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苏联犹太移民问题的形成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玉广  宋正 《史学月刊》2002,98(4):90-97
苏联犹太移民问题是苏联历史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苏联对犹太移民的意愿采取限制性的政策。由此产生了苏联政治生活中移民申请被拒绝这一特殊的政治群体。他们以移居苏联国外为其主要的政治目标。苏联犹太人的移民意愿及移民申请被拒绝的活动引起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关注,并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影响美苏经济贸易关系的一项重要因素。戈尔巴乔夫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此后苏联的解体使这一问题的性质和重要性均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2.
1948年2月成立的哈佛大学俄国研究中心,寻求通过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提供有关苏联的见解,军方及政府与之合作所主导的美国苏联学的冷战化在这一时期初露端倪。1950到1954年间的"哈佛苏联社会制度项目"是空军与俄国研究中心合作的重要产物。该项目源于对苏联流亡者进行采访以搜集信息并进行研究的设想,尽管在运作过程中曾面临种种问题,但基于大量采访信息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推动了学术与政治围绕国家安全机制的结合并充分体现了苏联学的冷战化。  相似文献   

3.
在田野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本文以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中国东北新移民为研究实例,对社会资本和非制度性的社会资源配置在当代中国的跨国移民活动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东北新移民已开始成为当代中国国际移民潮的主要成员之一。近10多年来东北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移民海外的现象,其中既有古典经济学移民理论所提出的经济层面的原因,也有中国社会内部制度变迁的深层因素。而非制度性社会资源配置机制中的强、弱两种关系网,尤其是海外新移民社会中的弱关系网络,则对当代东北人的跨境迁徙活动及其在海外移居社会寻找工作等方面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73年,富布莱特项目(Fulbright Program)开始在苏联实施,80年代初,由于美苏关系紧张,富布莱特项目趋于停滞。1985年,通过维也纳峰会,美苏双方的富布莱特项目恢复正常。通过富布莱特项目,美国在苏联传播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于苏联的知识分子思想解放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邢和明 《百年潮》2005,(8):60-67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8月9日凌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同一天,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放了原子弹.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正式照会,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关于美国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对促使日本投降所起的作用问题,当时国际社会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苏联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快速的发展。这一方面源于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冷战所赋予的强烈政策取向也迫切要求苏联学在全美范围内发展为一门规模巨大的学术专业。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私人基金会基于国家安全机制和冷战战略目标,为更加深入地了解苏联,扩大了对苏联学的资助范围,提高了资金投入。以此为契机,该领域相关学术机构在全美各地高校广泛设立,可供政府吸纳和利用的苏联问题专家数量也得以成倍增长。另外,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会还通过改组将全美苏联学家囊括其中。在这一时期美国苏联学的发展历程中,该领域不同学术机构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学界与政府的共生关系不断增强,国家权力对学者参与冷战的动员力度持续加大,并且越来越多的苏联学家将官方需求确立为自己研究工作的主要取向,体现了美国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同盟国间达成的协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刻,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参加了对日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交史告诉我们,苏联为参加对日作战提出了众多的要求,本文仅就这些条件作一简要评析。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是怎样形成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苏联能早日参加对日作战。1941年12月,美国国务卿赫尔就向苏联新任驻美大使李维诺夫表示;希望苏联能与美国的远  相似文献   

8.
苏联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了雄厚的基础,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又比较稳定的少数国家之一。战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比美国快,同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相当于美国的31%,而1975年相  相似文献   

9.
杨静 《安徽史学》2016,(5):100-10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东、南欧女性移民潮。然而,东、南欧女性移民在外形、语言、宗教、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异于西、北欧老移民的特征,因而遭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敌视与排斥。女性移民进入就业领域更是严重违背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女性观念。为了解决女性移民所面临的困境并助其融入美国社会,美国中产阶级发起了以女性移民回归家庭为核心的改革,旨在让女性移民接受美国主流社会家庭理念和生活方式。然而,改革者并未深入了解女性移民的社会文化和现实需求,使得相关改革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没有发挥其所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永成 《世界历史》2012,(1):15-29,158
1943年6月至12月,由米霍埃尔斯和费费尔组成的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代表团对美国、英国等西方盟国犹太人社团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友好访问。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动员西方犹太人支援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还有为苏联获取美国原子弹研制情报提供服务之意。访问期间,代表团与西方盟国的犹太名流和犹太人组织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广播演讲、参加各种群众集会等方式,在西方犹太人舆论界形成了强烈的亲苏氛围;为苏联军民争取到大量的金钱和物资援助,从而有效地配合了苏联政府的战时对外宣传政策,对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中国新移民在非洲的重要聚居国且社会安全问题突出的安哥拉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跟踪调查等方法,研究探讨了中国新移民的群体特征及社会安全风险来源、中国新移民的社会安全空间营造历程、中国新移民的社会安全空间营造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2012年之前,安全风险多来自华人族裔内部,此后主要面临当地人的暴力犯罪威胁。中国新移民通过自下而上的自组织社会安全空间营造,形成以在区隔中联结的"自防空间"为核心的差序社会安全空间格局,外部安全风险、当地侨领和中国驻安使馆共同促使这一格局得以形成。安哥拉中国新移民的社会安全空间营造实践对生活在其他安全问题突出国家的华侨华人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华 《百年潮》2006,(7):61-67
美国的苏联学是"冷战"的产物,它在美苏对抗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加深,美国越来越重视对自己"最主要的敌手"--苏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冷战时期,学者往来于政界是一个显著的美国政治文化现象,其中苏联学家群体由于学术政治化而面临学术与政治双重职业选择的可能性,从而建立了美国苏联学与政府决策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担任最高决策层的顾问、参与国会的各项活动以及在涉及外交与国防的联邦行政机构从事具体工作或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美国苏联学家的"学术-政治"双重职业角色在美国苏联学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和学科自身的政治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晖 《百年潮》2005,(4):52-56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众所周知,珍珠港事件是美日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在两国走向战争的过程中,苏联究竟如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去人们往往只晓得1941年的<苏日中立条约>,但苏联给美日冲突火上浇油的行动远不止这些,随着蒙在这段历史上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3月至1991年12月,是苏联最后一届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在这短短6年多时间内,苏联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抗衡、争霸一时的苏联,出人意料地、如此迅速地突然解体,不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在美国核垄断的威胁下,苏联启动核计划,开始了核工业的创建。由于原材料紧张,苏联在国内外建立了一系列铀矿和进行铀同位素分离、铀浓缩的企业,初步满足了核战略工程的需要。随后,苏联创建了817厂、813厂等大型企业,利用核反应堆生产武器级铀235和钚237,除此之外还先后建立了10个重水厂,为制造核武器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苏联还创建了第11设计局、551厂等生产制造核武器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归属苏联部长会议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管辖,1953年,苏联将两个总局合并,成立中型机械部,这也标志着苏联核工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评苏联著作中有关苏联援华抗日军火物资的统计李嘉谷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前期,唯有苏联不仅给中国抗战以道义上的同情与支持,而且给予了大量飞机、大炮等军火物资的援助,同时派遣军事顾问、军事技术专家及空军志愿队来华直接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苏联及时的巨大的援助,帮...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人移民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美国华人移民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问题。作者通过对其本人在洛杉矶和纽约两大华人移民社区所进行的田野调查、个人访谈和实地观察所收集的实证资料的系统分析,着重探讨矛盾重重的华人移民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如何处理复杂的、不断变动的家庭关系以及移民父母如何选择轻重缓急的策略,并依靠社区的力量来确保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 4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 ,苏联利用新疆特别是伊犁地区各民族与苏联境内一些民族之间的血缘联系 ,在中国公民中大力发展侨民。苏侨分批回国 ,形成了一条返国苏侨与其新疆境内亲属及社会关系进行联系的渠道。新疆苏侨及其庞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成为苏联影响得以扩大的重要社会基础。苏联侨民的大量发展和大批回国使苏联的影响在新疆扎下了根。中苏分裂后 ,这种影响 ,以及返国苏侨与新疆边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成为导致新疆地区社会心理动荡、民族分裂情绪升级的新的潜在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1952年,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就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助项目到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谈判。当时代表团中民用项目专家就是袁宝华。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萨布洛夫向李富春建议在谈判前先开座谈会,实际上是向这些年轻的共和国建设者们介绍如何制订计划。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14位副主席每个人都为代表团讲了一课。袁宝华从1949年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