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滇青铜文化是在本地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青铜文化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青铜文化,特别是在汉赐滇王王印,设置益州郡后,滇青铜文化大量接受汉文化,并最后融于汉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云南和西藏是中国密教两大渊薮。藏密影响北方骑马民族;滇密流传长江流域。密教实质上是佛化的巫教或巫化的佛教。大致地讲,北方萨满教流行的区域,大都有藏密足迹;南方道教盛行的地带,必有滇密神踪。萨满教和道教本质上都是巫教,是密教生存、繁衍的最好温床。滇密和藏密皆源于天竺,有着宗教上的血缘关系。滇密,古代又称“阿叱利教”,滥觞于晋,兴于唐(南诏),盛于宋(大理国),至元代大盛。明以后因历遭朝廷禁止,趋于式微。但在穷乡僻壤,村野山寨,依旧盛行不衰。滇密的初传路线有两条:一日天竺道,即汉张骞所谓“蜀身毒道”的西南部分;一曰  相似文献   

3.
假宁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元代假宁制度沿袭唐宋又多有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相比唐宋,元代官吏法定休假日大量减少;节庆假日一改唐宋以民俗节日为主的传统,而以宗教节日为主;废除唐宋时期的旬假制,新实施每月四天的休假制和上班签到制度。这是蒙古族统治者积极吸收汉文化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结果。这种文化政策对于维护蒙古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云南"八景"与生态环境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王朝的经营及汉文化的影响下,云南各地在明清时期涌现了大量以生态景观为主的"八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八景文化".清代是云南"八景文化"的发展及繁荣时期,"八景"及其相关记载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云南生态环境的状况,其发展变迁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对清代云南环境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代,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在承传东巴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同时,积极学习和运用汉文化,取得了优异的创作成果,先后有十余部诗文集问世,得到省内外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好评.不仅使纳西族文化在纵向延伸与横向的发展中得到丰富拓展,开创了纳西族文人文化的先河;也使纳西文化渐为中原所知.<明史·云南土司传>称"云南诸土官,知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本文对这些诗文集逐一提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0,(7)
正滇文化是战国秦汉时期古滇人创造的一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主要分布于今云南滇池周围。滇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铜器等物品上大量采用写实性的动物造型作为装饰题材。这些动物不下数十种,猴是其中较多者之一,但与最常见的牛、虎、蛇等相比,过去很少引人关注。实际上,滇文化器物上的猴装饰不仅造型精美、构思巧妙,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看出猴在古滇人社会生活及文化观念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值得作一专门考察。  相似文献   

7.
曲靖历史文化悠久,许多历史文物古迹是曲靖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对这些现存的历史文物古迹的文化内涵的探讨,可看出滇东区域文化的发展轨迹,即汉文化从古至今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对滇东本土文化的渗透与异化。这对于解读滇东地区历史原貌和人类文化发展轨迹,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尹博 《东方收藏》2023,(1):40-42
元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国大一统政权,随着元代汉化改革的推进,这一时期的汉文化活动也随之逐渐完善,对于前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艺术也有所继承和发展。书法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元代统治者的重视。史书记载,元代帝王中的仁宗、英宗、泰定帝、文宗、顺帝和昭宗都是比较擅长书法的,他们成立了侍书制度,尤其是元文宗还成立了奎章阁,后改为宣文阁和端木堂等文化机构。元代帝王们除了依托文化熏陶修身养性,也实现通过其拉拢汉族文士、教化大众以稳固统治的政治目的。由于帝王具备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除了他们本人被汉化,在推动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推动了元廷的封建汉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王永胜 《收藏家》2003,(11):7-10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云南滇池区域的滇族创造了一种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青铜文化。1955年全今,随着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一批滇族古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大批滇国青铜器千年之后再现人间,揭开了滇国青铜文化神秘的面纱。滇国青铜器种类较多,涉及生产、生活、装饰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一种器型,为滇国所特有,这就是贮贝器。目前的考古发掘证明,贝是古滇族最主要的货币。1955年-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滇族古墓群出土了约16万枚货贝,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滇族占墓群也出土了同类货贝约11万枚,足以证明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贮存职能的货贝,在滇族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货贝具有一定的体积,数量巨大,使用时不易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梳理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和题材、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考古学的观察和探讨。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常见长方形或方形砖石墓,壁画题材主要有墓主人并坐图、日常生活图、孝行故事图、宗教题材图、宇宙星辰图、题榜类等。山西地区的元墓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山西社会主流文化——蒙汉文化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1.
黄维 《四川文物》2020,(4):101-109
云南滇池地区与境外古文化曾有接触,但这种接触的具体路径还不明晰。目前大致有两种,其一是通过北方草原经"半月形边地文化传播带"南下,其二是经印度、缅甸至云南的南方丝绸之路。对于这两种路线,历来有较多争议,很早就有学者认为,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主要是由北方丝绸之路来承担,但要将这条路线连接起来,还缺乏较为系统的证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考查了从云南至甘肃、陕西、新疆和欧亚草原地带、中亚、西亚等地的金属器物。文物证据表明,青铜时代的滇文化通过北方欧亚草原地带,与中亚、西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交往,一些金属器不仅表现出相似的制作技术和艺术风格,而且有的器物造型几乎相同。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滇文化的诸多金属器,就其制作技术、艺术风格来说,是通过北方草原经"半月形边地文化传播带"与中亚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2.
周志清 《文博》2003,(2):45-48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滇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等,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文化中一大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多元的青铜文化体系,对于我们认识古滇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铜鼓文化”是构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基本上都能发现铜鼓的踪迹。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之间频繁的往来,使得贵州的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明清之后大量的汉族移民的涌入,丰富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内涵。“铜鼓”作为贵州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客观上成为汉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与其相毗邻的滇文化中的异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范男 《四川文物》2007,(2):64-73
云南青铜文化是一个具有独特特性的地域文化,它是构成中华灿烂青铜文明的一部份。其依区域而呈现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以环滇池地区的青铜文化构成滇类型;以洱海周遭地区的青铜文化构成洱海类型;以滇西边地的青铜文化构成滇边类型;以滇南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构成的红河类型。云南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表明,其青铜文明渊源有自,是在本地独立发展起来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周邻四川、广西等地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并对越南北部青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谯慧 《收藏家》2012,(12):69-72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滇密"阿咤力教崇拜的主要圣像。阿嵯耶在梵文中的意思是"圣",意为"圣"观音。又因多产于大理国时期,也称"大理观音"、或者"云南观音"、甚至称"建国观世音"。这类观音成为滇密中比较有特色的观音。南诏、大理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印度、缅甸的交通要道,佛教随之传入境内,内地传入汉传佛教、西藏传入藏传佛教、东南亚传入上座部佛教,形成了各派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元代武宗朝的尚书省改革,过去的评价以否定为主,认为主持改革的官员多来自漠北,汉文化程度较低,不懂中原封建王朝的统治传统,因此大肆敛财,颇行弊政,导致元代政治经济局面的恶化。但通过考证发现,武宗朝尚书省的主要官员大多具有一定的汉文化水平,有的儒家修养颇深,亦相当熟悉中原传统的统治方式。关于这一段历史,史料较少,且大部分史料受到当时背景的影响,颇多偏见。过去的看法受当时史料的影响,不够客观。  相似文献   

17.
徐霞客于祟祯十一年(1638年)入云南考察旅行,到祟祯十二年冬在鸡山修志,祟祯十四年病故家乡。在云南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写下了《滇游日记》,几乎占整个《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从滇游记中不难发现霞客在云南曾留下一些墨迹,如《鸡山志》、《鸡山十景》、《云迈淡墨叙》、与唐泰互赠诗句,手书赠沈莘野、刘北有、俞禹锡等的诗文,遗憾地是没有发现原作。四十年代后见到关于徐霞客《山中逸趣叙》和《山中逸趣跋》的发现和文章介绍。笔者六十年代又收购到徐霞客赠鸡山妙行僧诗稿,以上实物孰真孰假,有必要进行以下考证。  相似文献   

18.
周滇缎     
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罗养儒撰的《云南掌故》一书对云南很多鲜为人知的故实作了宝贵的记载。共中“滇缎”一则记载不多,它是我祖父创业织造并曾驰名全省全国的一种丝织品。记载有一些与实际稍有出入之处,如说滇缎在官渡村织造,实际是在昆明庙直街原平房前铺后屋织造。现据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一些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9.
王牧 《旅游》2007,(10):16-21
历史上著名的滇藏“茶马古道”,是一条由云南普洱经丽江、中甸、德钦至西藏的商道。当年,客商们通过这条古道,将云南的茶叶销往西藏,换回大量的兽皮、虫草、药材。而地处古道的盐井的食盐,也就此驮上了马背,销往西藏及整个康巴藏区。  相似文献   

20.
汉晋至元代是云南古代地方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其中汉晋时期是云南史学的萌起时期 ,开始出现了专门记载云南地方历史的、带有方志特点的史著 ;南诏大理国时期 (即唐宋时期 )为云南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地方志史书的编撰趋于成熟 ,史籍体例日趋丰富 ,信史特征更加明显。元代为云南古代早期史学的成熟期 ,云南地方史学的编撰直追中原内地的发展水平。而且云南古代史学发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云南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