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年间穆克登查边定界考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康熙五十一年,穆克登查边定界缘于中朝两国边民私自越界,这与两国界河图们江、鸭绿江两江上游至发源地段从未勘界与划界有直接关系。本就穆克登查边定界尚未清楚的问题,提出穆氏是查边定界而非单方面查边;图们江源头是红丹水;定界碑的最初位置是在白山,不在长白山;光绪年间中朝两国勘界时,所见穆氏所立定界碑于长白山,是朝鲜方面将界碑从最初的位置移至长白山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命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赴中朝交界的图们江、鸭绿江江源一带确定两江正源,并在分水岭处树立界碑,史称"穆克登碑"。根据新发现的李匡德《冠阳集·答李君敬书》、首尔大学奎章阁藏《西北界图》和《八道地图》、成海应《北边杂议》等朝方资料,结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文奏折、清末相关人员的实地考察等中方资料,作者认为穆克登碑最初确实立于小白山分水岭上,穆克登指定的图们江源是红丹水。  相似文献   

3.
康熙年间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的长白山查边活动,是东北边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学界的研究多注重查边定界活动,忽视了穆克登此行的另一项使命--为<皇舆全览图>的编绘进行实地勘测.而完成<皇舆全览图>东北舆图测绘工作,则是康熙帝两次派遣穆克登前往长白山区的重要原因.穆克登的查边过程是定界、绘图同时进行,所以此次划定边界的勘界成果便保留在<皇舆全览图>中.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穆克登查边与编绘<皇舆全览图>的关系,结合舆图资料和中朝双方文献记载,对穆克登"审视碑"初立位置做重新探研.  相似文献   

4.
朝鲜古地图中保存了清代中朝边界的诸多重要信息。通过对多种朝鲜古地图的解读,考察了其绘制方法与特点,重点分析了穆克登碑、图们江源、"间岛"及鸭绿江下游岛屿等边界地区在地图上的表现方式与变化轨迹。可以看出,朝鲜古地图在绘制方法受到了中国传统舆图的深刻影响,在内容上反映了绘制者对本国历史、地理状况的认知,也体现了其领土观念与"北拓传统"。  相似文献   

5.
清光绪朝中朝会勘图们江边界时,李氏朝鲜高宗政府以筑设在长白山东麓黄花松沟子一线的石堆、土堆为划分边界的合法标识物,其实是一些伪证。这些石堆、土堆原来是李朝肃宗政府的下级官吏擅自改变清康熙朝查边钦差穆克登委托筑设边界标识物的施工地段,咨意筑设的,当年李朝政府曾明白认定其为非法,所以黄花松沟子根本不是历史上的中朝边界线。而李朝高宗政府改变原来立场,竟然利用这些伪证向清政府提出领土要求。当两国勘界代表分队会勘时,朝方人员在树丛中发现了肃宗朝时在穆克登委托的地段上最初筑设的石堆,但却故意欺瞒清政府勘界委员。因此,清光绪朝中朝会勘边界是李氏朝鲜高宗政府利用伪证、隐瞒实证对清政府进行的外交欺骗  相似文献   

6.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朝鲜人民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朝鲜独立运动的代表。中国国民政府资助朝鲜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朝鲜独立带来新的机遇。1943年11月,罗斯福总统、蒋介石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声明。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和独立。《开罗宣言》是反法西斯同盟发表的最重要的国际文件之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南北分治。美军在仁川登陆,建立军政府。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对日和约》签署,日本承认朝鲜独立。  相似文献   

7.
1957年第10期《物参考资料》刊出王翁儒《一块无人辨认的石碑》,全如下:“这个石碑拓片是天津王襄老先生在四川得来的。据他讲,碑是清末盐亭出土。当地称为蛮碑,后遭兵灾而石断,随着丢失了数十年,到一九二九年才又发现。其字不易辨识,下半漫灭。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朝鲜王朝向清王朝提出穆克登碑文所标示的界河"土门"不是图们江,而是海兰河(后来改为黄花松沟子),中朝两国应以"土门"分界。为此,双方进行了两次界务谈判。谈判中,朝鲜李重夏虽然坚决主张"土门"非今图们江的"两江说",但其实知晓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界务谈判后,李重夏以"别单"形式几次撰文上奏政府,阐述了他对"两江说"的真实看法,论证了"土门"即图们江、图们江自朝鲜王朝初年就已是中朝两国界河的史实,揭露了"两江说"的策划者是鱼允中,被朝鲜称为"分界江"的布尔哈通河与现实界河毫不相关等。  相似文献   

9.
这篇论文,作为批判中国正史东夷传记事史料的第一步,整理了《史记&;#183;朝鲜传》、《汉书&;#183;地理志》、《汉书&;#183;王莽传》的朝鲜观、朝鲜王者观。作为中国正史朝鲜关系记事的发端的《史记&;#183;朝鲜传》其史料价值从来都被人们所重视。可是,其记述是以汉武帝出兵朝鲜为中心,对朝鲜的历史几乎没有表示关系。而且,其东夷王者观是理念化的,中国亡命者都变成其地的王者,并在统治东夷诸族的同时,作为藩属的王而服从于汉王朝。在《汉书》里,朝鲜观及其王者观是多样化的,但与《史记》一样也是理念化的,未客观地描述实际情况。《汉书&;#183;朝鲜传》几乎原封不动地借用了《史记》的记事,在《地理志》郡县条分注里,把箕子、卫氏两朝鲜国,异民族的真番、朝鲜、高句丽诸国安置于乐浪郡、辽东郡、玄菟郡,设定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朝鲜国。在《地理志》分区条里认为,包括朝鲜国在内的东夷诸民族是顺从的,他们之所以彬彬有礼,是因为遵守了箕子之教,由于中国人亡命者变为王者并进行了教化,因而出现了理想化的境地。在这里,可以说找到了朝鲜王者的理想像。与之相反的东夷王者观在《王莽传》中可以看到,王莽把高句丽侯驺认定为异民族的王者,将其抹杀是皇帝的任务。《史记》《汉书》的朝鲜观和东夷王者观不是从客观的史实产生出来的,其记事的史料价值也并不那么高,但给予后世正史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0.
明朝在永乐年间于奴儿干都司所在地黑龙江下游出海口附近(距海约100公里)的特林的一座观音庙的基础上建造了永宁寺,并于1413年(永乐九年)在寺旁树立了一块石碑,《满洲金石志》称之为刻有《敕修永宁寺记》碑文的石碑。1433年(宣德八年),明朝在此又树立了第二块石碑,史书记载碑题为《重建永宁寺记》的石碑。永宁寺已经荡然无存了,但是,记载永宁寺修建过程的永宁寺碑却不时地引起人们的兴趣。外国人曾感兴趣于它的内容,中国人却关心它的去向和下落。  相似文献   

11.
《皇华集》是朝鲜李朝政府为来访的明朝儒使精心排印的诗文唱和集,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迎合、笼络明使,建立政府与明使、朝鲜官员与明使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宣扬朝鲜的仅亚于中原的文化地位,树立朝鲜的正面形象。从倪谦出使朝鲜开始,朝鲜与明朝经历了一系列历史事件,对双方的关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说,《皇华集》表现得更像歌舞升平下的中朝关系缩影,通过各种史料与《皇华集》对比,我们能够看到诗酒欢笑下面的樽俎折冲,交织着各种复杂利益冲突的口舌之辨,也有维护各自文化地位的斗酒斗文。  相似文献   

12.
<正> 蔚县南百庄镇单堠村石表,树於本村关帝庙院内,当地人称石旗杆。关帝庙对面40米处建有一清代戏楼。寺庙对面建戏楼屡见不鲜,唯独单堠村关帝庙立有石表,这样就使庙、表、楼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 关帝庙、石表、戏楼建于何时,《蔚县志》和《蔚州志》都不曾有记载,村人说法不一。一九九一年八月在加固石表,维修庙院围墙时,发现了《关帝庙建立石表碑记》和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修禅房并创建戏楼碑》两方石碑。其中《关帝庙建立石表碑记》最有参考价值。石碑青石质地,无底座。高1.74米,宽0.72米,厚0.24米。首体相连。  相似文献   

13.
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廷诏令乌拉总管穆克登勘查中朝边界本国一侧,途中于鸭绿江、图们江正源分水岭———小白山山顶凿立高约3尺、长约2尺的查边纪念碑一通,碑文为“大清乌喇总管穆克登,奉旨查边,至此审视,西为鸭绿,东为土门,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该碑史称穆克登碑(即外方所称白头山定界碑)。由碑文内容可以明显看出,所谓“白头山定界碑”本来是清朝政府派员自行勘察中朝边界中国一侧的一座碑刻纪念物,而决非中朝边境的“定界碑”,但由于外方对这一历史事件及碑刻的曲解,后来竟成为清代以来中朝边界争议的一个焦点,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讨,《白头山定界碑》一书是这种探讨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武汉文史资料》2015年第10期上发表了熊仁强先生的《柏泉发现的晚清石碑》一文。该文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信息:柏泉民间发现了清咸丰七年的一块石碑。熊先生对石碑文字进行了考证,并对官职、内容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解释,大多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解释不够准确,特别是对碑文中"如"字的解释明显是错误的。碑文第一行"总办湖北清察局善后局兼总粮台事务汉阳府正堂军功随带加一级加一级  相似文献   

15.
据1882年中朝之间签订的《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第七条,中朝之间正式开设定期航线。此定期航线对中朝贸易产生了压倒性影响。具体而言,此航线不但使中国能够奠定在朝鲜渗透经济的基础,而且对华商在朝鲜市场扩大商权起决定性作用。与此相对,此航线在朝鲜商人中产生影响甚微。其结果,定期航线使两国贸易进入不平等贸易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修武县2006年发现的1956年续修的《韩文公门谱》,还是修武出土的与韩愈有关的5块石碑,都是修武韩氏伪造的,伪造年代的上限为辛亥革命,下限为1956年。之所以伪造《门谱》和石碑,可能是修武韩氏为了能够达到恢复他们韩愈后裔的称号,并纠正乾隆年以来"修武韩氏永不承袭"圣旨错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在莲池东碑廊北端,有两通石碑,一通是直隶巡抚于成龙撰文的《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一通是《赞张罗彦诗碑》;在西碑廊北端有三通石碑,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作者认为清政府允许朝鲜开国,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朝鲜与西方诸国通商事务,拟定该章程,而朝鲜却想趁机变通旧制,谋求与西方诸国同样的平等地位。由于礼部暗中阻碍等原因,李鸿章的构想未能全部实现,只能单方面加重中国驻朝鲜商务委员监督朝鲜君臣的权力,但却让朝鲜更想脱离宗藩体制,寻求自主之路。《中朝商民水陆通商章程》的签订,并未真正强化中朝宗藩关系,反而种下了中朝两国冲突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大唐天竺使出铭》摩崖石碑的考古发现霍巍在西藏高原近年来的考古调查中,由西藏文管会与四川大学考古工作者组成的一支小分队在吉隆县境内发现了一通额题为《大唐天竺使出铭》的唐代初年摩崖石碑。这一重要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早期唐番关系、中印古代交通等问题提供了...  相似文献   

20.
1996年3月28日,一块刻有华西协会大学英文校名的石碑在府南河工地上出士,引起了成都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成都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和成都经济电视台的记者们纷纷前来,宁静的华西校园显得异常热闹。石碑出土的消息,迅速传向海内外。新华社3月30日,以晚报专线向全国20多家晚报发出消息,并向美国和东南亚等地区发出报道。据悉香港有两家报纸进行了转载。各届人士对石碑出土的文物价值作了充分的肯定。经华西医科大学校档案馆人员现场考查,证实这块石碑正是华西协合大学建校初老校;司正上方镶嵌的校牌。华西协会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