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仁义和忠信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要义,却在造就华夏民族理想高尚人格与传统美德的同时,成为中国儒商经济伦理的基础理论,促进了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儒商经济伦理以“见利思义”为核心,以“诚信”为重要表征。古今儒商在商业经营中实践儒学倡导的“据义求利”、“诚信待客”、“以德服人”、“知人善任”、“和亲一致”等道德观念,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梁兴辉 《攀登》2002,21(3):23-25
在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针对这一方略,本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方略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予以分析和说明,并就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核心和根本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895年6月-1919年3月日本占领台湾初期为背景,通过分析首任台湾总督府学务部长伊泽修二和台湾总督的民政长官后藤新平的教育思想和政策,对以往研究中把日据初期定义为同化教育时期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总督府并非一开始就实行了“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政策。首先,当时日本国内普遍存在着以万世一系天皇为中心的单一民族的国家观念,以“同化”手段对异民族(台湾人,朝鲜人)进行“国民统合”,与日本以同一血缘关系形成国家的单一民族观念相矛盾。其次,同化教育政策在现实中又与总督府注重经济利益的殖民经济政策相矛盾,因而遭到否定。另外“芝山事件”表明,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同化教育政策也进行了强烈抵抗。因此日据初期,实际上采取了日本人、台湾人和原住民三个系统的“差别教育”和“隔离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4.
“排法”斗争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独立货币本位市场的运动。“排法”并非完全抛弃法币,而是将法币掌控起来作为根据地的“外汇”,以平衡内外经济。就政策而言,“排法”斗争经历了从联合到排挤再到排除法币的转变,斗争实际是中共以法币为媒介与日伪进行的货币战,国民党影响甚微。就实践而言,“排法”斗争中民众质疑与日伪打击相伴而至,中共在经历了失败与调整后才最终获取民众信任,基本廓清根据地货币市场。此后,工商管理局对金融体系的维护亦是“排法”斗争的延续。通过“排法”斗争,中共掌控了区域货币控制权,使其较早在山东地区获得以货币调度各种经济资源的能力,这也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能成为中共革命通向成功的有力跳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关于隋文帝民族政策与开皇之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根海 《安徽史学》2003,(5):107-109
该认为隋初“开皇之治”的迅速形成除政治、经济原因外,还与隋帝推行的民族政策有重要关系。作认为,帝根据各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民族政策,对威胁较大的突厥采取“离强合弱”、恩威并用的政策;对西域、吐谷浑采取以和为主的政策;对东北、长江流域和关中以北诸族采取“以德御之”的怀抚政策。这些政策为隋初的政治稳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除虫菊是近代日本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甲午战败后,中国在“以日为师”的背景下认识并零星引种了作为日本新兴农业经济产物的除虫菊。五四运动爆发后,国内商人借助抵制日货的时机,将除虫菊鼓吹成可“杜塞漏卮”的“厚利”农业经济作物,提倡国人种植,以取代日货,开启了除虫菊商业种植的浪潮。“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为从经济上抵抗日本,赋予了除虫菊“经济抗日”的使命和意义,大力提倡种植,获得各方的广泛响应,国内除虫菊的种植规模日盛。然而,抗战的全面爆发,不仅使除虫菊种植业和相关制造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且使得其“经济抗日”的使命失去了实际意义,从此一蹶不振。除虫菊原本只是颇具杀虫效力的菊科植物,但其引种与推广历程却是近代民族危机下中国从经济上反抗日本侵略的期许与努力在植物上的展现与缩影。  相似文献   

7.
张鸿 《风景名胜》2021,(7):0017-0017,0019
“旅游文化创意与策划”是合理地对旅游地的经济、文化、地域开发提出一个总体规划概念,为当地的规模经济开拓提出一个架构性的蓝图。本文以四川省屏山县锦屏镇为例,围绕文化创意、文化策划、创意策划理论,浅析在旅游规划的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叠加创意与策划。  相似文献   

8.
纳粹经济纲领与德意志“经济改革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粹党人并不是在经济理论与方案上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台的 ,他们经济观念的最终形成 ,对经济新思想和新建议的集合 ,出自于 1 92 9年至 1 93 3年经济大危机年代德意志经济理论界的热烈讨论。在这场讨论中 ,出现了一场由主张“国家干预主义”的德意志“经济改革派”对正统主义经济与货币理论的反叛。正是借助了德意志“经济改革派”的帮助 ,纳粹党人才为他们意识形态上的理想目标找到了一种能付诸实践的经济纲领。也正是在纳粹政权的手中 ,“改革派”的经济理论和实际建议 ,才变成了服务于“政治优先权”的指令性经济措施和金融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9.
中原文明核心区形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东 《史学月刊》2005,4(6):24-31
目前学术界在如何解释中华文明从“起源”时多源,到走向“形成”时以中原为核心这一历史现象时,仍然存在分歧。之所以在东方会出现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形成道路,是与中原地区从微观到宏观的大协作式生产方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和不以掠夺、而以求得安定为主要目的的对周边族群策略分不开的,这形成了中原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内吸外抚”效应。为了与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中的“中心—半边缘—边缘”相区分,在不十分严格的情况下,可以借用“五服”来形容这一文明核心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静燕 《神州》2011,(4X):117-117
“语文的外廷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职高语文教学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技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大公报》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认为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家实力是救中国的出路,提出“混合经济 统制经济 中央集权政府”的现代化方案,并对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它力图通过推动国民党政府,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自上而下地实现经济层面的现代化。它对国民党政府不论支持与指责都以其能否进行现代化建设为标准。《大公报》敦促政府推进经济建设,重视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了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66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简称“三五”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53年开始的按五年计划进行的经济建设,在60年代初期由于严重经济困难局面被迫中断三年后,又重新走上了正轨。另一方面,“三五”计划制定过程中指导思想经历了由“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建设实行了一个重大战略转变,其所奠定的指导方针一直影响到7O年代的“四五”、“五五”计划。这个重大经济战略转变是怎样发生的?原因何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以战备为中心的“三五”计划?通过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志书语言是志书内容的载体,影响着志书的质量,志书编纂人员需正确运用语言,特别是对志书语言中“准确严谨”与“模糊语言”、“朴素真实”与“生动形象”、“述而不议”与“点睛之议”、“文约”与“事丰”、“图文并茂”与“图从于文”等相对或相关的语言风格之间的关系更应谨慎把握。本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院志》为例进行相关论述,从一定程度上对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建议,力图为志书语言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丘濬经世理念是明中期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经济生活近代化的期待与传统社会范式的修正成为丘濬经世理念中颇具时代特征的两种价值倾向。丘濬经世理念也是15世纪后期儒学“治道”与“治法”有效整合的一种尝试,是儒学以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内容为参照的一次自我充实与发展。丘濬强烈的“立功”意愿是其经世理念激励的结果与表现,而壮志难酬之命途使丘溶之经世理念幻化为以“救时”为主旨、以诗文为载体的浓郁的经世情怀。  相似文献   

15.
吴焕新 《攀登》2006,25(6):92-9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运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和区域人口转变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式理论及方法,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现代发展历程和特征;从资源环境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方面,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应遵循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应全面深刻认识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特征,加强循环经济“三大体系”建设,以全面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一社会史的英原是“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所以准确的翻译应是“经济与社会史”或“经济—社会史”。经济—社会史研究在欧美各国历史学界和高校经历了几十年不同程度的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现在,我们愿借此机会对经济-社会史的来源、发展现状和基本特征做一概要性的述评,以进一步推动和开拓我国的历史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文史春秋》2006,(5):F0003-F0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商促进局是负责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合作和根据授权受理投资投诉的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05年,全区招商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10+1”、“9+2”区域合作,加强跨省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西南等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两廊一圈”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与扩张是美国国策的一条主线。“热战”、“冷战”与“冷和”则是美国基于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对全球扩张的依序相循的三段路径。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美国却是世界胜局的最大受益。二次战后初期以来,美国挑起“冷战”,以“经济分流”与“民主工程”令苏联解体,使自身处于一超独大的世界之位。在“冷和”条件下,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推进“改造工程”,则是其对全球扩张的新目标。三内生互动的解读,有益于人们的深度战略反思。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登     
《史学集刊》2001,(2):94-96
“羿射十日”史因新探 耿立言在《社会科学辑刊》2 0 0 1年第 1期《上古农耕开发与人为生态灾难——“羿射十日”史因新探》一文中说 ,“十日”是我国上古时期以太阳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集团 ,该集团与以动物为图腾、环渤海湾的诸部落联姻 ,共同从事原始农耕生产。以“十日”为核心的农耕部落联盟与以羿为首的渔猎部落因各自经济方式的不同 ,出现了对自然界开发的不同理解 ,直至发生部落之间的战争 ,这是“羿射十日”的真正史因。这场战争留给后世的教训异常深刻 :尊重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马卫东 )黑人来华问题考略 《社…  相似文献   

20.
以思想解放为标志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前所未有的时代大潮中,地处北疆的黑龙江戏剧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与创造力,它以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与创新精神,不但创造了黑龙江戏剧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而且在全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震撼,被称为“戏剧舞台的‘黑龙江现象’”、“东北风”、“黑旋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