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60年代以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市场问题还很少有人研究,可以说是工业革命史的一项空白。 早期的经济史学家比较重视对投资和技术革新等问题的研究,而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需求的变化机制很少予以注意。只有少数人承认需求变化的意义,即使这些人也很少分析国内需求的结构,他们特别看重海外贸易和不发达国家新市场的开辟。 60年代以来,一些英国学者开始注重研究市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的学者还特别研究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消长,以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导致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历史带来巨大变革.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将人力、畜力从生产中解放出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生产,并由此推动了资本、劳工和管理的系统化和合理化应用.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除了抽水马桶、蒸汽机车和轮船,还有一枚枚小巧精美的代用币.代用币(token)和法定货币的硬币(legal tender...  相似文献   

3.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家庭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小昀 《史学月刊》2000,4(3):72-78
家庭史学是史学的一个新成员,现已成为新史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家庭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两个方面。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物质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单一依靠土地的生产方式,增加了财富.使人口增长成为可能,人口增长又反过来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推进剂,当两发展不协调时可以通过生育控制等来达到平衡。在英国工业革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两种生产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改变社会生活的历史巨变,作为短期内直接遭受工业革命负面影响的下层民众,其基本生存状况与组成值得关注。这篇论文阐述了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下,下层民众的基本构成是由农业工人、仆佣及制造业工人为主体,此外,还应包括乞丐、流浪汉、小偷及娼妓等其它下层成员。  相似文献   

5.
赵士国 《世界历史》2007,2(1):91-97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华政策几经嬗变:初期对华军事援助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中期对华关系由热而冷,是因为苏联遭德军突然袭击,必须全力自保;后期苏军出兵我国东北,另有图谋。然而苏军对日作战,避免了中国人民为取得最后胜利可能出现的更大牺牲。  相似文献   

6.
《历史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了牛大勇同志的文章《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的关系》 (以下简称《美国对华政策》),我对这篇文章的一些主要论点有不同的看法。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北伐前夕和整个北伐战争时期美国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人民是反法西斯阵营中一支强大的主力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经过八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在同盟国的配合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百年来第一次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三个大的战场组成,即欧洲的大西洋战场;北非的地中海战场;亚洲的太平洋战场。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8.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了北伐战争。由于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不同,对华采取的政策不尽一致。笔者拟就这一时期(1926年7月—1927年4月)的日本对华政策作比较深入、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阿博特执政时期,澳大利亚重视对华政策与中澳关系的发展,其对华政策具有接触和防范双重性质。在经济领域,以深化接触为主,包含小心防范色彩;在安全领域,在大力对华防范的同时,采取小步子接触的政策。阿博特政府对华政策的双面性特征,使中澳关系呈现经济层面联系日益紧密、安全层面适度接触的双轨发展趋向。总体而言,中澳关系在阿博特执政后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积极方向迈进,并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态势,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中国自信的新型外交理念是推动中澳关系的主要力量,澳大利亚逐步探索确立自身在"亚太世纪"中的适当位置是中澳关系发展的不确定因素,美国护持亚太霸权的行动是阻碍中澳关系前进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北伐时期列强对华政策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夏,以国共合作为背景的北伐战争开始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原本胜利进军的国共两党彻底决裂,而国内政局却从南北政权分立的态势走向统一,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新时期。史学界对于这一历史大变局的种种成因,自然怀有浓厚的兴趣,不断从各个角度加以研究。这一时期列强的对华政策,尤其是英、美、日对华政策在这一变局中产生的影响,一直是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焦点,海外史学界对此也有代表性论著。可是,尽管对该专题的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却缺乏从学术史角度深入细致的总结,①以致有人只是被这个眼花缭乱的大变局引发兴趣而投入研究,却未能…  相似文献   

11.
自19世纪末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向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扩张的主要战略是以“门户开放”为手段,尽量分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已经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权益。尽管美国没有实际参与列强为建立各自势力范围而对中国领土的瓜分,但美国政府借口传教士和商人的“条约权益”,派遣炮舰巡弋于中国水域,调拨军队驻扎于中国领土。直到华盛顿会议  相似文献   

12.
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华政策,其基本方面是积极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战,但这种支持和援助却始终是以服从苏联本国利益为其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只是在抗战时期的不同阶段,其侧重面有所不同。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全力支持中国抗战,并及时提供大量的援助。然而,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对华政策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已有所表现,这就是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希求以国民党的力量拖住企图东进的日军;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政府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倾象日趋严重,为了避免全线出击,腹背受敌,苏联与日本签订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共和主义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将对英国革命时期的共和主义,特别是共和主义者对"自由"概念的理解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深化对共和主义思想的研究。回顾英国革命时期这些共和主义者对自由的表述,以及对思想家霍布斯理论的批评,可以看到霍布斯的那种"不受阻碍"的"消极自由"和共和派"避免依从"的"第三种自由"这样两种不同自由观的对立,而不同的自由观又导致了对不同政治体制的设计。因此,对于实现和保障我们的自由而言,回顾发生在英国革命时期的这场辩论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它激发起我们重新思考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或者政治体制才能使人们避免受到强制和奴役,才能切实保障其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是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中的开始阶段。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的建立,根源于十月革命后在苏俄成立了共  相似文献   

15.
成德宁 《安徽史学》2002,3(3):84-89
英国农业自16世纪始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农业生产增长明显加快,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稳步提高,直接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英国率先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关系顾莹惠[本栏目特邀顾问:孙宅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动向对战时的世界局势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美苏等国为了争取战局能朝着有利于本国安全的方向发展,均开展了积极的对华外交。它们所实行的对...  相似文献   

17.
以“三次革命高潮”为基本标志的中国近代史诠释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大陆学者的近代史研究产生了导向性的影响。“三次革命高潮”概念的提出并得到广泛接受并非偶然,自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想基础。胡绳在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把握中将国内阶级矛盾置于中外民族矛盾之上,“三次革命高潮”突出中国本土因素、相对忽视涉外事件即与此密切相关。此外,他将“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合称为第二次“革命高潮”,这样,近代史上四个被特别突出的历史事件之主角,农民与资产阶级各居其二,从表面上看来无所偏重,实则为其解释体系的调整预留了空间。胡绳通过对“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这两大史事作有分寸地扬此抑彼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因应了不同时代的理论需求,增强了其学说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8.
化大革命前夕,武汉市戏剧团体就普遍开展了排演革命现代戏的活动。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同志对艺工作作出批示,提出:“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歌和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  相似文献   

19.
近代法国宪法之多,在欧美各国是独一无二的,常被称为“宪政的实验场”。仅大革命和第一帝国时期先后颁行过七部宪法,平均不到四年就有一部新宪法问世。在这些宪法中,包含着丰富的制宪思想,充满资产阶级除旧布新的开拓精神,显示出与英、美宪法的不同特征,在欧美各国宪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一时期法国宪法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过程及其实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工业革命以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从自给自足的状态发展到适应现代大工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农业,对工业化的进程、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农业革命的历史对正确理解英国近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