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江堰背负岷山,中分岷江,是川西平原上一大奇观。她像慈祥的母亲一样,以其绵绵的细流,膏润川西平原2000多年,使四川以“天府之国”的盛名称誉遐迩。滚滚岷江从四川松潘县3000多米高的弓杠岭奔腾而下,曲折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汇集百川,飞沫扬波,浩浩荡荡,直泻成都平原。站在都江堰眺望,山光水色、楼阁城垣交相辉映,一幅“两岸奇峰平地涌,源头活水抱山来”的天然图画尽收眼底。古蜀多水患,成都平原尤甚。历代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2000多年前,一个能知天文地理,富有仁爱之心的地方郡守李冰,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考察了灌县一带的水情地势,根据岷江陡落平川、流速顿减和左岸一带山势弯环的地理特点,制定了“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溉”的治水总方针。设鱼嘴分其江,开宝瓶口引其水,筑飞沙堰溢其洪,三位一体,道法自然,精心创建了这座千年古堰。其包含的系统工程学、水流力学、地形学、建筑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为后世治水者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经验。鱼嘴分水堤是李冰利用地形的特点,首创的无坝引水堤,它的主要作用是从岷江引水灌溉川西平原。分水堤呈半月形,使内江引水渠构成从右向左的弧形弯道,迫使岷江表层水自右向左进入内江,底层水夹带泥沙奔向正流...  相似文献   

2.
长江是一条雨洪性河流,洪水频繁,千百年来依靠堤防御水,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尤以荆江为甚,而荆江防洪长期面对的却是上游洪水来量大与堤防安全泄量小的矛盾。在今年7—8月主汛期,长江流域暴发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荆江河段首当其冲,水位屡超历史记录。8月17日沙市水位达到45.22米,超过1954年8月7日水位44.67米约0.55米,出现有水文纪录以来的最高水位。“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特大洪水暴发后,荆江大堤及长江干堤大险不断,可谓惊心动魂。长江两岸人民经受了八次洪峰的严峻考验,数百万军民奋力抗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  相似文献   

3.
正题记:很多人到过都江堰,知道"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首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其实,"马头"也是一项水工建筑,其作用和"鱼嘴"很相似。而由工程名称演变为地名,  相似文献   

4.
1931年,武汉大水成灾,市区一片汪洋,全市居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其实,破堤时长江水位不过26.94公尺,(最高水位28.28公尺)比1954年大水29.73公尺要低得多.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省、市政府腐败无能,既不能预防于初,又不能采取紧张救济措施于后.这里搜集一组琐记,可以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5.
1954年的洪水堪称百年未遇.据1984年黄石市水利工作者发现的特大洪水的石刻洪痕表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大水比民国20年(1931年)高1.47米,但比1954年的最高洪峰要低0.15米.1954年5、6月,黄石地区降水特多,江湖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了特大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据气象记载,4、5两月,黄石总降雨799毫米,为历年同期平均雨量的2.1倍.4月13日至6月5日,南湖水位从17.33米涨到了20.02米;同时长江水位从14.9米越过了22米设防水位.6月又降水524毫米,为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2.3倍,南湖水位急剧上涨,终于漫过2米多高的黄枫堤.  相似文献   

6.
吴育平 《神州》2012,(12):259-259
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一门知识。然而,由于堤在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满堂灌式为主,很难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使学生掌握这门知识;并且由于应试教育的缺陷,有些学校通过给学生划重点、划答案、总结提炼课本的要点,使学生更容易地学习背诵,以此来应付各种形式的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学不到知识,而且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急需一次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1954年汉江水位从3月底就开始上涨,6月初就超过了历史同期最高记录。6月下旬,武汉附近地区连降暴雨,25日武汉关水位突破了26. 30米的警戒水位,比1931年同日高出2米多。此后水位继续上涨,市郊大片土地遭渍水淹没,堤防内受渍水,外遭江水浸泡。严重的汛情,直接威胁着武汉的安全。 严峻的汛情 武汉市口区所辖堤防,上起邹家街沿襄河经过水厂上街、宗关街、汉水桥、艾家嘴再贯穿一条古老的汉正街、沿江大道至武汉关横堤止,全线长8868.60米。大部分堤防是根据1931年水位的设防标准修筑的,设施简陋,地下…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20日起,四川省发生大范围强降雨,金沙江、雅砻江、沱江、岷江等泸州上游主要江河发生洪水。7月21日,泸州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长江泸州段及沱江、赤水河等河流发生特大洪水。泸州主城区街道淹没面积4.77平方千米,城区沿江地带淹没普遍水深达3米,持续时间52小时。  相似文献   

9.
一洪湖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东倚万里长江,南接洞庭岳阳,西望百里洪湖,北挽江汉平原。为湘北与鄂中两个经济区商品流通的中枢和纽带,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粮仓鱼库,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1996年夏,洪湖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水。其间,笔者曾参加长江防汛33天,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是年7月,洪湖市境内连降暴雨,长江水位迅猛上涨。境内长江、东荆河、洪湖三大主要流域全部进入设防水位,随后日趋严峻。长江上,7月11田螺山水位超警戒0.38米,22日涨到34.17米。超1954年水位1米,超危险水位1米,为历史最高水位。东荆河民生闸22…  相似文献   

10.
参观过都江堰的人都知道,岷江中心那一道鱼嘴堤,将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引水到成都平原灌溉一个重点;而外江则主要起用水时,外江仍然流走了很上半叶仍延续古代的传统,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完全是开敞着的。东边的百万亩农田,是引水工程的排泄洪水的作用;春耕集中多的水,非常可惜。20世纪用杩槎部分地拦断外江,让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  相似文献   

11.
(一)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大洪水. 6月26日,长江武汉关水位进入25.00米设防水位.全市各级防汛指挥长、防汛人员到岗,抢险队伍、防汛物料到位,全力备战长江洪水.6月28日,进入26.30米警戒水位.7月1日,突破27.30米紧急水位.  相似文献   

12.
1954年荆江、汉水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由于上游的洪峰不断涌来,下游一时难以泻流出海,形成上压下托之势,滞缓在中游,致使两江水位猛涨,长江、汉水沿线堤防随时有溃决之灾,严重威胁武汉的安全。湖北省委为了战胜洪峰,经过挑选,决定派我到襄河(汉水)大堤防汛,担任指挥长。任务是以上自钟祥遥堤,下至天门、酒阳交界处为重点,尤其是上下罗汉寺的遥堤和酒阳的杜家台等处要确保堤防安然无恙。我临危受命,不敢丝毫延迟,星夜兼程赶到沙洋。脚跟未稳,即接到各处电话,不断地汇报堤防险情和水势猛涨之紧急情况。同时,室外大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岷江上游“石棺葬”的源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西北高原岷江上游地区的“石棺葬”文化,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进行科学调查、发掘以来,至今已半个世纪。经半个世纪来的考察、研究,尤其是近两年来这一地区及相邻地区考古、民族学调查工作的深入,使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源流问题的研究已基本明朗。以往研究者们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系外来的看法已应重新认识,而这一地区“石棺葬”文化的“突然消失”,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而今亦已逐渐清楚。故本文拟就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源流问题进行探讨。 一、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其分布范围北起松潘镇,南达汶川漩口,东自北川,西至理县孟懂沟、黑水维古。在这个范围内尤以理县东部、汶川北部至茂汶中部“石棺葬”墓分布最为集中。到目前为止,岷江上游已发掘“石棺葬”墓二百余座,出土文物数千件。  相似文献   

14.
陈剑 《成都文物》2005,(2):4-13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6月至1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  相似文献   

15.
宜宾市大佛沱唐宋摩崖造像丁天锡宜宾市岷江北岸旧州坝的坝首崖壁上,有唐宋两代摩崖造像。此地位于古戎州城北郊,从旧州坝沿岷江上行200余米即可抵达。岷江未改道以前,江水至此回旋成“沦”,濒崖巨石又刻成了巨大的弥勒头像,故岷江此处名为“大佛沦”,“大佛沱摩...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详细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由于兵员、物资、军需的运输量剧增,乐山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促使岷江水运空前繁荣。岷江航线成为运输的绝对主力,为抗战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8.
拜见岷江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美妙歌曲打动的不是耳朵而是心灵。“小路盘盘绕山岗,车儿载我向岷江,好似情人久离别。今日又回到你的身旁,……这里比梦境还要美。秀丽的岷江轻轻流淌。”这舒缓优美的歌声使我在幽幽冥冥中做了许多关于岷江的梦,它伴随着我从童年、少年一直到青年,我才有缘第一次拜见了心仪已久的岷江。 面对着这恣意挥洒的大江,我惊骇不已,它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淡雅清丽、轻柔温婉,而是山崩地裂般激荡与粗犷,桀骜不驯、声震山谷,这条亘古不废的岷江每年流量达九百亿立方米,它穿过川西北海拔四千多米的脊顶,浇灌着肥沃的四…  相似文献   

19.
沉重的抉择     
2003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则题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再建新坝箭在弦上"的消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某单位拟在距世界遗产都江堰核心区鱼嘴1310米处修建宽1200米、高43米的杨柳湖大坝。这一工程的上马将改变岷江流向,改变都江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性质和特征,使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的综合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20.
陈剑 《成都文物》2001,(4):26-30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川西北高原地区,其中游(都江堰至乐山段)主要流经成都平原。该段河道明显增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又使其河道分岔。数条主要支流在这里汇入岷江,井江即是其中之一。该河源头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山区地带,略呈西北一东南流向,沿途流经崇州市、大邑县.于新津县境内注入岷江。在崇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