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自宋至清朝以来,乡约的防灾和救灾职能就一直存在,其救灾职能是由宋明乡约的互助职能演变而来。宋代乡约要求同约者互助,明朝乡约已经参与官府的救济工作,官府救济的对象由乡约来确定。及至清代,乡约作为基层行政组织在防灾和救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更大,可以说渗透到救灾和防灾的各个方面。这种情况下的乡村社会,乡约和官府处于一种良性互动的社会过程之中。这种互动,使得官府在面对自然灾害对所辖地区的民众既有经济方面资源的倾斜(如提供粮食等),也有政治方面维护所辖地区的稳定(如出动军队抗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抗日根据地救灾工作述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救灾工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减震器”。抗战时期,面对大灾巨棂,根据地政府首先把救灾工作当作施政的重要内容,加强救灾制度建设。同时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个人诸方面的力量,一方面采取消极救济手段以解灾民燃眉之争;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救灾措施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卓有成效的救济工作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政治作用,而且为建国后救灾体制的建构和社会救济事业的开展也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解放初期,黔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人民生活雪上加霜。面对多发的自然灾害,黔西南州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采取各种积极的防灾、救灾措施,帮助人民群众度过灾荒。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更加稳固。解放初期的救灾工作也为以后的救灾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洪钟贤 《福建史志》2023,(4):30-33+71
历史上,福建是各类自然灾害的高发区,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灾害的经验,留下了许多关于防灾抗灾、救灾赈灾的记载。这些经验和记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闽台历史民俗的历史渊源,也可为当代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甘奇 《沧桑》2010,(3):146-146,156
英雄史观是托马斯·卡莱尔的唯心主义思想的本质体现,影响深远。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遵循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几个方面对托马斯·卡莱尔的英雄史观进行评析,以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历史研究做出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防灾救灾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组织人民大力防灾救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60年来,虽然每一次灾害都对人民的生活、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但是随着抗灾救灾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战胜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灾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的中国,灾害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防灾救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军民 《丝绸之路》2012,(22):59-60
宋元明清时期,舟曲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很大灾难.为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维护统治秩序,历代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防灾、减灾措施.考察这一时期舟曲的灾害状况及防灾、减灾措施,不仅可以填补这一地区灾荒史研究的空白,而且对今天的防灾、救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德贞 《沧桑》2008,(3):135-136
黑格尔的"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思想,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一,是真理是包含了整个发展过程,是具体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二,是指真理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那种完满的本质即全体;其三,是指真理是从错误中发展而来的。实体即主体的思想:其一,表达了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辩证思想;其二,表达了能动和转化的辩证思想。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和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9.
通过批判胡適的反动的唯心主义思想,来认识一下现存在考古工作中的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思想,是有一定的意义考古学界的唯心主义思想,首先反映在观察与记述材料的方法上。一种是只停止在对材料的繁琐描述;如某件陶片係泥质、表面磨光、砖红色地、上绘黑色花纹,以及与甘肃、河南、山西彩陶的异同等,千篇一律。因为整理材料只是考古学的第一步工作,不是考古学终极目的,不能把考古报告看作材料登记簿,必须从现象的片面的认识,提高到综合的  相似文献   

10.
从云梦秦简《日书》看秦民间的灾变与救灾贺润坤灾,原指自然发生的火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天火曰灾”。后泛指水、火、旱、虫等对社会所造成的自然祸害。在中国古代,由于唯心主义天命观对统治阶级的影响,加之缺乏科学知识,致其对自然灾害和某些特异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1.
晚清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仍居于全国前列,但天灾人祸也接连不断,火灾的频繁发生即是例证.人们在抗御火灾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防火意识,而且也不断改进了救火技术,对火灾的善后处理也逐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明万历二十年代初河南的自然灾伤与政府救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历二十一年五月,河南境内黄河一线以南普遭水灾,加上河堤溃决,河南、山东和南直三省交界区域一片汪洋。由于国家救济不力,加上气候寒冷、草皮缺乏和疫病流行等因素,到了该年年底和次年年初,水灾演化为饥荒,饿殍盈途,盗贼猖獗,情势恶化。刑科给事中杨东明独特图画形式的呼吁、阁臣王锡爵等上下沟通的不懈努力以及钦差钟化民舍命为之的系统救济,使河南等地最终幸运地度过了劫难。灾难的发生和救济的过程既体现了明代社会变动的某些信息,也反映了在固有制度体系框架内治人因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救灾工作社会化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救灾体制下,拓宽救灾门路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政府救灾遗留的问题,优化救灾效果。1949年来,中国救灾工作的社会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个人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救灾格局,但民间组织参与救灾的机制尚不完善,发挥作用的渠道比较单一,仅以动员社会捐赠为主,仍存在发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提取清代中期(1723-1850)直隶灾后朝廷组织的跨省赈粮调度相关记载,对逐年赈粮数量进行定量重建。结合同期水旱灾害强度,对其反映的政府救灾力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赈粮调度在雍正朝还并非常规赈灾措施,至乾隆朝成为常态,数量上达到顶峰,至嘉道时期则显著衰落;在空间上更偏重于直隶中部的近畿一带,南部则相对易被忽视。当其兴盛之时,在直隶灾后赈济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其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清王朝兴衰历程的缩影,亦受到各方面因素(如皇帝意志、灾害强度、区位条件、仓储状况、荒政效率等)的综合作用。从中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也可作为当前防灾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49~1952年,为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采取临灾救济、生产救灾、安置灾民等措施遏制了灾害的进一步恶化,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积累了一定的灾害救助经验,即:加强对灾害救助工作的领导,实行抗灾工作总动员;制定切实的灾害救助方针;注意加强灾害管理;及时向灾区派出视察组、慰问团;发挥非政府救济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广西的虎患及相关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维宽 《史学月刊》2007,(1):109-116
在历史上,广西曾是华南虎的重要栖息地,明清时期广西经历了一个较严重的虎患过程,特别是明代中后期、清初和清末三个时期的虎患非常严重,这反映出三个时期广西的人工生态环境因受战乱的影响而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自然退化,田地荒芜导致次生性植被复萌,为虎患的爆发提供了条件。随着社会的安定和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强,特别是清代乾、嘉、道时期的山地垦殖运动兴起以后,广西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森林植被覆盖率不断下降,虎患逐渐减轻。但人类在免受虎害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生态恶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Under what conditions do rebel groups collaborate with the government in 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 Despite the fact that many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in armed conflict context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 of conflict actors on natural disaster relief efforts. Affected by the same typhoon, the 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 (MILF) and the New People's Army (NPA) behaved differentl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natural disaster. While the MILF collaborated with the government in relief efforts, the NPA did not.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is variation by arguing that the level of hostility between the rebel group and the state in the pre-disaster period as well as the type of social contract that exists between the rebels and the local population shape collaboration during natural disaster relief efforts.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 is explored through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between these two rebel groups in the aftermath of a devastating typhoon in the Philippines in 2012.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潮灾害是古往今来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明代我国东南地区是海潮灾害频发的地区。海潮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多发生在阳历的6月至11月间;和一般的水灾相比,海潮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狂暴性的特点,因而更容易造成大的危害。明代海潮灾害不仅吞噬大量生灵。还淹没农田。冲毁房舍。毁坏盐场。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明代对海潮灾害的救治和防范措施有赈灾、蠲免和加固海塘以及佥补灶丁等。  相似文献   

19.
生产救灾是1949—1950年新中国受灾地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党和政府强调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救灾的根本办法。为此,山东省五莲县在冬季因地制宜,重点开展固定代耕和积肥运动,进行了充分的春耕准备;春季则推广良种,及时发放救济粮和贷放贸易粮,保障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在1949—1950年的生产救灾工作中,党和政府发挥着组织领导作用,采取了积极的救灾方式,既有力地解决了劳动力、畜力不足等问题,又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从而最终保证了土地适时耕种,迎来了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20.
金、元以后永定河水害急剧增多,由北京的母亲河变成了常常威胁京城安全的害河。金代以来各朝都十分重视对永定河的治理,元明清三朝更是把修筑永定河的堤防作为京畿事务中的重大问题。历史上永定河的大规模筑堤为京城减少了洪水之虞,但同时也带来了包括北京水环境在内的一系列地理环境的变化。本文追溯永定河筑堤后北京地区水环境变迁以及下游地貌改变的重要史实,阐述筑堤工程对于流域整体环境的深远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历史上一些重大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