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青海是黄河的源头,青海境内黄河干流1694公里,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是黄河干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省份。在青海,黄河孕育了昆仑文化、玛域文化和河湟文化等一系列黄河地域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河湟文化,推动河湟地区文化旅游高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青海汉民族的地方曲艺是带有鲜明的河湟谷地自然地理生态特征的区域文化。这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河湟地区在人文历史、各民族文化心理、精神生活状态诸多层面上形成的地域特色十分浓厚的曲艺品种。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青海回族与土族的经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东部河湟地区的回族与土族是两个世居的少数民族,经明清两季的历史发展,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他们之间为了生存的需要,在生产方式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与互补。这样,回族与土族之间的经济互动不可避免地因此而发生了。本文就民国时期的回族与土族的经济往来作一粗浅的梳理。民国以前的回土经济往来 河湟地区的回族大规模地涌入青海东部土族地区是从清朝前期开始的。由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取  相似文献   

4.
彭红 《区域治理》2022,(4):76-79
从古代社会开始,农民贫困问题就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民国时期河湟地区原始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分析河湟地区农民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经济现状,发现河湟地区的农民生活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其贫困的具体表现为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而在青海自然人文景观荟萃的河湟流域更是风景这边独好!早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河湟流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就吸引了许多海  相似文献   

6.
此文为河湟地区的叙事民谣。民谣只说诵不歌唱。说诵时,敲击简板、碗碟和干鼓。每当间歇,数人和之,效果极佳。这里发表的叙事民谣《青海资源四颂长卷》,其雏形是群众集体创作,流传在青海河湟地区的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大通等土族和汉族地区,处于零散状态。后由作者搜集起来,经串连、整合、加工,遂趋完美现予发表,以飨读众。  相似文献   

7.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就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等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道教文化。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实地考察为依据,对道教在河湟土族地区的传播历史进行梳理,并对道教对土族地区的民间信仰、风俗民情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较为客观系统的分析,提出道教与土族传统风俗之间互溶互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清华 《攀登》2011,30(5):98-1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出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河湟文化作为青海东部黄河河谷地区和湟水流域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在青海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研究河湟文化资源及其特点,做好河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工作,是发展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彭玲 《丝绸之路》2003,(12):23-23
“花儿”的源起、产生和流传最早在甘青的河湟流域(包括今甘肃临夏、甘南州部分及青海海东农业区),现已广泛流传在甘、青、宁、新等省区。是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适于在野外歌唱,河湟地区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上涌起歌风歌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湟水河自湟源东去,经西宁、平安、乐都、民和,穿越整个青海东部地区。出青海不久,在甘肃河口汇入黄河。湟水河与南部的黄河平行东去,形成了青海最富庶的河湟流域。  相似文献   

11.
正"河湟"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典籍之中,是由黄河与湟水并称而来,古代这里西去可与西域相通,南下则与西藏、川北相连,北往则是河西走廊,东去则是陇东地区。因属唐蕃古道的必经地,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加之元明以来作为蒙藏族群的中心连接带,各种文化在此碰撞、交汇,故而亦有人把处于两大高原中间带的河湟地区称为"河湟民族走廊"。~(1)今河湟多民族走廊所涵盖的范围大致包括甘肃、青海境内黄河上游以南大部分地区及湟水流域,  相似文献   

12.
铁路是近代化的产物,铁路职工亦被视为近代工人集团一支重要的力量。民国时期,铁路与职工的关系决定了铁路工人在于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铁路职工教育事业的兴起。铁路职工的教育在职工教育事业和铁路发展事业中皆被视为重要的一环。本文旨在对民国时期铁路职工教育状况进行梳理与分析,探究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北宋中后期,为了对付西夏,举朝上下曾为经略河湟西蕃(藏族)地区而煞费心机。到末年,先后在今甘肃、青海二省交界的黄河流域地区设置了河州、湟州(乐州)、鄯州(西宁州)、廓州和积石军、震武军等州军,下辖城、堡、寨、关等几十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有关史料 ,对西夏王朝的盐业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认为西夏盐业资源基本可分为以贺兰山为界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包括青海河湟在内的南部地区等三大产地 ,同时并就其食盐的种类与具体产地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穿行在黄河南岸的古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地上,其地域之辽阔、山川之秀美、人文之荟萃,令人惊叹.河州文化与青海的河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河湟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对河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花儿"成为共同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文化. 河州地区山高林密、溪流密布、河流众多,是黄河上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河湟地区是青海东部黄河、湟水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西宁地区一市两县和海东地区六县.1942年在乐都县老鸦城出土的汉《三老赵宽之碑》,说明至少在两汉时,河湟地区就已成为中央封建王朝直接管辖的地区.《三老碑》和史载的西汉赵充国河湟屯田说明汉族人在两汉时就已大量进入这个地区.公元609年,隋炀帝在拔延山(今乐都、化隆一带)的围猎活动,打击了同时期的吐谷浑人,始开丝绸之路.至唐,文成公主进藏,南丝绸之路途经该地区.  相似文献   

17.
河湟人文     
彭清深 《丝绸之路》2003,(12):21-22
河湟人是西北汉族主要族群之一,主要分布在甘青黄河上游地区和湟水流域的29个县市,人口约313.6万。河湟人以秦陇语支的河(河州)湟(湟中)方言为基本特征。河湟地区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是中原地区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渡地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省境内诸多的地方文化,像高原的大山一样,壮丽多姿,哺育和影响着一代代高原人。但最广泛、最有影响且最有代表性的,窃以为是河湟文化。河湟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早在2万至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青海居住,据古书载,最早的先民是“西戎”,传说是炎帝后裔。  相似文献   

19.
著名"花儿"王子马俊曾有一句戏言:青海的"花儿"在河湟,河湟的"花儿"在民和,民和是"花儿"的窝窝。的确,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花儿"创作的富矿区,也是"花儿"广为传唱的流行区,其境内流行的曲令多达十数种,大小"花儿"会也有五六个,尤其以七里寺"花儿"会为最。其传唱流行的"花儿"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河湟"花儿"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七里寺"花儿",是民和地区"花儿"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因而  相似文献   

20.
<正> 河湟地区,是指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附近的黄河流域(西起青海兴海,东止甘肃兰州)及其交流湟水流域一带,包括今天青海省海东地区和西宁市的全部,海北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大部以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兰州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