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廷琥为清代通儒焦循之子,幼承家学,研治经史。本文主要考察其生平著述、交游及其家学渊源。扬州学派是清中后期作为继吴、皖而兴起重要学术流派,其特征之一是大族盛门承担着学术文化的传承,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力图维护其学术传统,故其学通常能延续到两代以外,由此形成了博通经史、世代傳承的地域学术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焦廷琥为清代通儒焦循之子,幼承家学,研治经史。本文主要考察其生平著述、交游及其家学渊源。扬州学派是清中后期作为继吴、皖而兴起重要学术流派,其特征之一是大族盛门承担着学术文化的传承,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力图维护其学术传统,故其学通常能延续到两代以外,由此形成了博通经史、世代傅承的地域学术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张廷银 《文献》2004,(2):274-282
留存于族谱著作上的题记较为少见,有较高价值的更不易得.笔者辑得族谱藏书题记三则,皆出自名家之手,且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兹做简要介绍. 一、周作人:《越城周氏支谱》题记 越城周氏支谱六册,马隅卿先生从北平书肆购得,现存孔德学校图书馆中.  相似文献   

4.
宝应刘氏培育出多位学者,家门著述颇丰,终清一代学术传衍不辍,这与刘氏谨严的家风、良好的家教、稳定的姻娅圈密不可分。刘氏尊奉祖训、谨身节用的家风,有助于族人中形成励志向学、敦品立行的氛围;家塾的授业与长辈的指导,有利于子孙文化的普及与学问的精深;稳定的姻娅交往圈,将文化家族中的女性带入刘家,便于羽翼家族教育,辅助家学传承。此外不断适应学风的治学特点,使刘氏家学得以保持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对宝应刘氏家学传承问题的归因,进一步丰富了家族史与学术史研究,特别是对清代学术转型课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1日至2日于东北师范大学举办了“在世界文化场域中的中日文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举办,是继2002年7月之后双方举办的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藏书异军突起,非常兴旺,藏书家人数众多,藏书量前所未有,藏书活动内容丰富,学术成果异彩纷呈,逐渐形成了私家藏书文化,它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宽松、学术繁荣和佣书业发达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多元场对钧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创造、流动及学习创新的影响发现:①场为主体的地理、社会及文化认知等临近等提供了条件,有助于经验意会及符号知识的获得、共享与传播,有利于思想的交流碰撞及创意萌生;②生产现场、地方关系场、地方社会场与临时性场在钧瓷的学习创新中发挥着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作用。生产场推动着集群知识积累和增进,地方关系场促进了行业知识、生产经验及家族核心知识的传播传承,地方社会场形成了地方共享知识信息,而临时场建立起外部通道联系,发挥着更新地方知识库的作用;③地方性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以及地理-社会-文化等临近造就了外围地区文化创意经济的动力,但若未来本地知识更新的机制不够强大,则易产生发展锁定,这是需要未来引起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著述等身,被誉为清代西南巨儒的贵州独山兔场人莫友芝,屡试不第之后,遵循其父——清代后期西南地区的文化大师——莫与俦“若辈寂寂守牖下,不以此时纵游名山大川,遍交海内英儒俊彦以自广,恐终成固陋耳”的劝诫,9次进京,游历于江、淮、吴、越之间,遍交英儒以自广。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莫友芝在琉璃厂书肆搜购古籍时,偶与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国藩相遇,寒喧之后,谈论汉学门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围绕中国院士制度的倡议及其立法、筹备、提名、审查、选举等问题,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联合参与提名的高校、研究院所、专门学会等机构团体和精英学者群体,共同构筑了一个典型的知识场域。与以物质为基础的外在性评审和奖励制度不同,该场域内的各要素一方面标举学术共同体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一方面坚持客观理性的学术至上标准,切实地履行公正公开的民主程序,并为授予和维护院士荣誉的合法化与神圣性,展开了积极互动和良性竞争,凸显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学术理性、精英意识与知识人格。  相似文献   

10.
刘炯绮 《黑龙江史志》2013,(15):135-135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国许多传统的政治、法律、文化制度都是这一时期得一完善和确立,以后官府藏书就循着它的形式与格局继续完善和发展,为我国古代藏书制度、目录学的建立,以及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学术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其中目录学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清人自己就对本朝目录学进行过研究,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专列"目录题跋"一节,对部分清代目录学著作进行过简要概述;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也涉及众多清人藏书目录。近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清代目录学研究主要集  相似文献   

12.
陈寅恪先生指出:“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此论十分精辟。然而东晋南朝,北方大乱,人口数迁,且多集中于南方,地域被阻隔,家族又析为家庭,故此一时期的学术文化、宗教信仰不仅与家族相联系,更应着眼家庭及其成员。六朝门阀兴盛,学术、宗教皆与门第相结合,是士族维持其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视文化的高低以论门第,亦是当时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琅琊王氏为江左第一  相似文献   

13.
本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清代江南地区学术发展与私家藏书之间的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前半部分论述了清代江南地区学术尤其是朴学的昌盛,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兴旺:后半部分论述了私家藏书之兴盛,反过来又促进了清代江南地区学术尤其是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香林教授是我国20世纪初、中期学术著有名望与影响的学人。他研究和论著的学术范围,有中国文化史、我国从禅宗六祖、回教蒲寿庚家族、到唐代景教、基督教等诸宗教史、古今知名人物史、名胜古迹、暨我国民族史、南方与岭南百越与蛋家民族史等类,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议和不著。因而在我国学术史坛上,既是我国现代研究中国文化和其他学术历史的一员泰斗;又是从事中国文化著论的一位杂家学者。值今罗氏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时刻,  相似文献   

15.
六朝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除了在学术思想、文艺和科技等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外,教育和藏书的发展也令人瞩目。本文旨在探索建康教育和藏书的发展过程及其对造就人才、繁荣学术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科举经义题的标准文体,时文兼有解经文字与文学创作的性质,代言之体使时文解经而无须泥经,为士人发挥经义、阐扬己说创造了较大余地。时文文风是朝廷功令、士林学风与士人学术背景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晚明清初时文新潮迭起,士人竞相援引新的知识资源以更新范式,原在边缘的遗文遗献由隐入显,既扩展了士人的知识世界,亦促使正统学风转移。时文不是亦步亦趋地随学风而动,而是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代表了一个与以经学、理学为主轴的精英思想若即若离的知识世界。  相似文献   

17.
蒙元时期的畏兀儿人为蒙古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做出了贡献,早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不辍。相对而言,海外学者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加上国外学者精通多种语言,而且拥有国内难得的资料,推出了数量丰富而学术价值甚高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畏兀儿家族及其变迁、宗教活动、文化素养、畏兀儿与蒙古关系等多个领域。对这些学术成果进行简略评介,有利于促进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周坤  王进 《人文地理》2020,35(4):17-22
文章引入织补理论和场域理论,采用理论演绎与概念诠释方法,从场域织补视角出发对旅游传统村落更新理论进行思辨。研究发现,旅游重构了传统村落更新方向与逻辑,村落“碎片化”提供了织补理论应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条件;旅游引发传统村落场域解构为旅游、生活、生产三大子场域,资本分化和竞争加大场域内外压力并引致场域失调;在保持村落复杂性前提下,场域织补可通过调适场域而作用于旅游传统村落更新过程。研究认为,场域织补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化场域织补和关系场域织补,可运用资本调适作为场域织补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19.
吴晓美 《旅游科学》2013,27(2):83-94
在布迪厄“场域理论”研究架构下,本文以福建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场域为对象,透过对该场域时间、空间和阶层三维构造特征的分析,展现其文化资本和旅游情境的形成过程,在场域逻辑的探寻中呈现旅游场域的成型历程。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21,(5)
正刘承幹(1882~1963),字贞一,号翰怡,一作翰贻,别署求恕居士。室名嘉业楼。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秀才出身,清末官候补内务府卿。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家居上海。1910年,赴南京出席南洋劝业会,暇赴书肆,遍览群书,由此开始藏书。先后将卢氏"抱经堂"、独山莫氏"影山草堂"等家藏书收购,累积达60万卷近20万册,于1924年落成嘉业藏书楼。藏书汗牛充栋,精品迭出,难能可贵的是刘承幹注重文化的传播利用,不惜花巨资将所藏书籍刊刻,前后刊刻出版《嘉业堂从书》《求恕斋丛书》《影宋四史》《旧五代史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