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自康熙以后,每年入冬,皇帝都要亲自书写“福”、“寿”字,颁赐给后妃、近侍、近支王公和内外大臣,同时还给翰林颁赐笔、墨、笺纸等物。这是封建王朝对臣下的一种特殊恩宠。作为宫中的成例,它一直延续到溥仪被逐出宫。据嘉庆年间成书的《国朝宫史续编》卷四十六“宫中事例”记载:康熙年间,偶蒙  相似文献   

2.
一 宫廷史,旧称宫史。早在明朝末年,吕毖就从刘若愚的《酌中志》中选编了一部《明宫史》,至清乾隆年间,皇帝命儒臣们修纂了《国朝宫史》,嘉庆年间又修了《国朝宫史续编》。但这三部宫史,都只是记录了宫殿规模、典章制度等,像是三部“宫廷志”。其中当然不少是宫廷史料,然而究竟  相似文献   

3.
(一) 《国朝宫史续编》(以下简称《宫史续编》),是清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嘉庆帝顒琰于嘉庆五年命大学士庆桂、王杰、董诰、朱珪、彭元瑞、纪昀等编纂,十一年十二月书成。在此之前的《国朝宫史》(以下简称《宫史》),系乾隆七年乾隆帝弘历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  相似文献   

4.
清早期,北京明代皇城宫殿悉为清朝所沿用,虽时有修葺,但大体格局未变。顺治年间,清内廷曾建有一座现已鲜为人知的礼制建筑——上帝坛。只是这组建筑并未被后来的统治者所袭用,康熙帝一登基就将其罢祭除名,它实际上仅存在了短短四年光景。查阅有关清朝历史文献,皆未记载此座建筑。即使钦定《日下旧闻考》这样一部清代编修的内容最为丰富的历史文献也只字未提。这就不禁使人疑惑,原因何在?笔者注意到今人所辑的《清宫述闻》,在奉先殿一  相似文献   

5.
建福宫花园建筑历史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福宫花园位于紫禁城西北部的建福宫后,为原乾西五所中之四、五所所在地,于乾隆七年改建成建福宫花园,由于初建的建福宫花园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之后又陆续添建碧琳馆、慧曜楼,改建玉壶冰等建筑,至乾隆二十三年花园方总体告罄。本文试梳理出建福宫花园建筑的历史沿革,分析其改建、添建的原因,并探讨建福宫花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国朝宫史》三十六卷,分“训谕”、“典礼”、“宫殿”、“官制”,“经费”、“书籍”六门。它汇编和记载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前的宫闱禁令、宫殿苑囿建置、内廷事务和有关典章制度,“凡有关掌故者备识兼赅”。在此以后纂修的会典和会典事例等书,很多皆以此为依据。它成书较早,虽然有些粗疏,但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史  相似文献   

7.
动用国家人力、物力,大规模编纂当代宫廷史、对当代宫廷收藏以及文化活动进行系统整理和编纂相应文献,在清乾隆年间以前是闻所未闻,有之,则自乾隆敕修《国朝宫史》始。伴随着《国朝宫史》的编纂,清代官方对清宫廷建筑、园囿、内廷人员及机构设置与管理制度、典制、经费、收藏与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记录,这项工作为后代的宫廷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翔实资料,奠定了清代宫廷史、古代艺术与文献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基础,并为现代宫廷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云华 《收藏家》2009,(12):58-64
中正殿位于紫禁城西北角建福宫花园南,以它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了10座藏传佛教建筑,纵轴布局以昭福门为界分成两院落,成为紫禁城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建筑局,总称为“中正殿”,它们分别是中正殿、中正殿东西配殿、淡远楼、香云亭、宝华殿、梵宗楼、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共计10座,是紫禁城内全部由佛殿组成的建筑群。  相似文献   

9.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是“二十四史”中之善本,是学者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史书。但因书成众手,难免存在疏漏舛误。兹将《明史》相关列传与《明实录》《国朝列卿纪》《国朝献征录》等文献相对校,考证出《明史》列传中官职记载讹误十九处,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海东青     
“海东青”又叫白尾海雕。《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可驯养,虽然“海东青大仅如鹊”’(见《燕山丛录》)可是十分凶猛,可捕天鹅和小兽。因此,辽金时,“国主”每年春天必来北京延芳淀弋猎。这“延芳淀”在北京东南,通州与漷县之间,淀“方数百里”淀中生长荷花和菱角,鱼虾丰饶,水草繁茂,是水鸟群集栖息之地。因此成为春猎的好地方,当时把此淀划为禁区,“国主、皇族、群臣,各有分地”(见《辽史》)据《日下旧闻考》转载  相似文献   

11.
清乾隆五十二年,一部最大最全的有关北京史地、名胜等的史料选辑《日下旧闻考》刻板问世,为当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了解北京历史的丰富史料。该书卷一百四十二回中,这样一段记载使我怦然心动:“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今平谷县东北十五里,冈阜隆然,形如大冢,即渔子山也。其下有轩辕庙”。黄帝即轩辕氏,“黄”则象征着土地之光辉,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和以农耕为生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日前,参加海峡两岸明史学术讨论会,得谢敏聪先生惠赐大作《北京的城垣及宫阙之再研究》。回京捧读,为其生动的文字,翔实的史料,新颖的议论,独到的见解所吸引,爱不释手。 诚然,有关北京的城垣、宫阙的研究,代不乏人,如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吕毖的《宫史》,清代朱彝尊的《日下旧闻考》,近人朱偰的《明清两代宫苑置沿革图考》,侯仁之的《北平金水河考》,以及单土之等关于文物、建筑方面的诸多论著。或述北京宫阙递嬗沿革,或论历史地理变迁,或详于明而略于清,或简于前而繁于后,各有偏颇。谢敏聪先生在充分研究了前人著述得失的基础上,鉴于城垣与宫阙为帝室定都不可或缺,便以明清时期的城垣与正式宫殿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除注重北平城址的演进外,对于现存宫阙规制特加以论述,略于明而详于清。并从都市的文化地位、制度渊源、规建思想加以探究,尤以后两项是他著所未有。从而构成了《北京的城垣与宫阙之再研究》的一大特色,亦是谢敏聪先生的独特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此学科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正有清一代,才女辈出,女诗人大量涌现,留下的诗作蔚为大观。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记录,清代广东女作家约有88位,多数有诗集行世。清代广东女诗人的诗作,不仅在当时一些全国性的妇女诗歌总集如汪启淑《撷芳集》、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黄秩模《国朝闺秀诗柳絮集》中多有记载,在清代闺秀诗话如沈善宝《名媛诗  相似文献   

14.
据《国朝宫史》反映,明代后宫开支巨大——“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就是说,明朝皇帝一年要掏出40万银子,给后宫的女人们买化妆品,开支惊人。有鉴于此,清朝皇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后官经费使用制度,“我圣祖仁皇帝鉴往规来,禁浮返朴,垂为诫谕,家法昭然”。  相似文献   

15.
刘合心 《文博》2004,(3):6-17
长杨宫,据《三辅黄图》记载: “长杨宫,在今周至县东三十里,本秦旧宫,至汉修饰之……备行幸”。 《汉书·地理志》注:周至县“有长杨宫,有射熊馆,秦昭王起”。因宫中有垂杨数亩,故名。 《小校经阁金文》记载有长杨宫鼎,应是长杨宫宫中之物。  相似文献   

16.
肖振宇 《民俗研究》2001,(2):93-100
司马迁撰写《史记》多取材于民间文学,对此他有过明确的表述。如他在《报任安书》中,谈到其写《史记》的情况时说:“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这里所谓的“放失旧闻”,主要指的就是民间文学。在《殷本纪》中,他说的更加明确具体:“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宫廷诸机构中,自鸣钟处在乾隆朝以后的史书中不断出现。不少人认为自鸣钟处即做钟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档案材料,证明白鸣钟处和做钟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机构。自鸣钟处在乾清宫东端凝殿内。据《国朝宫史》载:“……端凝殿南三楹,为旧设自  相似文献   

18.
胡海帆 《收藏家》2006,(9):20-24
二、寄存、购买李文田“泰华楼”碑拓书籍1939年,李文田“泰华楼”碑拓书籍也有寄存让归燕京大学的经历,燕大图书馆由此获得了一批珍贵善本古籍。李文田(1834-1895年),字仲约,一字若农,广东顺德人。清咸丰九年探花。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直官南书房。曾典试江浙,督学顺天、江西。李文田是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吴道《广东征文作者考》记载:“文田学问淹贯,名重海内,而不欲以文学见称。常思发摅忠谠,一救世敝,其谏修圆明园疏,世无传稿,略具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中日之之见,曾首阐《兰亭序》非王羲之所书之论。喜收藏,尤其是金石碑拓和古籍善本…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7,(4)
本文主要从四库学的视角,对《析津志辑佚》曾利用过的清末徐维则铸学斋原藏《析津志》抄本进行了专题研究。此书现藏于天津图书馆,系清四库馆臣《永乐大典》辑佚稿本,很可能是专为纂修《钦定日下旧闻考》而誊抄精校的一个本子。藉此,可了解《钦定日下旧闻考》纂修过程中的某些细节及对《大典》辑佚、文字讳改等相关四库学问题的思考。此外,查阅该书原本亦可校正《析津志辑佚》中的若干讹误。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校点本《明史》卷120《公主传一》载:景帝一女,……(成化)五年十一月下嫁王宪。同书卷113《后妃传》记载景帝废后汪氏:“生二女,无子”,并载有时人李贤语:“妃已幽废,况两女幼,尤可悯”。《明书》、《明史稿》皆同明史二说并存.孰是孰非?查时人李贤所作(《天顺日录》有云:“汪妃虽立为后即遭废弃幽闭,幸与两女度日,若今随去,情所不堪。”明人雷礼《国朝列卿记》卷11“李贤行实”及明人朱睦像《皇明中州人物志》卷8“李贤传”皆取《日录》所载。明人朱国桢《皇明大政记》卷16也载:“癸丑郕王薨,谥曰戾,免汪妃殉葬,与二女出居旧府,厚给之。”可见,《明史·后妃传》的记载是可靠的,而《公主传》的记载是不正确的,当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