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代汉人墓葬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代汉人墓葬概述杨晶辽是以契丹为主体而建立的多民族王朝,其境内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与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契丹本土及邻近地区的居民主要是契丹人、奚人以及女真、室韦、乌古、于厥等部族,他们"畜牧败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徒随时,车马为家";燕云十六...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以来,大同地区发掘了多座辽代壁画墓,墓葬中不仅出土了大量文物,还有风格多样的精美壁画,展现了辽代大同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从发掘墓葬壁画人物的服饰出发,以服装形制、材质及颜色等方面,探索蕴含其内的文化意义,从而展现了契丹统治下的大同地区的人文生活,体现了契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辽代中晚期史料中有大量对部落进行赈济的记载,这些记载一方面体现了辽代国家机构职能的健全,同时也反映出辽代中晚期契丹部落普遍贫困的社会现实。从契丹国家对部落赈济的情况入手,通过对契丹部族生活、国家制度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探讨,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是契丹民族的后裔。远在辽代,契丹的经济文化都有相当发展,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金灭辽之际,一部分契丹人北徙到黑龙江中上游至外兴安岭的广阔土地上,自称“达古尔”或“达斡尔”(其意思为“原来有国家的人民”或“原来国家宫廷的人民”),在此重建家园,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达斡尔族是历史悠久和文化发达的民族。他们在北徙黑龙江流域的时候,也把契丹故国  相似文献   

5.
辽王朝作为北方地区的主要政权,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草原丝路实现的。丝绸之路物质和文化方面的传播、交流、融合,成为和平的主要推动力。契丹文字难解、史料匮乏,遗存的文物便成为研究辽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宝贵资料。发现于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的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其出土的辽代青砂岩石刻浮雕散乐图,描绘出辽代散乐宴饮活动之繁荣境况,一方面证实了草原丝路的传承和绵延,为契丹与东西方交流与各民族相互影响提供佐证;另一方面揭示了辽代散乐宴饮之盛与草原丝路的密切关联,透露出戏剧文化互相融合渗透的可能性,以及北方民族文化在贯穿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辽墓壁画是了解辽代历史的重要资料,目前发现的辽墓壁画众多,内容题材十分丰富,涉及契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简要阐析辽墓壁画中的休闲娱乐活动内容,来展现当时契丹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今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辽王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以契丹族为主导、汉族居重要地位的多民族国家。《辽史·仪卫志》记载:"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可见,有辽一朝在服饰上一直保持着契丹民族的特色,并且对汉族服饰也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文献资料中很少有对辽代服饰的详细记载,但是技艺高超的画师却用画笔将当时贵族生活的情况记录了下来。从辽宁阜新县关山辽墓到建平水泉辽墓,  相似文献   

8.
辽代是以契丹民族为主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法律发展经历了兴衰的过程,在看到辽法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法律中存在的酷刑。辽代的酷刑多种多样,极尽残忍,有好多酷刑是辽代的首创。辽代的重罚重法没有更好地维护辽代的封建统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动荡的因素,加速了辽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9.
辽朝奄有长城内外,雄踞漠北,其境内生活着众多民族,除了契丹人和汉人外,还有渤海人、回鹘人、奚人、室韦人等。当前对辽代陵寝制度渊源的研究,多着眼于中原文化和契丹本民族的文化,其他文化对辽陵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辽陵中的渤海文化因素及其发展演变可知,辽祖陵因山谷而建的陵园形式,是对渤海山城的模仿,纵向的单轴线和南北二分式的陵园布局,则是借鉴自渤海三陵坟墓地。在显陵和乾陵中,祭祀建筑的阶地式布局和瞭望台的设置显示渤海文化因素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在辽代晚期的庆州三陵中,随着政治形势和选址标准的变化,渤海文化因素失去了其所依存的政治基础和物质载体,进而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10.
广口重唇罐是契丹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北京地区仅发现两例,通过与在内蒙古、辽宁地区发现的同类器物在形制及器物组合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广口重唇罐的演变规律,其出现于北京地区辽代晚期的汉人平民墓葬内,客观上反映了契丹人逐步汉化、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辽代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辽代和金代分别是由契丹贵族和女真贵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从公元十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前期,辽与五代十国和北宋、金与南宋先后对峙长达300年之久,继南北朝之后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又一个南北分治的局面.辽金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契丹和女真的上层贵族,但是在其统治下有大量的汉人以及汉化程度较高的其他民族,辽金两代的300多年,契丹人和女真人虽为统治阶级,但是仍然无法阻挡本民族融人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2.
于博 《北方文物》2018,(2):91-95
真容偶像是辽代墓葬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葬俗,特别盛行于辽代晚期的汉人墓葬中。从真容偶像的分布情况和图像特征入手,并将其置于辽代的末法思潮之下,进而与辽宋时期的舍利瘗埋制度相关联,并结合契丹民族独特的丧葬观念,试图进一步揭示佛教对辽代丧葬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几件辽代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代陶瓷,是我国古代契丹民族在接受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化影响,结合本民族习俗,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实用工艺品,是我国古代陶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前,辽代陶瓷散失很多,特别是遗址和墓葬大量遭到破坏,保留下来的一  相似文献   

14.
从墓志形制、墓志主人丈夫的人名和官名过于混乱、墓志主人的人名和封号过于混乱、违反契丹人的名字文化规范、世系的叙述顺序不对、由于丢字落字致使病句错句甚多、现代汉语的单词和中古汉语单词混淆不清、书法没有辽代的气韵、墓志对地理方位叙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等方面论证了《耶律曷鲁妻掘联墓志铭》为赝品。  相似文献   

15.
杭志宏 《文博》2011,(2):69-73,96
契丹人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其建立的契丹王朝(后改名辽)长达二百多年。辽代文物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既有草原文化的特色,又受中原地区唐宋文化的影响。本文所述的辽代文物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以及唐代金银器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辽墓壁画,场面宏大,内容丰富,这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展出其摹本,为我国考古界和艺术界研究我国辽代契丹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唐宋以来的绘画史等方面提供了最直  相似文献   

17.
在契丹人所建的辽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京府州县,但契丹民族也因当时历史环境和本民族自身发展进程的需要,有所创造,于是出现了允许私人自建“头下州”的制度。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对于辽代的头下州,目前还未见学术界有更多的研究,有些问题未得阐发。笔者三十几年来先后对一些辽代头下州城进行过实地调查,对头下州的建置及其历史意义有些微小的认识,觉得辽代头下州的建立,对草原牧区的开发与文化的传播,有它特殊的地位。但辽代头下州文献记录残缺不全,甚为混乱,有必要加以整理,因此对上述问题,略作一些探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宗族群体的凝聚方式,字辈与排行在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日常称谓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辽代汉族因继承传统的宗族习俗,比较严格地使用字辈和排行。契丹族、渤海族和奚族均已广泛使用字辈取名,并流行以排行相称甚至取名。从辽代各主要民族的情况看,辽人取名明显带有各民族相互影响的特征,而字辈和排行习俗一方面体现出各民族日常生活的趋同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汉族文化对其他民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辽朝是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正式建立契丹国。后曾两度改国号为“大辽”。传9帝210多年。辽朝强盛时期。其疆域“东至子海,西至金山,既于流沙,北至胪晌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地域辽阔。曾先后设置5京、6府、56州、209县,其政治、经济、化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然而人们研究辽的历史。却发现辽代铸币极少。这似乎与辽代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等历史发展情况不太相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强族,公元4世纪左右开始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游牧。公元916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大契丹国,后改国号为大辽,称雄中国北方数百年,与北宋、西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辽一代,契丹族政治、经济、文化有长足的发展,辽代医药学也有一定的发展。辽代医药学发展上承隋唐、五代,旁及宋及周边民族的先进经验,加之自己八百余年的医学实践,在医学理论、疗法、疗术、方、散、丹、丸的研制以及食疗,保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甚至有自己的发明和创新。历史步入21世纪后,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