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事地名调查,地名标准化管理,地名命名更名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并按归档制度集中保管起来的专门档案。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新疆初步形成一个以地名标准化为基础,地名信息化为载体,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系列地名标志为抓手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与地名有关的标准信息。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七九年三月,第一次全国地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我承邀参预末议。会议讨论了全国地名工作近期和长远规划,确定了我国地名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会议还讨论和修改了《我国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和《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两个文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重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见现象 ,历代曾进行过六次大规模更改。以西晋太康元年、隋开皇十八年、唐天宝元年及民国三年的更名规模最为宏大 ,使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县级及其以上重名问题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更改重复地名的原则与标准 ,经历了一个由加方位及对称字来修饰 ,至完全更改用字相同的重复地名 ,再至取消文相类及声相近的地名的演进过程。当今地名存在类似问题 ,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更改因字同、形似、音近而容易引起混淆的 50多组地名  相似文献   

4.
《海陵更名的由来》(以下简称《由来》)在《江苏地方志》2002年第三期发表以后,引起了一些反响。俞扬、程起瑞、黄炳煜3位同志在《江苏地方志》2002年第五期上发表了《也谈海陵的更名》(以下简称《也谈》)。他们认为,海阳更名海陵在汉初而不是在楚怀王时期,同时认为泰州之名与纪念吴泰伯毫无关系。我们认为,要研究海陵的更名,必须研究地名“专名”和“通名”变更的时间、变更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同时还要研究新地名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地名的变更,进一步了解一方之史。对《也谈》中所持观点,我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地名研究的批判主义转向,注重地方命名时地方意义的生产、再生产以及争夺。文章以黄岩岛地名的演变为例,研究其地名变迁背后的政治博弈。研究表明:①黄岩岛的地名演变是中、西方话语体系下国际行为主体政治角力的过程。②中国的黄岩岛地名演变彰显的是中国对其无可争辩的主权;西方殖民者的黄岩岛地名演变展示近代以来对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殖民统治;菲律宾当局对黄岩岛的更名,谋求建构国家认同、侵占更多海洋岛礁资源。③地名是集体记忆解构与重构的纽带和国家权力博弈的指示物。中国对内应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唤起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对外提升国际话语权,通过国际舞台阐释对南海主权维护的法理依据和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6.
每个地点都有地名,这是一件既普通又非常重要的事。正如国务院国发【1979】第305号件《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第二条所说:它“关系到国家领土主权和国际交往;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到民族团结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无不重视地名工作。  相似文献   

7.
庄勇 《福建史志》2020,(2):62-64
三坊七巷是唐代福州城向南扩建过程中以罗城为中心逐步形成,并吸收中原坊巷街区的形制而发展起来。三坊七巷地名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期间,三坊七巷地名曾被更名,割裂了三坊七巷的历史和文化。三坊七巷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被努力守护并传承。  相似文献   

8.
张港 《文史天地》2003,(11):59-60
抗日战争中,有许多抗日英烈为了保卫祖国,抗击日寇,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这些抗日英烈,我国先后用抗日英烈的名字命名了一些地名。这些地名,长期地留在祖国的大地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中国一向忌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些以抗日英烈的名字命名的地名,是我国地名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下面介绍一下县级以上的地名和城市中的主要街道。河北省黄骅市,原为新海设治局。1943年为纪念黄骅更名为黄骅县,后改为黄骅市。黄骅(1910-1943)湖北阳新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任团政委…  相似文献   

9.
纪小美 《人文地理》2020,35(6):44-49,105
立足社会大转型语境,收集有关徽州建制与地名变更争议的网络素材,借鉴批判范式、结合场域与社会记忆理论、采用语义网络分析对徽州地名变迁的社会响应与内在机理进行阐释。发现:社会响应存在明显的社群差异。婺源第一次改隶时民间强烈反抗并起到效果,第二次改隶后为多数民众所认可。媒体人群体、专家学者、普通民众与地方政府对徽州更名与复名的看法不尽相同,语义网络结构差异显著,关注重点亦有所不同。政治权力、经济资本与社会记忆分别推动徽州地名场域的边界重构、式微让步及其与黄山地名场域的交融共存是徽州地名变迁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从使用标准化地名、断限内更改的地名、新旧地名、地名与机构、人物籍贯地名的层级、在凡例中说明地名使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志书在地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充分认识地名对于志书的重要意义,本着完整、准确、科学的原则,下大力气做好对地名的使用,以进一步增强志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包蒙杰 《神州》2012,(12):20-21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关系密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地名保存了下来,但是更多的地名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中.建德市的地名,具有社会、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内涵,对建德地名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挖掘出建德地名文化潜在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建德目前趋于消失或已消失的地名,使独具特色的建德地名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河南现有县市地名121个。这121个地名中,大致有山水地名26个,方位地名13个,祈愿地名12个,历史地名50个,特殊地名20个。这一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主流,其他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补充,而且切实反映出河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  相似文献   

13.
民国以来我国单名县的置废状况及其当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民国以来单名县的沿革情况。单名县的产生来源有三种,即沿袭清末政区、"划一令"及其后新形成的单名县。部分单名县的裁撤形式包括废县、建制变更和变更县名三个方面。废县有并入或合并两种情况;建制变更具体指撤县改区、撤县设市及改设民族自治县三种类型;变更县名包括全国范围内更改重复县名、个别原因变更县名和变更单名县专名用字三种方式。最后,提出了应当保持政区和地名的稳定;城市化对政区影响愈演愈烈;地名更名工作要充分吸收历史经验;需要处理好城市化发展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二者关系的当今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旅游》2015,(5):156
地名保护地名,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符号,因为是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沉淀下来的,充分汲取了当地的文化营养、精神营养。地名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名片、精神生态符号。前不久,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已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还出台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以,将地名当做重要的文化工程,想方设法给予重要的法律和文化保护,给  相似文献   

15.
<正>今淮安市主城区原名清江浦,或称清江。清江浦原为河名,即今淮阴区码头镇至淮安区淮城镇之间的里运河。淮安历代地方志中均称清江浦是陈瑄更名,如现存最早的《正德淮安府志》:"永乐初,平江伯陈瑄因旧渠(指宋乔惟岳所开沙河)开通,置闸蓄泄,更名清江浦"。其实,清江浦非陈瑄命名,在陈瑄修疏清江浦之前,已有此地名。《明太宗实录》卷三十六: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癸卯,"镇守淮安都指挥施文言:‘淮安诸坝,舟航往来,每遇天旱,坝下淤浅,重劳人力。近城  相似文献   

16.
写志书应当考证地名何学成笔者在编写县志和一些志书中,发现不少地名书写不当的问题。地名书写不当,会导致情况混乱,史料失误,降低志书质量,影响志书功能。因此,编写志书必须认真考证地名,正确书写地名。一、地名书写不规范由于编志人员在修志中,对地名书写随意添...  相似文献   

17.
宋德剑 《中国地方志》2012,(2):55-58,4,5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地点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本文将粤东北山区梅州乡村地名为解读对象,探讨地名与生态环境,山区开发,地名与族群关系,地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名与军事设施及经济活动等的关系,以期再现客家聚落名称所蕴涵的丰富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来信选登     
《旅游》2013,(6):2
老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血脉"过去到一些地方旅游,看到一些老地名分外亲切。可是近来发现一些老地名纷纷在城市建设中,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旅游的味顿时减了不少。老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血脉",彰显一个地方无可比拟的丰厚"家底"。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大拆大建,老地名纷纷消失了。在城市地名的命名中出现了盲目崇洋和照搬外国文化模式的倾向,有的城市嫌老地名土气,与城市的高贵、洋气"不匹配",故要起一个所谓富丽堂皇的洋名;有的城市把公交站点、道路命名  相似文献   

19.
张鹏丽  李育 《人文地理》2015,30(5):65-70
以兰州市为例,使用ASTER 30米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了兰州市周边所有地名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地名,主要地名类型有:滩、坪、台、山、沟、湾、屲(洼)、岭、岘、梁、岗、咀等;通过地名与地貌分析,发现兰州地名命名及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兰州市的地形地貌,且兰州地名类型的分布随高程呈现出一定规律;每一高程面上的地名数量与该高程面上兰州市的面积变化并没形成对应关系,在1800-1900 m、2100-2800 m高程,地名数量与面积对应较好;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地名命名系统和地貌之间的关系,说明在我国文化地理及自然地理等学科的发展中具有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韩熙载家居金陵何处南京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的《南京地名趣话》载:"戚家山位于华门外长干里,为古石子岗的部分。东吴、西晋时称‘石子坑',东晋时称‘石子罡'。宋时又称‘松林庄',盖因这里松树茂密,庄为松掩,故名。南唐时,松林庄住户大多姓戚,故更名为‘戚家村',山也因此更名为‘戚家山'。南唐仆射韩熙载,曾为避祸在戚家山‘养疴'。"秦淮区志办2002年12月出版的《秦淮夜谈》第17册《三探戚家山》记述:"南唐大臣韩熙载在金陵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