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与风筝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他不仅爱放风筝,而且是一位扎制风筝的行家。著名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部记录他数十年放风筝和扎制风筝经验体会的专著。这部书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图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戏曲家李渔,也是一位放风筝的高手。他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风筝误》。写的是詹氏两女,一美而才,一拙且陋,却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一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他说:“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起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  相似文献   

2.
孩子像风筝,父母就是放风筝的人,手里牵着风筝的线。如何适度地牵纵这根线,是放飞风筝的关键。如果父母一直拽住这根线不放松,那么风筝一定飞不高。你必须慢慢松线,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去发展,去尝试,去拼搏,这样才能让风筝越飞越高。  相似文献   

3.
金陵放风筝习俗溯源■林湖艺苑春秋白下艺文1997年4月,南京市江宁县成功举办了大型国际风筝节,各路佳宾云集,风筝蓝天竞艳。一时间,放风筝成为热门话题。放风筝是中国人一项古老的体育娱乐习俗,它是与春日踏青和上坟扫墓结合起来进行的。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  相似文献   

4.
潍坊风筝     
《文史月刊》2011,(3):2-F0002
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  相似文献   

5.
每逢秋天的时节,拉萨蔚蓝色的天空中,总是飘飞着大大小小的风筝。在那朵朵白云衬托下,这些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然交锋、忽然飘落的风筝,构成目光城特有的高空景观。放风筝是拉萨青年人最喜爱的活动,而风筝“打架”,是拉萨青年人普遍都爱参与的一项斗智斗勇的游戏,它吸引着许许多多看热闹的旁观者和来来往往的游客。笔者于六十年代末生活在拉萨,也曾积极地加入到狂热的放风筝队伍之中,亲自经历过风筝制作、风筝放飞、风筝交战等全部过程,充分体验了制作的艰辛、放飞的欢悦、胜利的狂喜、失败的沮丧。直至今日,斗风筝仍在拉萨市…  相似文献   

6.
拉萨风筝季     
索穷 《中国西藏》2014,(6):52-55
女孩:"这个图案是‘邦典’(彩色围裙)吗?"放风筝的大叔:"是的,普姆,现在你们都不围‘邦典’了,我只好把它送到天上去。"游客:"怎么没有看到女孩来玩呢?"卖风筝的大妈:"女孩踢皮筋,男孩的游戏是(放)风筝,一码是一码,串了就没有味道啦。"我:"可以拍摄这个风筝吗?"扎风筝的小伙子警惕地瞄一眼:"你不会是想做线辘吧?"闲汉:"哈喽!生意好吗?"百无聊赖的小贩:"这天儿风和日丽的。我们是做风的生意,没有风就没有生意略。  相似文献   

7.
在很久以前雪域高原就有许多民间广为流传的游艺,其中的风筝有它别具一格的特点。 按以往的习俗,放风筝的季节一般为每年的秋季中旬间,问一些老者就可知一二。为何认为秋天才能放风筝,因为卫藏地区这时风力  相似文献   

8.
资讯:国内     
《风景名胜》2013,(4):174-174
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山东省的潍坊市素有"世界风筝之都"的称号,4月20日至25日在这里可以见识到全世界种类最齐全的风筝,还可以见识到明清至现在的所有风筝佳作。整个风筝节期间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包括传统的民族花灯展览、展现历史戏剧故事场景的民族焰火、风筝音乐会、放风筝比赛、传统婚俗表演等。游客还可自制风筝,可以享受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  相似文献   

9.
时光退回到70年前的北京。每当大街小巷传来绵远悠长的叫卖声“菱角米来呦——”,在屋里“猫”了一冬的孩子们就乐了。他们知道,喝完香甜的腊八粥,盼了一年的风筝就飞来了。旧年腊月初八到新年清明,按照老北京的规矩,是风筝上市的季节。从货郎摊子上一个大子儿(铜钱)一个的“拍子”(俗称“屁股帘”)到24个子的“扎燕”,风筝成了上至皇族、外国公使,下至黎民百姓、黄口小儿的玩物。北京喜欢放风筝的人都知道“曹氏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我和妈妈大吵了一顿,所以我一时赌气跑出了家里,来到了小区。小区很大,我想:妈妈一定找不到我,让她急一急。我走着走着,看见小区里有许多人在放风筝,风筝可漂亮了,有喜羊羊的,有小燕子的,还有老鹰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吸引了我。我从口袋里摸出妈妈昨天给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彩色小鸟样子的风筝。我牵着风筝在草地上快乐地飞奔着。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把我的风筝线吹断了,风筝也随着风吹走了。我赶紧跟着风筝跑去。风吹得更大了,眼看风筝越吹越远,我已经快放弃了,这时,风停了,风筝也慢慢悠悠飘了下  相似文献   

11.
达娃 《中国西藏》2010,(2):70-73
“甲比”(bya vphur)——即风筝,意为飞翔的鸟。我们的童年对其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每到秋季,孩子们就沉浸在风筝之战中,久久不肯回家。拉萨的屋顶通常都是平的,且很多房屋建造时相互比邻,可以从这个屋顶走到另一个房屋的屋顶。因此在屋顶放飞风筝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地面上也可以找到许多空旷的地方放飞风筝。放风筝是老少皆宜的一项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2.
鹞子沟,镶嵌在清山绿水间的一个风光奇异、美丽无比的世外“仙境”,是近年来兴盛起来的一个旅游胜地,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绿色增长点。 鹞子沟,位于西宁市西北部、大通县东北部,距桥头镇十八公里、西宁市三十多公里,是由两条自北向东南海拔2450至4348米的平行山脉所组成。何为鹞子沟,窃以为,就因鹞子沟形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鹞子之故。的确,从远处眺望,夹在鹞子沟之间的这两座风光奇异的山脉,恰似一只从高空展翅俯冲的鹞子,因而人们称其为鹞子沟不足为怪。因为,在青海以某山的形状和传说而贯名的山不计其数,诸如大通的老爷山、娘娘山等。人们为什么把鹞子沟称做鹞子沟,我想不仅仅在于它的形状吧,也许鹞子沟也有不少动人的美丽传说环绕着。  相似文献   

13.
高原秋日的天空深遂而又幽远,一两只孤独的风筝在无垠的天空中放飞着快乐的心情。是呀,又到放风筝的季节,每年的这时候总能勾起孩提时的回忆。人到中年,每当看到天空中飘浮着风筝,总有一种浓浓的化不开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在草地上放风筝,因为没有风,风筝怎么也飘不起来。于是,我沮丧地站在那里,等待着风的来临。父亲走过来,问:“为什么不让手中的风筝飞起来呢?”“没有风,风筝飞不起来。”我说。“没有风?你自己不就是一股风吗?”“我自己就是一股风?”  相似文献   

15.
风筝与纸鸢     
正风筝,古称"鹞",又称"鸢"。相传,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制作。墨子"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称为"纸鸢"。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由此可知,不能发声的称"纸鸢",能发声的称"风筝"。  相似文献   

16.
风筝作为一项休闲娱乐活动,尤其是在开封这样一个休闲氛围的古都,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开封缺乏对风筝相关的节事活动以及风筝文化的开发,还只是市民自发的一项小规模活动。但这个"小规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可作为一项资源来进行开发。本文从将风筝作为开封旅游的补充与提升角度,谈一谈开发的相关对策。一、开发背景开封作为一个古都,有着闲适恬淡的独特历史遗留之风。在开封老城区内,一年四季都有市民在放风筝,年龄从几岁到几十  相似文献   

17.
朱工 《旅游》2005,(4):59-63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 风筝和火箭。"中国人最开始做风筝的时候肯定没想这么多。墨子最初制造木鸢放飞上天,可能完全 出于好奇;后来老百姓觉得把个东西放上天,肯定能把身边的倒霉事带走。千百年演变下来,人们 越来越喜欢这个东西,因为他放飞天上。声音似筝,所以就叫它"风筝"。但是,山东潍坊人又把风 筝向前发展了一步,他们让风筝不但好玩,而且好看。从明代至今,一个个小小的风筝上融入了潍 坊人几代人的聪明和辛苦。  相似文献   

18.
正春天悄悄地来了,泥土开始松动变软,干枯的杂草下面冒出了嫩芽。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我打开窗户闭上眼睛,沐浴着春光,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明故宫放风筝。我们一路小跑,春风像妈妈的手掌一样轻抚着我们的脸庞,舒服极了。到了明故宫,性急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风筝就跑,一边跑一边不停地放线,一拉一松,风筝飞上了蓝天。天  相似文献   

19.
小说《追风筝的人》有个如《百年孤独》一样的开头,"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12岁。"最后,阿米尔从阿富汗救回哈桑的儿子,带他放风筝,终于说出了那句山盟海誓一般的结局: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为你,千千万万遍)。昨天合同法课上请学生讨论,婚姻是合同吗?桃园结义呢?《联合国人权宪章》  相似文献   

20.
找“朋友”     
正一年四季,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这里,悄悄地,悄悄地,跟我们玩捉迷藏。可是,春天在哪里呢?我知道,春天就在孩子们身边。还记得冰心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只拣儿童多处行"吗?孩子是天真的。看,那片草地上已经坐满了孩子,有的跑着,笑着,有的在放风筝,仰望天空,风筝已经数不胜数!顿时,天空变得五彩斑斓,孩子们为天空增添了色彩,原来,这就是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