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谱是“金兰小谱”或“金兰谱”的简称,也叫“金兰簿”。“金兰”语出《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心如金,气如兰”,即心如金子一般纯真、坚固,彼此品性投合,似兰花一样馨香。……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民主共和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李鸿章、张之洞、张謇等对中国民主共和的贡献,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关于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对中国民主共和贡献的研究则少人涉猎。  相似文献   

3.
南通素以产棉称,被冠为土布之乡,蜚声中外。通海土布是反映南通地方历史、民间工艺的一面镜子,也是孕育并创造近代纺织名城的珍贵化遗产,充分展现了通海棉农精湛的手工织造技艺,晚清民国时期,通海土布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转折过程。  相似文献   

4.
晚清政治的变革对新史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和政治启蒙的需要唤起了史学革命,以民主为指向的政治文化为新史学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政治改革不仅为新史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秦彬 《广西文史》2007,(3):67-70
经纪业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专事为买卖双方做媒介,促成交易以赚取佣金的行业。清末以来,随着开埠通商和内外贸易的迅速扩展,地处偏僻的广西不可避免地融入国际大市场。外国侵略者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对广西积极开展以商品输出和原料进口为中心的侵略活动,进而促使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广西近代城镇市场体系新格局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晚清苏北的灾害很多,主要是有水、旱、虫、疫、风、雹、潮、地震等引起的。严重的灾荒带来了大量的流民和无数的人口死亡,造成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衰败和阶级矛盾激化,并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因此考察和研究晚清苏北的灾荒,对于我们今天抵御自然灾害、减灾抗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清民国时期桂越民间边贸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外来经济势力的侵入,桂越民间边贸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广西边境地区的民族融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晚清民国时期桂越民间边贸对广西边境地区的民族融合的作用,希望有助于加强广西边境地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Republic/共和”概念的输入与接受,既是知识领域的跨文化互动问题,也是政治领域的现实行动选择问题.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对西方共和概念的了解长期呈现名与实依违不定的特征.19世纪80年代初期,近代意义上的“共和”一词通过日文传入中国.1898-1902年间,梁启超等人经由日文著述对西方政体分类知识进行系统介绍,近代共和概念由此迅速流行开来,与革命潮流互为推演,并逐渐与中国古典“共和”划清界限.此后以梁启超和孙中山为代表,分别形成了两种竞争性的“共和”表述,前者侧重于知识和学理探讨,主张缓行共和;后者强调实际行动,主张跨越式速行共和.知识领域的问题与政治领域的问题相互交织,使西方共和概念的输入呈现为实与名的疏离.民初,“共和”成为耳熟能详的新名词,但制度移植的效果未能符合预期,以至于逐渐遭到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论晚清地缘政治困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海全 《史学月刊》2005,526(7):64-69
19世纪中叶,中国成为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东南海疆与北部陆疆一样,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地缘战略上的两难选择、强邻环伺的地缘政治环境和矛盾交汇的地缘战略区,是严重影响和制约晚清社会变迁的三大地缘政治困局;地理环境和生产力的长时段演进、全球范围内欧洲对亚洲的支配和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晚清帝国的边缘化趋势,是三大困局之成因;清王朝之应对失误,为其覆亡埋下祸根。  相似文献   

10.
乡土志是重要的历史文献,20世纪初以来关于1905~1949年间乡土志的研究已经取得比较丰富的成果,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注意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扩大研究所涉区域范围,创新研究方法,注意挖掘乡土志的历史文献功能等,以推动清末至民国时期乡土志的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奇学 《安徽史学》2004,(1):80-85,74
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晚清政治思想的重要特点.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见严重,传统的政治文化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无能为力,于是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向西方(包括甲午后的日本)学习要求.相比较而言,政治思想的学习远比社会经济变革来得快.近代政治思想的超前发展带动了社会变革.但是,不是建立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的近代政治思想缺憾甚多,并给晚清社会的变革留下若干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对中国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开始出现全面政治危机。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各领域相继产生了以自强御侮为主要目标的革新运动,公民教育思想的兴起即为重要代表之一。作为一种政治性极强的教育理念,源于西方的公民教育思想在晚清中国的生成,固然是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向近代转型的必然结果,但却更体现了当时中国学习西方、改造国民性及国家建构等多重政治诉求。政治转型因素对晚清公民教育思想兴起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不但使得这种公民教育思想从一开始就有着政治性大于社会性、工具性大于价值性等教育救国性质,而且使其在基本内涵及时代特征等方面都与西方原生性公民教育思想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以革命手段推翻专制制度和逐步地建立"民主政治",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颇有特色的是,孙中山把这一建设过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训政时期是进入宪政时期、实现五权宪法的必经阶段,是一种程序设计,也是在革命三阶段中别出心裁而又最具争议的部分。尽管它与孙中山毕生追求的民权目标存在内在冲突,但在一定程度仍对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国时期的教学改革,是在国家民族生存危亡的背景下实行的一次教育革新。它以儿童亲近的乡土内容为主,以激发学生的爱乡爱国思想为要义,内容涉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物产气候、实业状况等,开启了我国近代乡土教学的新模式。此外,教学内容还涉及了国外军事、经济入侵后,对当地民众生活及工商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在宣扬爱乡爱国思想的同时,激发儿童的生存竞争、实业兴国意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清政府的专制、腐败与反动,暴露无遗。面临中国空前的民族灾难与政治危机,江苏地区的先进人士思考着中国的命运与拯救的方法,形成了两股主要的思潮与运动。其中,由于当时属于江苏管辖、与江苏地区水土相连的上海的强烈影响,以及江苏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使得反清革命与民主共和思想在江苏地区广泛传播,并逐步地"由鼓吹时代进于实行时代",形成反清革命实践运动。1905年底"同盟会江苏分会"成立,标志着江苏的反清革命民主斗争,从自发转向自觉。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深化,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江苏的反清革命民主派迅速与以张謇为首的江苏立宪派走到一起,形成伟大的江苏辛亥革命风暴。  相似文献   

16.
在工商、军事、外交上向西方的求援,固然无法挽救清朝于将倾,但路径是明智的,这在中国长期封建统治的“道统”中,是迟来的觉悟。  相似文献   

17.
18.
晚清民国时局动荡,经济萧条,连年的战争严重摧毁了中国的瓷业生产,而洋瓷的侵入更使古老的制瓷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然而,社会变革同样给瓷器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晚清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挽救陶瓷业颓势的新政,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陶瓷业的近代化,推动了陶瓷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1886年的董必武,1903年(17岁)中过秀才,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他对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革命民主思想,都有过较深入的研究。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  相似文献   

20.
《孽海花》作为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通过对雅聚园、含英社、谈瀛会、青年会、强学会的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了一副生动的晚清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形态、官场腐败和知识分子的迂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