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中国钱币》2003,(2):18-20
齐国古刀币面文有“齐△邦(立长)(长)夻(大)(?)(刀)”一种,见于《古钱大辞典》838、840、845、848、851-853、857、863、867等,通称“六字刀”。△字,黄锡全先生《先秦货币通论》①第五章“刀币”据张颔《古币文编》所收39个字形,将其分为7种:  相似文献   

2.
3.
杨玉彬 《南方文物》2013,(2):205-208,217
1978年3月,安徽阜阳程集区刘棚乡万庄大队刘庄村农民在七渔河西侧田间取土时发现一座小型砖石墓,随即私自将墓葬破坏,随葬器物被哄抢。文物部门获悉情况后赴现场调查,从农民手中收缴一枚新莽时期"井田"铭禽兽博局纹镜,因镜铭文涉及王莽"王田制"改革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又是目前所见新莽镜出土材料中的唯一例证,价值弥足珍贵。这枚新莽铭文镜的发现,对解决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  相似文献   

4.
2001年秋,偶在凤阳县临淮镇(古濠州)集得一枚王莽造的“契刀五百”。形类金错刀,面篆书,长71mm,重16.1g,刀环“契刀”二字横列穿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通体绿锈少有灰土色,完整无缺,为生坑出土。  相似文献   

5.
史建刚 《沧桑》2012,(2):20-23
西汉中期以后,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政治体制岌岌可危,在士人中间产生了一股质疑和否定汉祚合理性的厌汉舆论。而这种厌汉舆论又深深地影响到儒士阶层关于天命观的选择,使其在"忠君"与"天命"天平上摇摆。然在厌汉舆论的造作下,畏天命的意识最终占了上风,并在士人群体的支持和鼓励下,王莽代汉自立。  相似文献   

6.
卢岩 《中原文物》2012,(1):50-55
在先秦古泉货文字的研究中,被称作"明刀"的燕国刀币,其面文是不是明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赞同朱活先生把燕国泉货面文释为妟的观点,认为郾字可以写作,妟与匽是可以相互通用,燕泉货面文是妟字的异体,它的字义为安。  相似文献   

7.
《故宫清钱谱》记载:“乾隆二十四年,以回部既平,从将军兆惠之请,开局于叶尔羌城。由户部颁发钱式,仍用红铜,每文重二钱(合今7.46g),文为乾隆通宝,用汉文。背铸叶尔羌城名,左满文,右用回字”。初期铸行的背文为“叶尔奇木”,乾隆二十六年后,改为“叶尔羌”。  相似文献   

8.
砚是根据中国传统书写和绘画的特有需要产生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前身是原始研磨器,而砚最初的汉字表示也并不是"砚"字,而是"研"字。古代文献以及出土砚墨实物材料都表明,从"研"到"砚"的过程正对应了东汉时期砚台形制的最初演变,这种演变与墨的形制改变有着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9.
本试图从考古学角度出发,结合古字与献,对“瓒”的定名、形制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对商周时期“瓒”及“瓒”所反映的礼制及化变迁有一个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明喜宗天启元年二月(公元1621年)颁天启钱式,小平如泰昌。分小平、折二、折十、背复杂、品类甚多。其中有一种背铸有“日、月”纹,目前仅见有折二和折十两种,而折二尚是初见,各专业书刊都未见其真面目。  相似文献   

11.
苦泉 《安徽钱币》2006,(2):35-35
2005年10月26日,笔者于风阳一农民手中购得一枚崇宁重宝折十钱。该钱满身红绿锈,廓外宽内窄,径38mm,穿8mm,厚2mm,重12g,光背。与常品相比,版别、造型、钱文都显奇异。从造型看,其穿孔为花穿;从钱纹看,纹线精细秀美;从文字看,“宁”字长钩几与上横相连,“重”字特大,而“宝”字较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由于流通纪念币价格上涨,使造假把注意力也集中到了这里,全国各钱币市场中陆续出现了一些假纪念币。笔依据手中所掌握的一些假纪念币,选取几种,试分析了其便于日常鉴别的特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有“天兴、天德、东来、永记、恒记五家钱铺,广开虚票,收买银货盈千累万,互相磨兑,不付现钱”。据称这“五家原本钱仅止五六万千至二万余千不等,现在共查验五家未付在外票欠共计东钱三百八十三万三千余千,以银核计六十三万八千余两”。这些钱票上书“外兑”字样,即钱票只能换外票,不能付现钱,因无钱应付,故称“虚票”。  相似文献   

14.
<正>《漢書·郊祀志》載王莽於平帝元始五年(5)定立"元始儀",確立南郊郊祀制度。"元始儀"祭天、地於長安南北郊,並據《周禮》"分羣神以類相從爲五部"之語,於長安四郊分立五畤。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郊祀志下》載王莽上疏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墬。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地祇曰后土,與中央黃靈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稱。宜令地祇稱皇墬后祇,兆曰廣畤。……分羣神以類相從爲五部,兆天墬之別神:中央帝黃靈后土畤及日廟、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宮於長安城之未墬兆。……"(《漢書》卷二五下,  相似文献   

15.
余军 《中国钱币》2005,(3):46-47
2003年底,为配合银(川)武(汉)高速公路固(原)沿(川子)段施工建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固原市原州区南塬开发区一带高速公路路基沿线上清理了北朝、隋唐时期墓葬二十多座。其中唐墓M16出土的唯一一枚开元通宝钱,鎏金,正、背面刻细线图文,制作考究,使人耳目一新。该币面背鎏金、色泛红,俱有肉好周郭,钱文笔划清晰深峻,轮郭十分规整,铸作精良。钱径25·3、穿径7、郭宽2mm、重3·9克。“开元通宝”四字端庄沉稳。“开”字间架疏密匀称;“元”字首划较短,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偏旁“辶”前三笔各不相连,成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文革”十年,让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快乐”时光.  相似文献   

17.
戴政 《新疆钱币》2003,(4):56-56,59
8月中旬,焉耆老城四十里城子出土了一批开元钱,这批钱锈蚀较重,少部分已锈蚀为一体,或铜质发黑分辨不出是什么铜质了。从中找出7枚锈蚀较轻、品相尚好的红铜质开元钱。这批开元青铜和红铜钱均铸造得规整、光洁、精美,钱体普遍较厚。红铜开元钱和上期  相似文献   

18.
<正> 1999年8月,内丘县城南民政局施工现场出土一方陶质印,现简介如下:该印陶质,形制瓦状,无纽,浅橙色,左上角残缺。印面纵5.6厘米,横5.5厘米,最厚处1.2厘米。印面阳文篆书“内丘县印”4字,笔势圆转流畅,布局匀称。  相似文献   

19.
道光八年(1828年),钦差大臣那彦成为解钱荒,最早在全国提出铸行当五、当十钱的意见,道光帝批道:“普尔钱以一当五,行用多年,兹那彦成等请改铸当十钱,相间通行,实属创始,必须试行无弊方为妥协。”这样,一枚钱就可以当成两枚钱,对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可起一定作用,清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即令阿克苏钱局按七成铜铸“以一当五”普尔钱(红钱),背面铸“五”字,  相似文献   

20.
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秘而不宣地进入越南“抗美援朝”作战,中国人民银行曾发行过一套神秘的“军用代金券”。然而,更令人感觉神秘的是,为配合部队在异国作战就餐方便。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也受命赶印了一套1965年版军用“就餐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