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华 《史学集刊》2008,2(3):67-71
在中世纪英国社会,庄园农奴拥有一种原始的个人权利,即主体权利.这种权利体现于英国中世纪多元社会结构中存在的原始契约之内,又在独特的法律制度下得到保护和发展.这种主体权利观念对英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产权基础是9到11世纪期间西欧生产奴隶的消亡。农奴工匠因而成了庄园手工业中的唯一的劳动。他们对其劳动力的权利具有双重性质:是客体,又是主体,从而铸成其人格结构的双重性,使不同产权制度下的手工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出现巨大的背离和反差。这推动了庄园手工业中的劳役租向货币租的更替,使农奴工匠获得自由,从而促进了庄园手工业的瓦解与城市的复兴。  相似文献   

3.
拉萨西北50公里处的堆龙德庆县色新村,民主改革前是十四世达赖剌嘛家的庄园。村里的老人们,至今没有忘记达赖喇嘛家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当时庄园里20产差巴(农奴),每天都要派出主要劳力自带工具、口粮到庄园的土地上无偿的服劳役。达赖喇嘛家的都堆(庄园管事)来本(监工),提着皮鞭、棍棒,监督他们劳动,每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农忙季节达到20个小时左右。农奴们稍稍迟到或者有一点点不满的表示,甚至因病或哺育婴儿,立即遭到拳打脚踢,石头棍棒交加,全庄园农奴除一个水磨管理人外,无一幸免。农奴们把达赖家统治的色新庄园…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时期农民身份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自诺曼征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农民的身份与权利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由农奴变为自耕农,再由自耕农分化成富农和雇工,其变化的每一步都与社会传统以及自身的斗争和努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孙立田 《世界历史》2006,2(5):98-107
中世纪维兰土地权利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本文从中世纪法理和实际状况等方面对维兰土地权利作了考察,并从庄园法庭角度对维兰土地权利的保障作了分析。本文认为,维兰土地权利具有稳固、安全的特征,因此取得了自身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具备了积累个人财富、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和制度基础。在英国经济社会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由维兰转化而成的公簿持有农成为富裕农民约曼的重要来源,成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这里是江孜的班久伦布村,帕拉庄园就坐落在这里。帕拉庄园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隶主庄园,位居十二大庄园之列。它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的缩影。这里生活着的人们,大多是农奴的后代,依然健在的10多位当时身为农奴的老人现在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们记忆  相似文献   

7.
俄国的“争取哥萨克身分”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乌克兰自合并于俄国后,封建主在沙皇制度支持下,不断侵占农民和哥萨克土地;剥夺哥萨克在1648~1654年解放战争中获得的权利和待遇,将他们变成农奴。在这种情况下,17世纪末18世纪初,东乌克兰发生了内容独特的反农奴制运动——“争取哥萨克身分”运动。这是沦为农奴的农民和哥萨克企图通过法院和行政机关获得和恢复歌萨克身分和权利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西方中世纪的农奴问题,学界一直争议不断,一些学者认为农奴生活贫困潦倒,受封建领主的剥削,在法律上无任何权利可言,生活极其悲惨;但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西方农奴的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贫困,实际收入情况也较好,因为在西方学者看来,英国的封建制度较为完善,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典型,11—13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鼎盛时期,农奴制已成形,但同时期英国的农奴相较于其他西欧各国农奴的地位和状况却有所不同,英国农奴也是最先摆脱了农奴身份走出中世纪的社会阶层,本文将从英国农奴的法律地位和生产生活状况两方面来探究农奴问题,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朗生村的变迁(下)──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徐平民主改革工作组进了庄园1959年春,民主改革工作组进村查封了帕拉主庄园。就在当年贵族老爷举行夏宴的后花园里,召开了全体农奴大会,庄严宣布农奴们的解放,废除债务,土地实行谁种谁收。18位常年耕种自营地的差巴农...  相似文献   

10.
正在雍布拉康脚下、雅砻河的谷地,有一座村居叫做"克松"这里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也是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民主改革之前,克松"谿卡"(庄园)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六个庄园之一。庄园内有农奴(分差巴、堆穷、朗生三种)59户、302人。据有关历史著作和当地老人口述,这里的农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身份低下、生活穷苦,常年要为庄园主支差劳动。身为四代朗生的其美措姆老阿妈直到民主改革,从没住过房子,没穿过鞋袜,没吃过饱饭,没穿过一  相似文献   

11.
初中本国史「土地所有关系的改变」一段内提出「土地的自由买卖」和一部分农奴摆脱了领主的束缚转变为农民这种自由买卖是怎样开始的、农奴怎样摆脱领主变为农民的。(高润身提问)我国历史,从西周开始,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周天子把殷的奴隶制度推翻后,就把殷族奴隶主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的子弟和功臣——诸侯,大夫,士等等。这些诸侯和大夫既是土地的所有者,也是人口的所有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直接统治者,农奴是随同土地一齐封给领主者,他既受着领主的经济剥削,更受着领主的政治压迫,虽然比之奴隶是得到了一些解放,而却被牢固的束缚于土地之上,农奴对于领主有很紧固的隶属关系。剥削形式(?)取「井田」制度的力役地租,农忙时期须先到领主的公田里替他耕作,连自己支配劳动时间的自由都是没有的。我国土地买卖制度最早开始于春秋时代,公  相似文献   

12.
(一) 本文所研究的英国小土地持有者(Small-holder)包括维兰身份的茅屋农(Cottarii)、保达(Bor-darii)、四分之一农(Fardels)(即持有七点五英亩土地的维兰)及自由持有者中的下层,其共同的经济特征是仅凭土地的收益无法维持生存。小土地持有者,作为英国庄园经济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因素,曾对英国社会经济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缺乏土地,单凭农耕无以维生,迫使他们从  相似文献   

13.
英国民众争取自由的斗争从农奴制产生后就已经开始,经过黑死病及社会的发展等内外因素的影响,14世纪末15世纪初,英国的维兰就已不复存在。研究英国的自由民的主体权利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英国的土地政策和土地权利,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工业突破了以往庄园作坊那种使用价值为主的生产模式,形成以工匠个体作坊为主体、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模式。当工业生产越来越面向市场时,工业管理特别是其中的民生必需品的管理成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国家、城市(或庄园)和行会为此承担了大量的工业立法和监管工作,保护消费者、雇主和雇工权益。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消费者、雇主和雇工三者的利益,客观上有利于中世纪交换型工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建制度大部分最后形成于9至11世纪中叶。在这个时期,其主要特征是日耳曼的广大自由农民阶层被农奴化,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庄园之形成;自然经济占着绝对优势;大土地占有制和小农土地使用制之结合;劳动者没有和生产资料分离,而是和生产资料有机的联系着;超经济的强制,即大小封建主强制农奴向他们缴纳部分代役租和毫无代价的被强迫在地主土地上付出繁重  相似文献   

16.
195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提出的公民资格理论,成为二战后英国建立普遍主义福利制度的重要依据。公民社会权利是公民资格理论的核心,它对战后英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1970年代末英国保守党倡导的"消费者主义",以"消费者取向"为原则,以避免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回归个人自助和非正式的照顾为目的,从而否定了公民享有普遍福利的权利;新工党实行了新的公民权利体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新工党价值观念的核心,也是贯穿福利国家改革的基本思路,它是对公民社会权利的重新界定。"公民资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福利国家作用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公民个体责任意识的强调。  相似文献   

17.
公田和私田是中国上古土地权利开始分化的起点。在村社共同体瓦解,土地从公有向私有的转化过程中,私人(以家庭为单位)需要面对发展壮大的国家。国家不但僭越了社会共同体所享有的"公田"收入并将其转化为征税权,而且不断的将征税权扩展到所有的土地。对于国家而言,土地制度的核心不是土地的归属,而是土地的经营与赋税征收,这使得中国古代,土地私有权发展的空间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美洲奴隶种植园经济所做多角度比较 ,可以发现 1 6世纪以来在东欧建立的劳役制庄园 ,无论从主人的本来身份还是从生产目的和生产方式等来看都与经典的“资本主义”有很大不同 ,在这里存在的是农奴对贵族的依附 ,而不是劳动对资本的从属 ,哪怕它是以强迫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东欧的“再版农奴制”庄园经济 ,不仅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甚至连“形式上”的资本主义也不是 ,但也不能简单地说它们是“封建的” ,因为随着日益深深地卷入商品和市场的漩涡 ,这种封建庄园经济会逐渐商品化 ,并最终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9.
公田和私田是中国上古土地权利开始分化的起点。在村社共同体瓦解,土地从公有向私有的转化过程中,私人(以家庭为单位)需要面对发展壮大的国家。国家不但僭越了社会共同体所享有的“公田”收入并将其转化为征税权,而且不断的将征税权扩展到所有的土地。对于国家而言,土地制度的核心不是土地的归属,而是土地的经营与赋税征收,这使得中国古代,土地私有权发展的空间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英国封建制度形成的方式与法国和德意志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它是在氏族公社瓦解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多的封建因素.如:大地产制正在形成;从土地中产生出了个人依附的政治关系;以及国王给予基督教教会的特殊权利.使其介入了国王的世俗事物.等等。这些社会条件已经使英国从氏族公社制走向了封建制度.诺曼人的征服加速了这个过渡的步伐。英国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方式决定了其封建制度发展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