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难童救助、青少年学生救助、教员救助方面的政策,采取了招致、收容、安置,以及经济救助等一系列救助措施,对各类学生和教员实施了有效救助。通过实行教育救助,不仅救济和安置了大量的流亡师生,使他们免遭战火的蹂躏,也使我国的教育没有因战乱而中辍,保证了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为抗战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受到战争客观条件和国民政府统制政策的影响,救助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教育救助经费短缺,压制学生思想,在救济和安置流亡师生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2.
东北现代文学的主体是东北流亡作家的创作.由于日寇的入侵,东北现代文学表现出相同的题材内容和对民族觉醒抗争意识的叙写;失去家园,被迫流亡,使东北作家遭遇了一般作家所没有的亡国之痛、思乡之苦,东北现代文学在叙述方式上表现出"凄美的回忆式";东北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产生了多民族语言的套用和鲜活的地域方言土语,东北现代文学表现出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满族文化的影响、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东北现代文学表现出独特的民俗民风.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初期,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的领导下,有过一支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因为存在的时间很短,在新四军的史书上往往一笔带过,甚至略而不提。根据一些知情的老同志的回忆,尚可梳理出这支抗日武装从诞生到结束的经过。1938年初,在淞沪战役中被打散的不少东北军官兵,陆续流亡到了武汉。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月21日,北平和平解放整整67周年,我与父母兄妹亲身经历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全过程,至今仍然记忆犹深。父母亲都是"九一八"后逃离东北的爱国流亡学生,"七七"事变后不得不被迫流亡到了甘肃。抗战胜利后全家一贫如洗从甘肃返回北平,租住于东城北新桥大头条50号,一个有八户居民的大杂院。大胡同东头是北新桥小学校与教会医院,南边是北平交道口师范学校,大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爆发导致国内大批高校停办或内迁,致使大量学生流亡,催生战时校际借读这一独特历史镜像。国内未受战争影响之大学,通过接受申请、资格审核和编级考试等程序,积极收容他校学生予以借读。国民政府及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各大学,出台借读政策办法,安抚救助借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延续,并为其后数十年的国家建设培养了骨干力量。战时大学借读之价值足与同期大学内迁相媲美,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有助于完善对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与张学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与张学良的关系王生杰周志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组织中影响较大的抗日救亡团体。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在联络指导义勇军抗战,还是在宣传、推动全国的抗日救亡斗争方面,它都发挥了其...  相似文献   

7.
柯伟 《世界》2006,(1):27-28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做到救助的平等。政府对公民负责,是对每一位公民负责,危机面前人人 平等。政府的救助必须惠及每一位公民,不论其职位高低、住所差异、权力大小和贫富的悬殊。  相似文献   

8.
瞿定国 《百年潮》2014,(8):54-56
在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影响下,面对七七事变日军的挑衅和侵略,流亡在北平的东北大学生、抗日义勇军成员和北平各界救亡人士,奋而起事。1937年7月22日,原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高鹏、纪亭榭等在北平昌平白羊城村关帝庙前宣布成立国民抗日军,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体现了以往社会救助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党的诸多特色,诸如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隐隐约约闪烁着以统一调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时代社会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0.
方朔 《文史精华》2013,(10):56-61
在闻名中外的“东北作家群”中,舒群和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罗烽、白朗等,都是2Q世纪30年代,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富有爱国思想和文学才华的杰出青年。他们一生饱经沧桑,都有很多传奇故事。舒群叔叔是我所结识的父辈长者中,熟悉并敬重的一位老作家。他重感情,重责任,豪爽、耿直。一生才高命舛,历经坎坷,壮志未酬!今年9月20日,是舒群叔叔百岁诞辰。作为晚辈,笔者著此小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东北屡遭外强侵略,局势不绝如线。面对民族危机,爱国学者曹廷杰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正史、实录、笔记、舆图类文献,编纂《东北边防辑要》论证了东北三省在我国边疆史上的战略地位,为晚清时期的抗俄斗争提供历史借鉴。作为研究晚清时期东北边防的重要文献,其著述也是研究中国东北史、沙俄侵华史、东北历史地理、东北民族史的重要历史文献。因此,探讨《东北边防辑要》成书的历史条件及内容,考订点校本之讹误,究其史学价值,益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1999,(6)
本世纪三十年代,东北沦陷,国难当头,不甘做奴隶的中国人民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救亡,抗日怒潮席卷全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东北作家群”崛起于文坛。当时,一批关外青年作家,流亡到左翼文坛中心上海。他们的作品,揭露了日伪殖民统治的黑暗现实,对人民的苦难,充满同情,对人民的抗争,热烈歌颂。那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乡土色形,振聋发聩的战斗呐喊,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东北作家群”成为抗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因为政权更迭,曾有数十万俄国人流亡中国东北,他们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们陆续离去;今天,中国政府把那段历史遗迹作为文物依法保护起来。 花团锦簇的哈尔滨市圣·索菲亚广场,鸽群  相似文献   

14.
1941年,流亡香港的东北人士周鲸文、端木蕻良、于毅夫、王福时等349人,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在港同时发表了中、英文两个宣言。英文宣言篇幅较长,内容也较中文宣言多,但早己佚失。一位美国朋友为爱泼斯坦找到了一份,译者辗转得到其复印件,将其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东北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为此,学术界对东北农业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使近代以来东北农业的发展状况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并拓展了一些新的领域,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为此,笔者搜集有关论著,对东北农业自"九一八"事变后农业危机、东北的移民及农作物等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6.
<正>王春林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24. 7万字,89元民国时期的大学,在当下应可称热门的研究课题,从宏观到微观个案研究都有不少成果,其中不乏较有影响的著作出版。本书研究的东北大学,已有一些既成研究,本书并不局限于教育史或大学史,而多侧重于其与政治史和地方史的结合。即本书讨论的不是民国教育史或大学史上的东北大学,而是民国政治史和东北地方史上的东北大学。作者以民国时期东北大学的创办与发展为研究主线,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方势力的近代化努力及其困境,事变后东北流亡势力在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17.
正孙晓明,现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常务委员、沈阳猛禽救助中心副主任,被沈阳市林业局聘请为湿地与自然保护区专家。猛禽救助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大学学生志愿者团队在主任王唯彦和孙晓明带领下,积极工作,共同努力,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猛禽救助中心组织建设、野生动物救助、伤病治  相似文献   

18.
吴铁城是国民党的一代元老。抗战时期,他曾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旬在当时的知识青年中广泛流传的话,而“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机”更是成为传颂一时、流行全国的名言。  相似文献   

19.
吴铁城是国民党的一代元老。抗战时期,他曾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旬在当时的知识青年中广泛流传的话,而“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机”更是成为传颂一时、流行全国的名言。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东北围场开放问题,是清代东北史研究中久未问津的一个题目。本文拟就吉林围场、盛京围场开放过程及与此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道咸以来东北地区所面临的危机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内地与边疆普遍出现危机。东北地区界临日俄,一八六一年营口开港,外国势力伸入东北地区。《瑗珲条约》、《北京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