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朝史学,除了国史系统之外,还有家族史系统。主要包括家族谱牒和个人墓志。辽朝家族谱牒虽然今已不存,但是辽朝存在撰写家族谱牒的习俗;辽朝墓志有大量遗存,从墓志分析可知,辽朝墓志的撰写者、资料来源以及辽朝墓志的特点;辽朝家族史是国史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礼乐制度与十国时期的南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国时期是传统礼乐制度全面进入南方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整个南方社会礼乐文教意识水平普遍上升的时期。本文以十国时期南方政权中礼乐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线索,从礼乐制度与南方民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传统礼乐制度的南移在南方社会文化崛起中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周礼乐制度是一种从王到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金字塔式结构体系,属于商周社会的统治阶层,而且通常以血缘和宗法关系联结在一起。到西周时期,宗法政治体系实行天子、卿、大夫、士和庶人的等级制度。不同的等级有着不同的礼乐制度,礼乐器组合也不同,礼乐器既要适应等级制度体现的社会关系,其组合又要反映礼乐制度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4.
孙大坤 《史学集刊》2020,(1):121-128
辽朝共有北南二枢密院,但每一枢密院可以由两名或以上枢密使共同执掌。辽朝的知枢密院事实乃未经正授的枢密使,因此当辽朝同一枢密院内有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并立,实际上也相当于该枢密院同时受两位同级别长官管辖。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现象的制度渊源来自于五代,一方面因袭了晚唐五代两名枢密使共同执掌枢密院的传统,另一方面继承并推动了枢密院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苏丹 《黑龙江史志》2013,(12):61-62
从宋朝建立到宋联金灭辽,辽宋两朝先后共维持124年交聘关系。这期间,辽朝不断向宋派遣国信使,以加强辽宋间联系。由于辽朝统治者重视辽宋关系,在选派使宋国信使问题上十分谨慎,对正使和副使的选任标准不同,正使主要选任家世背景显赫、有才学、熟悉辽宋国情的契丹人,副使则选任精通五经、言辞精准、有礼宾经验的汉人。  相似文献   

6.
朱蕾  胡健  秦星  于洋 《北方文物》2011,(3):90-94,109
辽朝时期阜新地区的教育属辽代地方性教育范畴。由于辽统治者对地方教育的日趋重视,随着当时阜新地区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头下军州的大量建立等,使这里的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师来源等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因此,对辽代阜新地区的教育状况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辽朝夷夏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夷夏观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契丹族在建立辽朝之后 ,随着中原文化影响的加深和辽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其夷夏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辽朝初期 ,他们自认为是蕃 ,是夷狄 ;中期时 ,不再承认是夷狄 ,想求得与宋朝对等的地位 ,并开始出现辽为正统的思想 ;到后期时 ,辽自视为夏 ,是承天意 ,得民心的正统皇朝 ,且把其他少数民族视为夷狄。这种呈阶段性的演变过程与中原文化在辽朝的传播和被吸收进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礼、乐于社会早期虽已有可考历史,但二者真正合并成体系却是周初,于春秋末期经历了"礼崩乐坏"。在礼乐制的发展过程中,齐梁是个特殊时代。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时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重制礼乐制度,将西周礼乐再一次搬上历史舞台,于音乐史而言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将从梁武帝时期入手,从音乐方面阐述梁武帝的礼乐制以及他对改编、创新诗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辽朝五京的城市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忠 《北方文物》2002,(1):77-81,90
本文着重从军事、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讨论辽朝五京城市功能.五京城市的军事功能主要是由辽朝所处的"四战之区"的环境所决定的,而各京在军事上承担的任务各不相同.经济功能表现在五京既是辽朝境内最大的消费性城市,又是所在地区商业贸易、手工业生产的中心和支持辽朝国家财政运作的基础,而且明显表现出经济自主性差,仍然与农牧经济保持着密切联系的特征.五京城市既是文化得以存在的有效载体,又为文化的进步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皇室的祖先祭祀和佛、道等宗教的传播等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张宏 《北方文物》2020,(5):109-112
辽代作为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发展与交流的重要时期之一,深刻体现了华夷交融的多元趋势。其中女性作为有辽一代的重要社会成员,对政权的发展与稳固有重要的作用,这与当时女性的地位,以及受教育的内容有关。从文化认同角度看,辽代女性教育问题,正是契丹族统治者在传统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统治的双重影响下,所展示的独特女性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1.
杨洁 《东方收藏》2023,(6):83-85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期里,河南都是帝王建都置郡的胜地。《诗经》中先民于此祀神、祈年、驱疫、问乩、劳作、爱恋,其中“弦歌鼓舞”的诗文足以证明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而出土大量龟甲和我国最早演奏乐器的贾湖,更是礼乐文化的发祥之所。文章通过贾湖文物,对中原礼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撷精取粹,望能够为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推进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金华地区的村落建筑凝聚着灿烂的礼乐文化。以仁释礼、以礼齐家,传承中国的传统道德和儒教思想的建筑语言,贯穿着由宗祠、住宅、风水、牌楼、戏台、雕刻等组成的金华村落礼乐文脉。这些古建遗存为研究金华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与礼乐思想的关系提供了可靠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潘勇勇 《丝绸之路》2022,(3):143-147
馕作为新疆特色美食之一,是适应古代新疆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的产生,历数千年被各民族不断传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馕文化。本文试从文化交融的视角,阐释馕文化是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以及古丝绸之路上各民族饮食文化交融的结果,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礼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周人制礼作乐,以五声八音为乐,将礼制与乐制相结合,通过礼乐进一步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分配、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制度化与程序化,并与宗法分封制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备的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体系。编钟作为周代礼乐制度重要的物化形式之一,能够从本质上揭示出周代社会权力运行的基本模式和普遍社会思想理念,进一步揭示两周礼乐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刘梓 《北方文物》2012,(2):51-54
辽王朝曾以坚甲铁骑征服漠北各部,开疆扩土长驱中原,并与北宋王朝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朝"对峙局面。辽朝发展到辽道宗、辽天祚帝时期以后,逐步走向衰亡。在此以辽道宗与辽天祚帝的昏庸无道、养奸蓄乱为主要脉络,以寻求辽朝灭亡的原因,体现了封建帝王对一代王朝的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6.
郑夏楠 《东方收藏》2022,(10):120-12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逐步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由此开启了非遗事业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其中,佾舞作为海峡两岸共同传承和保护的文化项目,承载厚重,涵盖礼乐文化、儒家传统、天文历法等多个学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旨在对佾舞礼乐文化进行溯源,挖掘其现代意义,力求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两岸民众交流,从而进一步推动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赵鹏团 《沧桑》2013,(1):30-32
秦朝灭亡后,儒家摆脱了长期受法家压制的处境,迅速振兴。汉初儒生主观上对秦史作了误读,片面地将秦亡的责任归咎于纯任法制。陆贾、叔孙通、贾谊、晁错、辕固生等儒生或受到儒家学说熏陶的士人在汉朝基业草创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几代帝王产生了较大影响,逐步扶正了儒学在当世学术中的主流地位,确保了儒学取代法学成为当政者推行的主流意识形态,为礼乐文化在汉代的重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察道教与辽朝政治的关系,揭示出在辽朝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道教如何阐释和构建政权的合法性将契丹开国君后及皇太子神化为道门尊神;采用谶纬与道教融合的方式来诠释契丹开国史;运用道教术语命名政治空间;把皇帝的行帐想象、神化为“洞天福地”;借用道教词汇命名帝王陵寝建筑;堆砌道教辞藻修饰帝后的哀册。一言以蔽之,契丹统治者利用道教塑造君主和国家权力的神圣性,以此构筑其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汪荣 《黑龙江史志》2013,(11):49-50
礼乐文化孕育于上古时期。殷周之际,中国文化发生了一次中华文明史进程中引人注目的历史变革,这种变革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史传的周公"制礼作乐",也就是西周礼乐文化的兴起和成熟。文章分析了西周礼乐文化的起源,礼乐文化的形态、礼乐文化与"孝"之间的关系,以及礼乐文化与孝观念作为西周意识形态的基本纲领和最高的道德原则,探寻和揭示蕴涵于礼乐之中的内在精神实质周代礼乐文化的历史特色与价值体系以及它对于社会、政治和人生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隶属中央官署的东、西上閤门司并不见于传统契丹社会,其设置与唐代的"入閤礼"有关。入閤起初是朝仪的一种,其后閤门逐渐演变为固定的官署。辽太宗会同初年,效仿五代职司机构始置东、西上閤门司,但其职掌并不以"入閤"礼仪为限。检阅史料可以发现,辽朝中期以后,东、西上閤门司的属官、品级及职掌等诸多方面,在对北宋制度借鉴、效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总体上看,辽朝时期的东、西上閤门司虽有不完善的一面,但作为职掌国家礼仪生活的部门之一,在辽朝中后期国家礼仪生活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