑城出土制莽钱陶范作坊遗址安丽,赵爱军1976年,赤峰宁城县汉代古城黑城发掘一处新莽钱制作陶范的作坊遗址。钱范作坊北距黑城南墙116米,遗址南端有大量汉陶片等,中部有一座烘干陶范的窑址。在距地表0.3米处有并列四条南北向砖砌火道,火道呈斜坡状。窑底铺砖和耐火材料。火道南北端各设两个火膛,烟囱设在窑中部。窑床上放“T”形支架,上置成叠待烧泥范。在窑址内共出土完整与残缺的大泉五十陶范497块,小泉直一陶范522块。陶范均为夹沙红陶,下层较厚、沙质较粗,上层薄,沙质较细。陶范分布在几个探方中:靠近窑址的探方4出土小泉直一母范,探方7出的为未入窑焙烧的大泉五十母范,探方1-3内出土大泉五十、小泉直一母范。这类母范表面有层灰白硬光面,占总数的90%以上。在出土母范中,有110余件带纪年铭文。铭文在范上部浇口处,为两行竖写阳文隶书反书文字。右为“后钟官工造世”或“前钟官工良造第世”,左为“始建国元年三月”。从窑室结构和出土陶范、冶炼工具看,当时制范工艺水平较高,范面钱型布局有所改进,范面扩大并添置了型腔。经复原,大泉五十范有钱模64枚,小泉直一范达150枚。(《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3.1)内蒙宁城  相似文献   

19.
197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发现了一件铜漏.《伊克昭盟发现西汉铜漏》一文介绍说:“壶内底铸出阳文‘千章’二字.壶身外面正当流管之上,阴刻铭文一行:千章铜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四月造.在第二层梁的长方孔两端阴刻中阳铜漏四字.”刊登该文的《考古》1978年第5期的图版拾壹有铜漏器形和铭文的照片.转载该文的《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的图版拾玖有铜漏铭文的拓片.审视照片和拓片,壶底阳文第一个字作“¥”,壶身阴文第一个字“干”,这两个字都应释作“干戈”之“干”.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绍兴县文物部门在考古调查时,在富盛镇的长竹园、诸家山万户村渡桥头山等地,发现了烧制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的窑址;在樊江吼山村也发现一处专门烧制原始青瓷器的窑址.现把这两处窑址的调查资料简报如下:一、吼山窑址吼山窑址在绍兴城东10公里的樊江乡吼山村,相传吼山是越王勾践养狗场所,绍兴方言“狗”与“吼”近音,故称吼山.山的东坡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吼山河横穿而过,河向北约2公里与官塘河相连.窑址在山的东坡面,坡面大量暴露着原始青瓷器残件及扁圆形垫珠、红烧土块等,废品遗物分布范围约5000平方米.器物品种除已发现的盘和碗外,新发现盆、罐、碟、钵等器,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