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一当今中国最富庶的两大区域的形成无疑有着深刻的人文历史背景,文章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对这两区域的文化异同及其原因作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朝晖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2):58-63
1979年以来,以港澳台资本为先导和主力的华商率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江三角洲侨乡落户,在带动侨乡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使过去侨乡传统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若干个案研究,分析侨乡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华人资本的结合模式及其对沿海侨乡、内陆地区及海外华商三方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与珠江三角洲古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6000~5000年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沉积阶段,但这一地区人们活动的历史已经超过6000年,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并改造着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考古材料和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先秦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关系。文章指出,如果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互补和易于攫取,也能发育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分层化的擢取经济文化,珠三角网河平原南部的渔猎采集和北部的渔捞采集经济文化,就是两个典型的实例。东周时期冲积平原火耕水耨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促成珠江三角洲这个自然地理单元形成文化地理单元,又说明合理的区域文化也不可长久背离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13,54(2):243-250
A senior Hong Kong-based geographer discusses factor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tensify growth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s Pearl River Delta and adjacent areas o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He focuses on: (1) proposals for construction of a 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linking eastern and western wings of the delta, to become a catalyst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delta region, with its large unutilized reserves to support economic growth; and (2) the potentially strategic roles of nearby Guangxi and Yunnan provinces in a recently promulgated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O15, O16, O18, O20. 2 figures, 1 table, 13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6.
7.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旅游表演是旅游体验的重要来源。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已发展起以大型广场巡游、音乐舞蹈史诗演出为主,辅以景点表演、节庆活动、以及影视多媒体技术支持的旅游表演体系。大型旅游表演的生产流程包括原创和融资、主创和设计、表演场地和舞台制作、相关配套设备和服务采购、演员排练、节目中试、宣传和营销、正式公演、演出产品的后期组合和拼装、版权产品开发和销售以及演艺节目的对外输出等11个阶段,并与相关和配套服务产业共同构成庞大的旅游表演产业体系。通过艺术和商业的融合、功利和公益的兼顾、不同生产环节中本地一外地关联业务的分工、创新和变化,形成福特一后福特双重机制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梁英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4):32-38
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的移民及其后裔的文化认同变化为例,说明在多民族社会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逐渐融合。不论华人祖籍国政府或华人居住国政府采取何种政策,都无法阻断这一交流和融合的趋势。因此,企图强制消灭华人的文化传统或要求海外华人永远保持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单一性或纯粹性,都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刘燕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1,(1):45-53
论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个案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解读,探析了当代海外华人双重文化认同的基本特征。研究显示,海外华人的双重文化认同是兼具工具性和选择性,且具有复杂多元的个体差异性的“购物车”式混杂型认同。美国华人的双重文化认同主要呈现混杂型特征,而“情境性”的交替型特征并不明显;其“购物车”式文化认同的工具性和选择性体现在语言的使用和偏好、宗教活动和价值观取舍等多个方面;其个体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不同群体和代际之间,在同一群体内部也同样复杂多元,这是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个人性格等微观因素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教徒对犬具有特殊的感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中,犬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国内最新发现的祆教考古材料为基础,集中讨论了古代祆教艺术中的犬神形象。作者将祆教犬神形象分成三秧:普通犬神、带翼犬神、森穆夫或犬首鸟,对流传中国的祆教犬神形象进行了梳理,期望对研究祆教文化的传播、交流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创新已成为旅游企业参与更高层次竞争的重要战略行为,但研究者发现旅游企业的创新知识转化率极低。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近80家旅游企业知识创新管理活动现状的调查发现,对知识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与知识管理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是旅游企业内部的一对突出矛盾,而对隐性知识的高度依赖和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盛行是造成旅游企业创新知识低转化率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关联分析——基于入境旅游线路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作为入境口岸的上海和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入境旅游线路为切入点,从入境首站地比重、空间关联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对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关联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关联特征,即区域核心城市地位突出、区域关联性不强、关联带动作用不均衡、空间关联范围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线路比重、共推精品线路等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万晓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1):30-44
当代美国华人参与选举政治的方式主要有参加选举登记与投票、政治捐款、竞选议员及政府公职和争取政治委任等。本文分析了华人参与美国选举政治的这些重要方式。作者认为,这些参与方式没有优劣和重要与次要之分,都是影响美国政治,为华人争取权益和提升华人形象的手段,它们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基于慢城视角的长江三角洲慢旅游目的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旅游作为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的新驱动力,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RS数据和GIS技术,基于慢城视角,以人类活动强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为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的主要参考标准,选取夜间灯光、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程、大气气溶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5个评价因子,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后进行空间运算,开展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开发适宜区主要位于自然和人文条件均很优越的苏南河网密集区、浙北(宁波)滨海区域及浙南风光优美山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以当代中国节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全球化加速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快速的交通方式将广袤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共处的地球村落。原本天地悬隔、各自分离、独立自足的族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声息相通的"邻里街坊"。原本各自独立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经验,使族群拥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这些有着独立文化传统的族群在全球化过程中猝然相遇,彼此之间的冲突与不适不可避免,因此互相的磨合、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部分海归”学院派”深入访谈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习性”和“场域”的分析工具,解析了海归“学院派”归国后的不同心态和不同适应策略的选择。得出结论,“文化资本”本身并不足以成为个体适应策略选择的决定因素,“习性”和“场域”概念也是影响个体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之一;深层文化认同的非同一性、生活表象与意识深层的非和谐性等复杂的文化意识构成他们独特的行为表象。这些行为表象是其长期海外生活学习所形成的个人“习性”的体现。透过这些表象了解他们的“习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深入了解他们归国后所选择适应策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郑玄兼采今、古文的一条重要义例,就是从本字不从通假字:有从今文本字而不从古文通假字者,亦有从古文本字而不从今文通假字者,因为本字更能贴切地表达经义.遍索《仪礼》中郑玄从今文本字不从古文通假字之字例,凡90条,而一一考辨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