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英,字俊公,别名“叔子”、“陶成居士”、“陶铸”等。关东沈阳汉军正白旗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农历五月初五,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曾侍奉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他长期在内务府任职,于雍正六年始至乾隆二十一年主持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陶事宜,因成绩卓著深得当朝皇帝的垂青。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珍藏的瓷塑白釉观音像,就是唐英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奉旨烧造的。此白釉观音菩萨像,高19.5、宽21、底  相似文献   

2.
孟耀虎 《收藏家》2009,(1):45-47
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曾先后举行过四次盛大的宫廷宴会,宴请年逾花甲的文武大臣,每次宴请的人数多达千人以上。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3月25日举办,赴宴者2800百余人,设此宴之目的在于“养老尊贤之至意”,这次宴飨,尚无“千叟宴”之名。但充分体现了康熙养老尊贤的思想和以此进行社会教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康熙五十二年(1713)五月初四日,由于《南山集》案的牵累被遣戍塞外的方登峄、方式济父子一行,渡过了“高泻白山雪,横连黑水波”的松花江,取道新城(白都讷),向卜魁(齐齐哈尔)进发。一天傍晚,止宿在一个驿站里。当夜幕降临时,方式济百无聊赖,四顾茫然,突然室中一种奇异的灯,引起了他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康熙朝重臣鄂海曾任“陕西总督”一职,但《清史稿·鄂海传》、《八旗通志》、《清史列传》、《满名臣传》、《国朝耆献类征》等鄂海传记均载:鄂海,温都氏,满洲镶白旗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鄂海由云贵总督移督川陕。六十年(公元1721年)五月,鄂海办理军前粮饷而以四川巡抚年羹尧代为总督。事实上,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允任抚远大将军,指挥西部对策妄阿拉布坦的战事。因军机紧要,康熙帝特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而鄂海由四川陕西总督改为陕西总督。这一过程是鄂海的以上五种传记所忽略的。据《清圣祖实录…  相似文献   

5.
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月台前东西两侧碑亭内现分别立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制隆兴寺碑》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御碑,然而在乾隆十三年(1748)的《敕建隆兴寺志》中,二碑亭内竖立的分别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制隆兴寺碑》汉、满文碑,二碑碑阳、碑阴的现状与记载明显不符。综合分析文献资料,此状成因系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四十六年(1781)隆兴寺奉敕大修时,钦工周元理为将乾隆御碑立于寺院显要位置,将原康熙五十二年(1713)满文碑碑阳文字打磨掉,改刻乾隆四十五年(1780)御书《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于其上,碑阴亦随之进行了改动。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清代举办过尊长敬老的"千叟宴",把全国各地民间的古稀老翁和年逾花甲的守土高官请到皇宫欢宴聚餐,由皇帝和皇室子弟向他们祝贺,共享天下太平之福。这种以尊老为主旨的千人盛宴,在康乾盛世时先后兴办过四次,规模堂皇,气氛欢愉。第一次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十八(玄烨大帝六十大寿)至二十八日,第二次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初二至初五日,第三次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  相似文献   

7.
龚贤年谱     
公元1618年 明万历四十六年 戊午 一岁是年冬日生于昆山(今属江苏省).按:今存文献尚未发现有关龚氏墓志及有关山生年月日的记载.龚氏《自书诗稿》(上海博物馆藏真迹)第五十二首《春日偶述》作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有句云“六年前已五旬过”.由此考知六年前之康熙七年(1668)已五十一岁,即康熙六年为五十岁:康熙十五年(1676)作《山水》二十四页巨册(上海博物馆藏)第六幅题云:“余弱冠时,见米氏云山图………历经四十年.”古称男子廿而冠,按此推算是年为六十岁.但末页跋又说:“余今年近六十,恐后来精力稍倦.  相似文献   

8.
承德是一座风景幽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清初,避暑山庄建立后,这里成为北京以外清帝处理重大民族问题和边防问题的陪京重镇。康熙皇帝玄烨(1662—1722),在民族团结的历史潮流推动下,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对蒙政策,完成了清初国家统一的大业。现就通过溥仁寺的建立,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玄烨的六十寿辰。他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庆典后,于五月初十出巡塞外,十六日到达避暑山庄。这时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也纷纷齐聚这里为玄烨祝贺,并请求建立寺庙纪念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9.
康熙擒鳌拜时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有关满文档案,对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具体时间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证,从而论定,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具体时间当在康熙八年五月初十日。由于文书周转需时以及其他原因,这一事件至当年五月十六日始行公布。同时,由于当时尚未建立起居注制度以及参与其事的人员陆续过世,纂修《清圣祖实录》之时,文献均觉不足,故而于康熙帝擒拿鳌拜的准确时日未予记载。本文认为,研究康熙帝擒拿鳌拜这一历史事件,有关满文档案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维桢是元末明初的一代大家.他生长成名于浙江,游学定居于江苏,经历并不十分复杂.然关于他的籍贯和名字,却说法混乱,现试加辨析.管窥所及,对杨维桢的籍里竟有六种不同说法.一、诸暨人.此说以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为代表.该书“杨维桢”条云:“杨维祯(1296—1370),元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同持此说的有万历《绍兴府志》,康熙、乾隆、光绪《诸暨县志》,《四部备要》本的《铁崖古乐府注》,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浙江社科院的《浙江人物简志》等.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与常州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文学史上名闻遐迩的杰出文学家苏轼在江苏常州与世长逝。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图一)嘉佑六年(1061年)中进士,神宗时苏轼“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曾任礼部员外郎,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今浙江吴兴)。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哲宗时  相似文献   

12.
《清史稿》卷二六六云:励杜讷,字近公,直隶静海人。励氏自静海北迁,讷以杜姓补诸生。康熙二年,纂《世祖实录》,选善书之士,讷试第一。……十九年,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二十一年,奏请复励姓。……四十二年,擢刑部侍郎。卒。……子廷仪,字南湖,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雍正)十年卒,谥恭。子宗万,字滋大,康熙六十年进士。……(乾隆)二十四年卒。子守谦,嘉庆十年进士,官编修。自杜讷以诸生受知遇,子孙继起,四世皆入翰林。  相似文献   

13.
(一) 1644年,清廷定都北京。始则顺治,继而康熙,二朝交替,由乱而治。其间,名臣倍出。清初的这些名臣在实现统一,举荐贤能、安定社会、改革时弊、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李光地就是其一。李光地,字晋卿,一字厚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今福建省安溪县)。生于明崇祯十五年九月六日(1642年9月29日),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1718年6月26日)。李光地在近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中,几经波折,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并深得康熙帝的宠眷。康熙帝称他们之间“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知之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者也无有过于李光地者!”终康熙一朝,李光地受此殊荣,实属罕见。雍正帝即位之前,曾两次书赠扁额予之,一是“情虚怡简,”一是“昌时柱石。”雍正元年春,雍正帝首录并追恤康熙朝宣力效忠、名节清白之臣时,特赠其太子太傅衔。雍正十年(1731),再加恩宠,入祀贤良祠。上述史实说明了李光地在清前期历史中  相似文献   

14.
(清)高士奇撰。有《辽海丛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6年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白丛书》点校本。高士奇《1645年~1704年》,浙江钵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澹人,号江村。康熙19年(1680年)授额外翰林院侍讲,康熙24年(1685年)为侍读学士,后任詹事府少詹事。著有《春秋地名考略》、《松亭记行》、《扈从西巡目录》等。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月22日,在新千年第一个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山东省民俗学会与山东五月花大酒店联合举办了“春节饮食习俗研讨会暨山东传统果模礼馍联展”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不得已》,清杨光先(1579——1669)撰。光先,字长公,歙县(今属安徽)人,曾世袭明新安卫中所副千户。崇祯七年(1637),他因上疏弹劾首辅温体仁而遭廷仗,发配辽西。清顺治十七年(1660),先后两次上疏题参汤若望,猛烈攻击天主教和西洋历法。康熙四年(1664),借助鳌拜等四大辅臣之力,取代汤若望为钦天监副。康熙八年(1669)被撤职,“免死放归”,行至山东德州,病卒。《不得已》一书即完成于康熙四年,主要汇辑了杨氏不同时期的专、呈状等,凡  相似文献   

17.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1福宁府始建,原设于霞浦松城,辖霞浦、福安、宁德、寿宁、福鼎五县。第二十五任郡守为乾隆年间的李拔。李拔字清翘,号峨峰,自称“农家子”,四川犍为人。出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乾隆九年(1744年)中举人,乾隆十六年中进士。这位“农家子”自幼家境贫寒,怀有“萤火凿壁,面壁十年图破壁”之志,饱学诗书,历任湖北长阳等府同知。  相似文献   

18.
笔者翻阅《清史稿》(中华书局校点本),察其前后记事多有矛盾,繁简失当和年月差误之处颇多.今仅就《清史稿》所载“苗疆”史事,略举三例,以勘其误.例一:《清史稿》卷137·志112·兵8载: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康熙三十八年以镇(竹阜)居苗疆冲要,改沅州镇为镇(竹阜)镇,设总兵以下各官……以防红苗.谨按:改沅州镇为镇(竹阜)镇,《清史稿》载为康熙三十八年,然而,考《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载  相似文献   

19.
正(一)清代的康、雍、乾、嘉几朝,国运达到顶峰,皇帝也很长寿。因为长寿,所以特别尊老、敬老。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皇帝玄烨六十寿诞。他想起一个主意,要在畅春园举办一场"千叟宴",邀请一千个老人前来喝长寿酒。根据史载,参加这场大宴的老人,达到1900多人(其中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岁以上者1823人,65岁以上者1846人)。真是  相似文献   

20.
明朝景泰年间乡试解额调整史实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维真 《史学月刊》2005,(10):124-126
明代自太祖洪武三年(1370)首次举行科举考试始, 即于乡试录取中采用固定解额制。它主要是根据各省区的人才分布或者说是人文状况,分配一定的乡试录取名额。如洪武三年五月初一日的《初设科举条格诏》即对开科地区乡试录取人数作出如下规定: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等省40名,京畿地区100 名。(《皇明诏令》卷一《太祖高皇帝上·初设科举条格诏》,续修四库全书本)然而,明初于长期战乱之后立国,百废待兴,人才匮乏,思贤若渴。诏令虽对开科直、省乡试录取的举人数额做了具体规定,但在具体执行中又有变通,“人材众多去处,不拘额数;若人材未备,不及数者,从实充贡”(《皇明诏令》卷一《太祖高皇帝上·初设科举条格诏》)。此即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