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2月3日,圆明园管理处带着一份“圆明园数字互动体验中心”招商项目表,出现在2008年北京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上。他们计划,在圆明园遗址绮春园内:修建一座大型体验中心,包括120度、360度环幕影院和4D动感影院,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一个虚拟的圆明园,项目耗资1.29亿元。  相似文献   

2.
圆明园旧景     
正2016年9月,一组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特摄于I 860年的北京城照片在英国拍卖。专家推断这些照片应为圆明园的旧景。就在这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掠圆明园。这组旧景照应是摄于焚掠之前。圆明园,是一个让无数国人魂牵梦萦、又不免心中一痛的地方。当年圆明园的原貌到底是什么样的?恐怕早已无人能准确、细致地说清。1/圆明园的一处角楼。2/圆明园的一处石牌楼。3/圆明园内的香炉塔。4/未被烧毁时的圆明园的一栋古塔。  相似文献   

3.
要砾闵 《世界遗产》2012,(4):117-119
2009年10月与2012年7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对圆明园遗址公园游客进行的两次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游客支持圆明园申报世界遗产,反映了公众对圆明园遗址保护的态度(本刊今年秋季号已刊出)。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圆明园学会会长刘庆柱提交了"圆明园遗址亟待加强保护、管理,积极进行申遗"的提案。2012年10月18日,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2周年,中国圆明园学会在北京举办"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中国圆明园遗址"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3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逾80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再次发出应尽快启动圆明园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呼吁。现发表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通过他们对圆明园历史人文价值的解读,对遗址保护与管理的建议,对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行性分析,以冀引起社会各界对圆明园遗址未来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星 《文史精华》2010,(11):55-60
<正>一北京城西北部,圆明园的一角,有一个烈士公墓,三一八惨案牺牲的烈士们就葬在这里。在荒烟衰草中,这座公墓静静地伫立着,已经有84年的历史了,它承载了民国史上一段触目惊心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正《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圆明园》在人们的印象中,圆明园是一座华美的帝王园居游憩之地,但实际上,它也是重要的听政理政之所。比如,"正大光明""廓然大公"等日常办事场所的命名;再如,《圆明园匾额略节》记载的"所其无逸""天君淡寂""审几慎独""自强不息"等匾额,几乎均为勉励君主勤于政事的座右铭。"乾隆全年有168天驻跸  相似文献   

6.
《神州》2010,(9):9-9
1860年,圆明园遭遇大劫难,一把大火让曾经的万园之园变得面目全非。1873年,德国摄影师恩斯特·奥尔末用影像记录下了这一座残园的景象,聚焦了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而这些照片也成为目前所知的、距西洋楼建筑群原貌最近的影像。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为了这个特殊的纪念,8月3日,“残园惊梦一一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展。这组圆明园最早历史影像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2014,(5):120-120
2014年3月27日,由北京圆明园研究会、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与凤凰网城市频道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CHCD)论坛”在圆明园正觉寺大殿举行。这是北京圆明园研究会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公开活动,国内外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遗产地管理者、数字技术专家以及公共媒体,  相似文献   

8.
刘阳  杨翊 《中华遗产》2009,(2):100-121
公元1709年,康熙皇帝正式为圆明园赐名,从此,这座以辉煌和奢华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有了响亮的私字。圆明园又是多灾多难的,她像一块美丽的丝绸被贪婪的入侵者一次又一次地撕扯着。今天,我们只能在废墟中感叹历史的残酷,缅怀和追忆这曾经的世界奇迹。虽然经过一次次的努力,渴望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遗珍破镜重圆,然而圆明园存世文物沧桑复杂的遭遇,使得它们无法踏上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9.
前言一九八一年八月,已故北京图书馆制图专家金勋先生的后人,将金先生生前所收藏的一批《圆明园图》交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批旧图是以《圆明园图》为主,其中还夹杂一部分东、西陵和北京城郊园林名胜图,此外还有金勋所临摹放大的《圆明园图》以及建筑彩绘图样等。  相似文献   

10.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掠走了12座青铜兽首,致使国宝流失海外140多年。虽然目前已有5座铜像经各种渠道回到祖国,但圆明园和这12座青铜兽首像,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代表,因此,出现在今年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掠走了12座青铜兽首,致使国宝流失海外140多年。虽然目前已有5座铜像经各种渠道回到祖国,但圆明园和这12座青铜兽首像,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代表,因此,出现在今年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许多小型军事类博物馆藏有圆明园文物,他们是当年英军带入伦敦的战利品。本文简要介绍其中的部分圆明园藏品,讲述了这些文物的入藏历史,其背后的"军人荣耀"以及展藏困境。一八六○年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英法联军洗劫了北京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十天后,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爵士(Lord Elgin)一声令下,英军放火烧园,四千八百余人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鼎盛时期,有所谓"圆明五园"之说,即圆明园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和春熙院这五个御园。其中,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所在位置,学界无甚争议。熙春园经清代园林史专家张宝章、苗日新的考证,其位置在今清华大学范围,已成定论。唯有春熙院究竟在哪里争议较大。春熙院,在乾隆朝以前是一座赐园,名淑春园。目前发现的历史记载,最早是《钦定大清  相似文献   

14.
<正>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经过雍正、乾隆两朝的大规模兴建,以及后来嘉庆、道光和咸丰皇帝的相继增建,成了一座景观组群多达一百余处的辉煌壮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设计与修建不仅模仿了自然风光,蕴涵了宇宙模式,还借鉴了古人的诗情画意,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引进了西方的园林风格。当然,园内各式各样的建筑中还充盈着不可计数、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不幸的是,这座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朝鲜使臣的圆明园经验为主,探讨朝鲜士人圆明园印象的演变,同时分析圆明园由盛至衰的过程对朝鲜的影响。乾隆四十七年之前,朝鲜使臣未能亲眼目睹圆明园辉煌的一面,仅凭自己所持有的"小中华"意识以及儒家的观念,将圆明园视为"阿房"一样的皇帝娱游之地。而从乾隆四十七年开始,他们参加圆明园的礼仪活动,亲眼目睹圆明园宴会的辉煌,感受到了当时的乾隆盛世,此前"游戏之所"的印象被打破,并从圆明园中看到了"太平文物之盛"。但到了咸丰十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毁坏,昔日朝鲜使臣眼中盛世象征的圆明园已呈现出衰象。  相似文献   

16.
<正>1860年10月,圆明园毁于英去两个强盗的烧杀抢掠。13年后的一天,有一个叫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的德国人邂逅了圆明园,这一次,他手里拿的不是长枪利刃,而是可以记录历史的照相机,他不经意地按了几下快门,却为我们留下了目前所知圆明园被毁后最早的影像。奥尔末十几岁时来到中国,1872年始在北京海关任职。在日记里,奥尔末如此回忆西洋楼:"如彩虹般绚烂……映入你眼中的是装饰物丰富而动人的色彩,浸润在北京湛蓝色的天空里,随着  相似文献   

17.
正3月27日,北京圆明园,一场聚集了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指导者、文化遗产地管理者以及公共媒体、数字技术专家等人士的高端沙龙,在正觉寺大殿举行。这次沙龙由北京圆明园研究会、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与凤凰城市共同举办。沙龙上半场的核心议题是透过圆明园审视遗产保护行业的现状和问题。作为集文化、历史、景观价值于一体的著名景区,圆明园遗址公园吸引了大批慕名前来的国内外游客。在一段拍摄于圆明园内的游客访谈短片中,不同身份、怀着不同想象而来的游客,表达了他们在圆明园收获的不同感受,也述说了他们心中对  相似文献   

18.
日落圆明园     
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园林,一座独一无二的皇家禁地。一个帝国的兴盛和衰亡,帝王的快乐和悲伤,皇家的痛苦和荣耀,民族的光辉和耻辱,都铭刻在这块独一无二的土地上。在暑去秋来之际,随着电影《圆明园》摄制组再次走近圆明园,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利用蒙太奇的思维方式,重温历史的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19.
<正>道光皇帝与慎德堂据刘敦桢著《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载:"道光十年,就怡情书史附近营慎德堂,三卷殿为寝宫,旧制始为稍变",据查"怡情书史"位于圆明园中路,九州清晏西侧,九州清晏为一组大建筑群,联同东西两侧建筑,为帝后嫔妃在园中的居住之所。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  相似文献   

20.
《中华遗产》2014,(10):74-81
夏宫,是外国人对圆明园的称呼。1873年,这座夏宫已经沦为一片废墟,尽管一直有士兵把守,但早已力不从心。这一年,在大清海关工作的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与朋友一起从守卫稀松的东北角进入夏宫,用相机记录下了那时的圆明园。这座辉煌不再的皇家园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它的建筑是中西结合的“最极致的样本”,还因为其中使用了大量他喜爱的琉璃做装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