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都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的根本原因归结于苏联获取了大量的核情报。实际上,核情报的确在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大大加快了原子弹研制的进程。然而,如果没有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作为基本前提,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作为基本条件,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作为基本保证,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基本动力,再多的核情报也无济于事。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确保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  相似文献   

2.
苏联核计划档案材料解密之后,朗道团队参与苏联核计划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朗道这位物理学界泰斗带领自己的团队解决了多项科研难题,在苏联核计划实施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朗道创建的公式,苏联成功分离了氘和铀-235,为核武器研发提供了裂变材料,其后朗道公式在苏联核武器研制中得到广泛使用。朗道团队创建和发展了核反应堆理论,推动了苏联工业核反应堆的建立。朗道团队完成了冲击波和爆炸波研究,提出通过爆炸压缩核装药达到超临界状态的想法和原子弹内爆原理。在朗道的领导下,其团队完成了原子弹爆炸有效因数和释能的计算工作,并在氢弹的研发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实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为了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苏联把当时国内较为优越的物质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秀的科技精英等,聚合在封闭而秘密的科研中心第11设计院,实行理论—实验—设计—生产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成功完成了与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相关的任务。虽然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在整体原理构架图上借鉴了美国的"小胖子"原子弹,但它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苏联科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自主研发和设计的。第一颗原子弹实爆之后,第11设计院继续研发新型核武器和热核武器,积极地向新建的科研机构和国防企业输送人才。通过这些活动,第11设计院在增强苏联国防实力、保卫国防安全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持续扩散。  相似文献   

4.
王甘棠 《百年潮》2014,(12):27-34
正20世纪40年代和五六十年代,旧中国和新中国先后实施过核计划。前者流产,后者成功。不过,两者之间并无任何因果联系。而先后两次参加核计划的核科学家唯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光亚一人。蒋介石想造原子弹1945年,美国按照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研制出三颗原子弹。第一颗是钚弹,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试验场塔爆试验成功。第二颗是铀弹,代号"小男孩",8月6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核恐怖的阴影从此开始笼罩在人类的头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核武器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湾危机、试爆核武、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战云密布,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提供各种高能粒子束或辐射线的现代化装备。粒子加速器是核物理研究的实验基础,而核物理则是核计划开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因此,粒子加速器建设对苏联核计划具有重要意义。1932—1957年,苏联在粒子加速器建设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在镭研究所、列宁格勒技术物理研究所、2号实验室、水利工程实验室、物理研究所、电物理实验室等机构的领导下,建设工作大致经历了开端、恢复、强化、"超越"四个阶段。苏联建造了若干粒子加速器,构建了核物理研究的实验基础,促进了核物理研究的发展,保障了核计划的顺利开展,研制并改进了核武器、热核武器,从而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实力。  相似文献   

7.
宋永成 《世界历史》2012,(1):15-29,158
1943年6月至12月,由米霍埃尔斯和费费尔组成的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代表团对美国、英国等西方盟国犹太人社团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友好访问。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动员西方犹太人支援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还有为苏联获取美国原子弹研制情报提供服务之意。访问期间,代表团与西方盟国的犹太名流和犹太人组织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广播演讲、参加各种群众集会等方式,在西方犹太人舆论界形成了强烈的亲苏氛围;为苏联军民争取到大量的金钱和物资援助,从而有效地配合了苏联政府的战时对外宣传政策,对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曾进行过核武器研制,尽管没能制造出真正的原子弹,但其在核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战后,苏联与英美在德国展开对核资源的争夺,抢运了大批仪器设备和铀、重水等制造核武器的原材料,并在德国萨克森州开采铀矿以供苏联使用;搜罗德国苏联占领区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使其为苏联的核工程效力。这些来自德国的核资源在苏联研制生产原子弹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邢和明 《百年潮》2005,(8):60-67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8月9日凌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同一天,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放了原子弹.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正式照会,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关于美国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对促使日本投降所起的作用问题,当时国际社会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时锋 《文史春秋》2005,(9):48-53
当今世界,研制原子弹、氢弹在各国都属于绝对机密.再友好的国家对此也是守口如瓶,20世纪50年代前期,当时我们称为“老大哥”的苏联对此也是滴水不漏,自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以美国为首的情报机关通过种种手段设法侦察和破坏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当人们仰视升腾的蘑菇云、为核爆炸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并不知道在其背后.情报与反情报战的激烈程度。本真实地纪录了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下,我公安人员大智大勇侦破外国间谍意图在西北核试验基地窃取我核武器研制机密案件的内幕。  相似文献   

11.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表现出一种既要给予援助又要进行限制的复杂心态 :中苏军事同盟的存在决定了苏联必须在核武器方面帮助中国 ,提供核保护或者核技术 ;由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共 ,苏联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核援助的层次和力度 ,而这是中国能在短短十年内制造出原子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在内心深处对毛泽东的不信任 ,特别是中苏在核战略和核政策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显露 ,构成了苏联核援助的限度和制约条件 ;中苏关系刚出现一丝分歧的迹象 ,苏联首先关闭的就是核援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1967年,我国成功地进 行了原子弹、氢弹的空爆、地爆试验,并且原子弹的小型化发展也开始从试验阶段走向实用阶段。如果能够试投成功,我国就将拥有自己的战术核武器,将国防现代化推向一个新水平 投掷小型原子弹的难点 1967年 11月 7日,空军司令部通知当时的航空兵第5师师长宋占元进京受领任务。当他到达后,在京的所有空军党委常委接见了他,由参谋长梁璞介绍了有关的情况,并让他着手组织研究用飞机投掷小型原子弹的可能性。宋占元立即组织了一个班子开展论证工作,经过大量数据的计算、研究,认为强-5战斗机具备挂载核…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美国在亚洲的几次冲突中都曾考虑过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或进行过核威慑。在这种压力之下,新中国迅速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原子弹试爆。其间经历了中苏分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核合作协议以及三年自然灾害,因此,核武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曙光在即,毛泽东主席就萌生要拥有原子弹的想法。在整个50年代,中国多次受到美国的核威胁。苏联曾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给予强大支持,但后来又变卦翻脸,撤走全部援华专家。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使我国终于在1964年10月跨入核大国的行列,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请看《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文。  相似文献   

15.
丁一 《文史月刊》2009,(4):30-33
1960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号称完成了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使命:终于确认了中国核计划的存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政府的最高决策班子,在上世纪60年代相当多的时间里,就如何对中国核计划作出反应,以及用军事或外交手段来遏制中国的核计划;中国核计划对东南亚和世界局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谋求苏联合作对付中国的核计划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辩论。使用武力打击中国核计划的方案,不仅被提出,甚至已经有了雏形。  相似文献   

16.
冷战初期,苏联虽然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但美苏核力量依然悬殊。1953年,美国开始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大力发展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苏联也抓紧研制核武器。同时,苏联从1954年开始组织实战演习,训练部队使用核武器的实战能力,其中托茨克军演最为典型。演习历时一天,使用了一颗4万吨TNT当量原子弹、两枚2~4万吨TNT当量原子弹,参演部队在核打击下进行战术进攻和防御,以验证核武器在实战中的效果。托茨克军演预警了核战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刘泰 《神州》2007,(1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无人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这是中国成功进行的第一次核试验。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在全世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除了加紧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和战略包围之外,对中苏间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也非常关注。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一份报告中分析道,中国也许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将核武器用于实战,在这一时期内,苏联势必会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核武器的实际应用之前,即先发制人,对中国进行摧毁性的核打击。1963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后,苏联立即利用中国北部疆域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19.
草央 《文史博览》2007,(7):21-2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特工佐尔格和他领导的情报小组,受命长期打入德国驻东京大使馆,广泛搜集德、日重要军事情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不朽功勋,被后人誉为"红色谍王"。20世纪30年代初,这位"红色谍王"曾经在中国进行过情报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的反围剿伸出了援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是为结束二战,并拯救美国人和日本人的生命.但美国总统杜鲁门指派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小组1946年7月撰写的关于空袭日本的调查报告指出:即使不使用原子弹,或苏联没有参战,美国也没有或打算制定进攻日本本土的计划,日本也肯定会在1945年12月31日前、很可能在11月1日前投降.实际上,包括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等在内的盟军高级将领都认为,使用原子弹不是结束战争或拯救生命的必要措施.那么为什么决定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