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漱渝 《文史精华》2013,(12):65-68
鲁迅心目中的“现代派”势力 在厦大国学院中,更多的是跟鲁迅不同调的人,其中鲁迅跟顾颉刚的矛盾最深。顾颉刚是著名历史学家,“疑古学派”代表人物,当时应林语堂之邀担任厦门大学国学院研究教授,兼文科国文系名誉讲师。如果说,北京教育界有“日法派”与“英美派”的阵营,从未留过学的顾颉刚应该是无所归属;如果说,北京文艺界有“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对垒,那在组织上顾颉刚跟鲁迅同属“语丝派”。然而,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先生的纪念会,70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概括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80年代初,“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此后,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范畴,挪进学术领域。近20多年,鲁迅话题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10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超越旧有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旧史料出现新的解渎,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嬰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私立中国学院坚持在沦陷区办学。在日伪统治下,中国学院暗中与重庆国民政府保持联系,并接受教育部的补助,重庆国民政府也希望以经费资助换取中国学院的政治忠诚。同时该校与中共保持合作,有师生直接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在日伪统治下,作为一所国人自办的私立大学,中国学院没有被日伪政府接收,也没有被迫停办,反而规模不断扩充。评价何其巩及中国学院在沦陷时期北平的表现,应该考虑到日伪统治下特殊的生存环境,其表面所做的大多是策略性的,而背后实际的行为逻辑才是判断其是否伪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学院之所以能够获得非常态"发展",与沦陷区学人的道德良心及国家认同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司马炎与西晋前期玄、儒的升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思想史与政治史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揭示了西晋前期朝中激烈“党争”产生的历史原因。司马氏上层统治集团因文化背景、历史联系的不同和现实利益的需要重新分化组合,形成了新礼法之士和玄学名士两大派。晋武帝司马炎则利用两派矛盾,扶弱抑强,使之互相抵消,以防出现专权重臣,重蹈汉魏王朝“禅让”覆辙。在司马炎政治平衡方针影响下,新礼法派与名士派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西晋前期政治史的基本内容,而玄学名士派随士族社会的成熟,呈现出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文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似乎成了一个难题,本文通过鲁迅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说明鲁迅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在现代文学与思想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外诗学史上则成就了立法诗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1927年12月21日下午2时许,阳光明媚,在国立暨南大学大礼堂讲台一边的一张小方桌旁,坐着一位眉清目秀20多岁的青年。他一边聆听着主席台上鲁迅先生的演讲,一边挥动着手中的笔在纸上奋力作着记录。这位记录者就是当年暨南大学的年轻教授曹聚仁。那年鲁迅从广州来上海不久,接受暨南大学的邀请,为广大师生作题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演讲。鲁迅说:"我没有整篇的鸿论,也没有高明的见解,只能讲讲我近来所想到的。我每每觉到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文艺和革命原不是相反的,两者之间,倒有不安于现状  相似文献   

7.
哈西德派是18世纪末产生于东欧的一支犹太民间教派。二战后,部分在纳粹大屠杀中劫后余生的哈西德信徒在犹太人的故地巴勒斯坦进行社团重建。哈西德派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其对该运动的态度经历了从强烈反对到逐步接受的过程。自视为犹太传统的真正捍卫者、拥有独立教育体系的哈西德派在以色列社会是一个相对隔离和孤立的宗教文化群体。为塑造以色列国家的犹太性和确保自身在宗教事务上的发言权,哈西德派有节制地参与以色列的政治生活,并形成政坛上一支相对稳定的力量。哈西德派的服兵役豁免权成为其与世俗犹太人矛盾与冲突的焦点。经济贫困和与主流社会的疏离已成为当前制约以色列哈西德派健康、正常发展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8.
脸谱     
"我能做国学院导师,陈先生为什么不能?"1926年8月,不满30岁的的陈寅恪留学归来,梁启超与之一谈,马上被他的学问所折服,欣然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做国学院导师。鉴于国学院的地位、影响以及导师的身份,曹校长不禁问:"此人有无博士  相似文献   

9.
宋平章 《史学月刊》2002,(1):126-128
自近代以降.中国思想界的中西文化之争不绝于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就是一部如何阐释中西文化的历史。表面上看,这似乎仅亿关系文化问题,其实,隐藏在这种文化论争之后的是一个远远超出一般学术意义的更根本的问题: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一为解决中西文化的冲突,调适二者的关系,近代以来人们所持的态度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即复古派、西化派和折中派。在这三种路径中,复古派虽时有张目,但其基本趋势是逐步走向式微,而西化派与折中派的消长则占据了中西文化冲突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
胡迟 《江淮文史》2009,(4):161-171
对于怀远花鼓灯。乃至安徽花鼓灯来说,冯国佩都属于“教父”式的人物。 在民间花鼓灯史上,他以“小金莲”饮誉江淮:在中国学院派舞蹈史上,他是将民间自娱花鼓灯艺术推向舞台,创编出一系列大型花鼓灯歌舞剧的主要人物之一,更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将花鼓灯艺术传播于世界;在舞蹈教育史上,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万新华 《收藏家》2013,(11):59-61
清初文人画家宋骏业向来不为绘画研究者所重视,只因其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命而举荐王翚(1632-1717年)主绘《康熙南巡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与孙岳颁(1639-1708年)主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与王原祁(1642-1915年)先后主持《万寿盛典图》而进入绘画史的视野,故其生平资料现存甚少。《清史稿》将宋骏业小传附于乃父《宋德宜传》之后,曰:子骏业,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直御书处,历兵科给事中。康熙四十一年,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