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以《盛京时报》报道日本为促成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远东运动会整个过程为主线,通过分析文本内容,从而挖掘其日本运作伪满加入远东运动会所采用的手段和真实目的,及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应对策略,最终粉碎日本阴谋而产生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李新军 《沧桑》2008,(5):32-33
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两个亚洲国家的命运,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中国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这场战争在爆发前就引起了举国关注,而《申报》作为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有多篇评论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报道。通过对这些评论的分析,可以看出主笔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也可看出当时的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前十年(1928—1937年)政权统一,训政时期下的社会得到一定发展,西潮对知识分子的洗礼以及本国教育的发展使得女性成为社会舞台的活跃者,《申报》作为当时上海影响力最大的商业报纸也开始对女学生进行大量的报道,但是,在动荡的民国年代,报纸对女学生媒介形象的塑造与当时的社会是紧密联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5.
纷乱的民国社会中,处于南京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上海《申报》对南昌起义进行了全面的报道。虽然在报道中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一些污蔑性的名称,却能向公众呈现出全面真实客观的南昌起义。这些客观真实的南昌起义报道内容进一步证明了上海《申报》是一部负责任的民国大报。  相似文献   

6.
靖国神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近代以来的中国文献中就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申报》也不例外。将该报相关材料爬梳、整理,并分析、比较五个重要时间段(第一次中日战争前、两次中日战争之间、第二次中日战争前期、第二次中日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关于靖国神社报道的区别和差异,有助于把握近代中国人靖国神社观的演变过程和规律,反映当时中日关系的重要侧面,为今天妥善处理两国问题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山额是美国著名节育运动的领导人。1922年4月在蔡元培、胡适等人的邀请下来华访问。山额夫人访华,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节制生育理论,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和生育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试比较分析《申报》与《民国日报》对同一新闻素材的报道,探讨两则出迥异的办报哲学。  相似文献   

8.
殷志远 《收藏家》2023,(1):88-99
任伯年于1880年绘制的肖像画《拈花微笑图》的像主,一直被学界误认。在目前可见的任伯年相关出版物中,无论画册还是学术著作,皆未经严谨考证而将此画的像主当作“张益三”,实则不然。以《申报》为中心展开考察,笔者发现《拈花微笑图》像主实名吴溢(1851~1881),字益三。吴氏主要活动在19世纪70年代的上海,尤擅诗词,在《申报》上留下了大量作品。通过整理、分析吴溢及其友人唱酬的诗词,我们发现吴溢是一位“耽花嗜酒爱吟诗”的情痴、才子,并得到了当时文艺界的认可。缕析他的唱酬活动,可管窥19世纪下半叶上海的文坛、艺界风气、好尚、审美和社会风情等,也补充了任氏的交游圈。  相似文献   

9.
《申报》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报道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谦厚  李卫平 《安徽史学》2012,(1):46-53,76
1927年发生的南京事件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与西方列强在中国发生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正面冲突。从《申报》报道情形观之,此次事件虽是国民革命军下层官兵无组织行为所致,但折射出民众普遍存在的反帝情结。从事件解决结果观之,南京国民政府尽管将肇事责任推给了共产党,但最终承担了对外赔偿之责,而对外舰炮击南京平民之事却"始争终让",不了了之。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当时应对重大外交事件的弱势处境。  相似文献   

10.
陈冰川 《福建旅游》2005,(2):F002-F002
2005年2月26至27日,第八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在厦门市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旅游协会和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台湾中华两岸旅行协会、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高雄市旅行商业公会、台湾省旅行商业同业联合会、高雄市观光协会共同主办,福建省旅游协会、厦门市旅游协会承办。来自祖国大陆各省(区、市)旅游协会、旅行社代表近900人,以及台湾348家旅行社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申报》资料,勾勒晚清海盗的基本情况,以期丰富与深化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晚清时段各地均有海盗出没,他们横行海上,杀人越货,绑票勒赎,有时还上岸抢劫,对抗官兵,导致商旅裹足,外国插手,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官府与民间分别采取各种对策以应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根治海盗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申报》是旧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有着广泛的阅读人群,其舆论导向对社会思想变迁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拟以《申报》对民变的报道与论说为例,分析辛亥革命前《申报》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3.
14.
赵文 《黑龙江史志》2012,(19):51-52
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的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是中国知识界首次以现代化为题展开对中国出路的探索。这次讨论探讨了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现代化的道路与实现方式以及如何对待外资等问题。反映了中国知识界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下,唤醒国人关注中国的现代化,积极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由传统的帝国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中国人对非洲国家的认知也开始发生变化。而《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通过《申报》对非洲国家的报道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人眼中非洲国家形象的演变,以及由此演变所反映出的中国人自身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火烧船厂"是关东三大传说("狗咬奉天、风刮卜奎、火烧船厂")之一,指吉林市曾迭遭火灾,这是在吉林市城市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由于传统史料的局限,方志、档案的数量过少和口碑材料可信度低,导致这一研究很难深入。本文通过对《申报》和《盛京时报》中对吉林市光绪十六年和宣统三年大火史料的梳理,清晰还原了这两次大火的整个过程,为吉林市城市史研究拓宽了史料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并对报刊资料在城市发展史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36年6月至1937年7月,西南夷苗土司代表高玉柱、民众代表喻杰才,受西南夷苗民族之推派,入京请愿。其间曾在1937年2月至7月多次赴上海活动。本文依据《申报》的相关报道,系统梳理了两代表在上海的各种活动,认为两代表的上海之行,在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咸同兵燹对近代中国江南社会经济和宗族秩序造成重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江南望族重建宗族秩序提供了新的契机。战乱之后,江南望族纷纷在《申报》上刊登修谱广告,掀起修谱动员热潮,试图通过续修族谱来重建宗族秩序。修谱广告内容丰富,尤以修谱类型、谱资来源、修谱要求、通讯地址、谱局和落款等内容为主。虽然在近代化早期,由于战争影响和报纸阅读群体的限制,致使短期内修谱动员效果不佳,但从长时段来看,仍有不少宗族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修谱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全面抗战期间,在人道主义旗帜下,国际红十字会对华展开人道援助,其中特别突出的有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中国委员会、美国红十字会、德国红十字会、英国红十字会等。现以《申报》为中心,从国际红十字会对华援助概况、援助特点、援助意义三个方面,对全面抗战时期国际红十字会对中国的人道援助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一)抗日战争初期,在上海、北平、天津和国民党政权首都南京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后,地处华中的武汉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重镇。“抗击暴日侵犯!”“保卫大武汉!”等口号标语在武汉三镇街头随处可见。在国内外一直拥有很大影响、读者很广泛的《申报》经编委会开会研究,计划在汉口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