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啸风 《神州》2020,(1):47-47
马克笔工具由于自身的特性及使用的便捷性,长期广泛应用于设计手绘表现图领域。近年来由于相关设计专业考研热潮,马克笔表现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其技法层面被专业人士深入挖掘研究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也产生了对此类工具再认识重新定位的新思潮。本文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论证新时代设计领域对马克笔工具的合理定位和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2.
薛永强  杨金凤 《神州》2013,(2):162-162
数学知识是解答物理题的工具,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对学科间综合能力的考查也越来越多,借用数学方法解物理最值问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要对诸如二次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求极值的应用等知识必须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纸质文献的干式清洁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介绍了十种常用的方法,并说明其工具、材料及操作过程,对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做出简要评价。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三种较前沿的方法,并对其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及评价。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1997年起在河南焦作当阳峪窑址中陆续采集到15件骨质和1件象牙质制瓷工具。本文对这16件制瓷工具进行了描述,并与全国各地同时期出土的同类工具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它们就是当阳峪窑美轮美奂的剔、刻、划花瓷器的制作工具。对学术界尚无人研究的宋金元时期剔、刻、划花瓷制作方法之谜起到了抛砖引玉作用,对研究该时期陶瓷装饰艺术也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周原遗址内,曾发现了大量的陶制工具。这些生产工具中有些我国考古界对其名称、用途早有认识,有些则存有争议。本文拟就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参照各家之说,对其形制、名称、用途、断代作一初步探讨。周原出土的生产工具,从用途看,有纺织工具、渔猎工具、制陶工具、计算工具、农作物、皮毛、木器加工工具、铸铜工具等等,分述如下: 一纺织工其 1、纺轮:纺织工具中主要有纺轮和纺专两种。纺轮主要用以纺纱,有牵伸的作用,犹如近世之纱锭。纺专则用以把细纱并合施捻合股成线,没有牵伸作用,似近世之  相似文献   

6.
张捷 《人文地理》1997,12(3):20
民俗文化是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民俗文化类型及其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本文认为民俗文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或贡献。"地方"的概念是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形成及特征的有效工具。论文对九寨沟藏族民俗和江苏吴民俗进行了实例比较研究,讨论了其形成与地理环境背景的关系、各自特征、现状及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7.
古代制骨工艺研究是理解骨器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基础,制骨实验可为制骨工艺研究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和比较材料。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石刀、蚌刀(镰)、铜刀、铜刀锯、铜锯等工具截取、加工骨料的痕迹进行区分,并对各种工具的截取、加工骨料的效率进行对比,以期为考古遗址中的制骨工艺研究提供直接的对比材料。以此为基础,将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骨料与骨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工具作用于骨骼后留下的痕迹存在明显区别,各类加工工具中铜锯的加工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工具;种种迹象表明,大辛庄遗址骨器加工的工具应为青铜工具,加工痕迹与铜刀锯最为接近,这与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所用工具和工艺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唐学琦 《丝绸之路》2014,(14):59-60
本文主要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分析结果几方面浅析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高超博士如何运用语料库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探讨了语料库在其文章中是怎样发挥研究作用,从而得出明晰、高效的分析结果的。通过以上分析,归结出了采用语料库去研究相关问题是一种非常客观、有效的新兴研究方法。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广泛使用可以使语料库在语言分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美  万靖 《四川文物》2008,(1):25-32
云南大学对怒族手工制陶进行了调查,对其制陶工具与制陶过程以及陶器的种类与用途作了详细的观察与记录.这些实地调查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手工制陶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行国)的互动共同形塑了中国的版图。马克思对游牧民族的研究,不仅涉及欧洲,还涉及西亚、蒙古等亚洲高原草原地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对其梳理可为中国边疆研究从整体上把握游牧转为农耕的一般历史过程提供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1.
靴形鹿角器产生并流行于距今6000~7000年的淮河流域和环太湖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仍有孑遗.其功用需分别考察,不带穿孔者为普通的采集工具,带穿孔者为纺织工具.靴形鹿角器对研究当时的环境、纺织工艺、不同文化区的交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薛亚利 《民俗研究》2011,(3):91-106
关于仪式的意义,对价值和工具指向的探讨,超越了仪式功能的简单判定;从仪式的多种分析单元,即符号、话语、事件和组织方式来看其意义指向.我们将更为明晰地看到“价值”和“工具”意义如何以复合的方式存于仪式之中:对意义的探寻,导致对其意义的存留问题的追讨,现代社会为其提供的窘迫空间,明晰地呈现了意义存留的悖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工具①,备受学界的关注.随着商代青铜器的不断出土,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亦日益增多.就现状而言,学者们对商代青铜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礼容器的研究,对青铜兵器的兴趣则显得较淡.而作为"戎"事的物化形式,兵器亦与当时的政治权力、社会结构、生产技术紧密相关,对其的研究亦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GIS)因其先进的组织与管理数据的方式,以及其具备的对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功能,逐渐成为文化遗产信息管理、规划、保护和考古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简要分析了GoogleEarth的特点及其在文化遗产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京杭运河全线地形分析、广西陆海防军事要塞遥感考古等研究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制石工艺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对制石工艺的研究也是我国史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邯郸百家村遗址曾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专门加工石环的石器制造场,石环类制品与加工工具、坯料、半成品等一起大量出现。本文通过观察石环加工过程中遗留的一组石器,初步探讨了其生产流程和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凹石是华南史前时期常见的石质工具之一。针对其使用方式和功能的推论和研究,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出土了大量凹石,对其类型、颜色、质地、体积和重量,以及器表残留的使用痕迹等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认识凹石的使用方式、功能及其与穿孔石器的关系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所配备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出土的三块宝石的化学及矿物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块宝石为金柄剑镶嵌宝石,其化学组成为绿松石,另一块宝石并非来自铁剑镶嵌物,具有正长石和钙长石的衍射谱图特征;绿松石加工制作过程曾使用了青铜工具进行表面打磨处理,说明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青铜打磨工具。  相似文献   

18.
交河故城垛泥墙体裂隙是一种典型的土遗址病害,注浆是加固土遗址裂隙的有效手段,注浆加固需要解决材料和施工工艺两方面问题。为此,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采用模数3.7、浓度12%、水灰比0.60~0.65的PS-C加固裂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施工工艺的研究,对裂隙封闭、灌浆管布置、灌浆工具、裂隙壁渗透、灌浆等工艺提出了相关技术要求,其结果为今后土遗址裂隙加固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凹窝石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分布范围较广、延续时间较长的一类石质工具,学界对其使用功能的判断不尽相同,多停留于主观推测的层面,缺乏深入细致的论证过程。通过与国外人类学材料对比分析可知,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凹窝石器至少有一部分是作为钻木取火工具——钻帽而制作和使用的。这一认识可以为研究史前时期的取火技术提供一个新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张宏梅 《旅游科学》2011,25(5):1-9,32
研究方法是旅游研究者顺利开展旅游研究的必备工具,具体的研究方法又受到特定的研究范式的制约,中国的旅游研究者在努力掌握各种研究方法时,往往对其背后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缺乏了解,从而限制了研究水平的提高。本文认为,中国旅游研究者要想提高研究水平,必须首先系统理解西方的科学哲学思潮和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本土化和跨文化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