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虽然对牵连犯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了,各国的实践作法也各有千秋,但牵连犯是否应独立成为一种理论来研究,现在看来似乎值得商榷,当然由此引发的牵连犯存废之争也还在继续激烈进行着。通过对牵连犯保留论者驳斥废除论者的理由进行再驳斥,能肯定牵连犯已没有在理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必要,但同时也不能否定现实中存在的具有牵连关系的现象存在,对此,应该按有法律法规的,从法律规定;无法律规定的,依法官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2.
李雅琴 《攀登》2009,28(2):111-113
判决理由是联结案件事实和判决结果的纽带,它为判决结果提供事实和法律依据。判决理由阐释是否充分,关系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认同。把“法官后语”的内容置于判决理由之中,实现情与法的相互交融,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使当事人在受到法律教育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使判决有情有理,更易于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3.
制度设置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以关于惩戒“包二奶”的讨论为例,“道德派”强调自由与隐私权,主张“把道德的东西还给道德”,“法律派”认为,道德无力时应用法律规范。以成本分析法看,自由与隐私权是社会性的,在家庭仍有社会成本与收益效应时,“包二奶”应得到惩戒,道德惩戒的成本低廉,但在陌生人社会作用有限,法律惩戒成本稍高,但收益可靠。  相似文献   

4.
"铁道游击队"举世闻名。徐广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参与创建了"铁道游击队",并为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胜利了,而徐广田改变了革命立场。  相似文献   

5.
聚谈,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自由主义反对派运动组织,也是俄国自由主义运动家们建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聚谈"作为俄国自由主义运动迈向政党的第一步,在俄国自由主义运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当时的俄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充分意识到托马斯·霍布斯的政治理论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霍布斯的国家理论和自由理论,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两大概念——"国家"和"自由"——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斯金纳认为,霍布斯在阐述他的国家理论时,把国家的权威与国家行为主体的权威明确区别开来,这一论断使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趋向成熟,并得以延续至今。霍布斯把臣民的自由称为法律的沉默,自由只取决于法律的数量,而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任何关联。在斯金纳看来,霍布斯的这种自由理论显然是一种消极自由概念,这种消极自由概念在当代的政治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的变法思想,说明了人事和天事各有其自身的运行、变化、发展的规律,异常的自然现象并不可怕;要因时制法,法要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人言有好有坏,对待的态度也有两种,一是采纳,二是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8.
《世界》2009,(7):25-25
热点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终于重获“自由”了!2009年7月4日起.纽约著名旅游景点自由女神像将再度开放其冠顶眺望塔。这是自9·11事件以来.因安全原因“闭关”近8年的自由女神像冠顶部分首次重新迎客。  相似文献   

9.
《神州》2012,(29):3-I0001
自由是感觉不到的。这就是深刻的格言。感觉不到的就是“无”,就是无为。我们能感觉到的是不自由。当我们说自由时,说自在时,是因为我们还感觉到不自由、不自在。或者,起码是我们曾感觉到过不自由、不自在。感觉到自由了,自在了,那是因为还残存着些微的不自由,不自在,至少还有着不自由、不自在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问:2013年11月11日,设在海牙的国际法院针对其1962年"柏威夏寺案"的判决,又做出一个解释性判决,确认:"柏威夏寺周围的土地"属于柬埔寨领土。那么,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国际法院又是什么样的机构,它有什么样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高帆 《黑龙江史志》2013,(15):125-126
雨果·格老秀斯(1583—1645)是荷兰人文主义法学家,因其开创了"以国际法来制约国家间的战争"而被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在1609年发表的《海洋自由论》是西方法理学与政治哲学史上第一份以"海洋"为主题的严肃思考。本文从格老秀斯生活的时代、荷兰与葡萄牙海战纠纷来分析《海洋自由论》产生的起因,并对其内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把"自由"一词解释得浅显易懂,他说,"自由,至少意味着这样的权利:别人不想听,你照样可以说。"这是一种文学性的表述。意大利著名学者布鲁诺·莱奥尼对"自由"的定义则是:"自由是、并且可能首先是一个法律概念,因为自由必然涉及一整套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对"自由"  相似文献   

13.
方辉 《南方文物》2010,(2):68-72,67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文字来自于现实中的事物,用实物解读文字是有效的方法。方辉《说"雷"及雷神》一文可谓以物解字的代表作。甲骨文中的■(申)字,先前的学者大多都认为是闪电的形状,并以此为基础考释相关文字。方辉:《说"雷"及雷神》认为所谓"■"(申),为雷公的侧视形象,由此推论甲骨文、金文中的"雷"字乃像雷公击鼓之形。雷公的原型为猴,而猴与申字相联。作者利用大量考古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了缕析,将申、雷(公)、猴之间的联系,从商代卜辞到秦汉典籍、图像,一一罗列出来,做出了可信的分析和推论。在古代文献中,雷神的形象变化较多,鸟、猪、熊、龙等都曾作为雷神形象出现。但雷公为猴形的记载很多,民间流传也很广,《酉阳杂俎》描述雷神"忽骤风雨,有物堕如玃,两目睒睒。"《客中间集》也说"霹雳之中,亦有物焉,其形如猴而小,尖嘴肉翅,雷收声后,亦入蛰。山行之人,往往多于土穴中得之,谓之雷公"所以,将申、雷公与猴联系在一起十分可信。雷神在历史早期的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随着宗教信仰和神灵系统的发展,雷神地位逐渐下降,但商周时期雷神地位依然十分重要。商周时期大量云雷纹,大家虽然相信其中含有宗教方面的意义,但都提不出具体的解释。如果方氏的结论成立,那么对于认识商周信仰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延续唐、宋之制,元代国家对涉及违律为婚和义绝的婚姻予以强制离异,但在具体规定上产生了明显变化,其解决婚姻冲突、救济婚姻双方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实践中,判决离婚并不是国家对民众婚姻的单方面干预,民众往往主动寻求官府对婚姻进行判决。作为司法者的官府,则希望在"厚风俗"的同时能够"免词讼",通过法律宣传、民间调解以及提高司法效率等措施减轻诉讼压力。在具体的判决中,官府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法律规定判离,有时会出于现实的考量断以"已婚为定",体现出"法意"与"人情"的衡平。判决离婚所展现出的这一图景正是元代官、民法律实践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正商周时期的祭祀、分封、宗法、礼仪等皆依制度而行。起初人们将制度称为"制"或"度"。"制"之本义为裁断;(1)"度"之本义为度量,引申为度量之标准。(1)将两者合而用之,"制度"即表示裁断之标准,包括法令礼俗等多重内容。大而言之,国家机器、统治权力的运作皆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小而言之,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人际关系及个人言行,也要受制度约束。制度之出现甚古远,但"制"、"度"、"制度"等概念的抽绎和形成则经历了较长时段的发展。后人言"黄帝始作制度",(2)或言禹、汤、文武的小康时代才"设制度",(3)正可以说明"制度"观念的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6.
清朝命案刑科题本的近代读者,不得不佩服清代县长调查和审判命案时所表现的勤勉和称职。因此,从县长的立场来看,审理每一件命案不仅要有效率,同时也必须兼顾人道的考量。本篇文章分析四件因为「护亲情切」而杀死人的案例,充分显示县长如何运用娴熟的技巧,把明确及不明确的案情片段结合起来,做出既符合清代法律规定也顾及当时道德标准的判决。官僚体制为求效率,在执行律法时似乎会和儒家的仁义道德产生矛盾。但作者认为,清代处理命案的法律制度,已足以解决该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司法判决中习俗的考量和适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焕银 《民俗研究》2009,(2):173-186
与习俗的一致性深刻影响着法律的实效性。在司法判决中考量和适用习俗,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法律和填补法律漏洞,而且可能得出合法允当的判决来。因此努力提高习俗和法律之间的一致性符合我国法治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习俗和法律乃是有自身运作逻辑的不同规范系统,在具体个案裁决中习俗因素的考量并不见得就能得出允当而又具有社会可接受性的判决来,通过习俗理解法律最好不要一概而论才好。  相似文献   

18.
滕星妤 《沧桑》2014,(5):70-72
庄子"逍遥游"传达的自由精神引起许多人的遐想,并由此引发人们对自由的思考与追求。该文从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出发,阐述政治、人性欲念两方面对自由的束缚,进而探寻如何超越外物,在现代社会追寻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仁学"诞生在"礼崩乐坏"的先秦时代。是时,各个军事集团相互征伐,先贤所作之"礼"彻底崩毁。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站在维护本集团利益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仁"的伦理规范,这套规范以"爱人"为核心,包含了忠、孝、节、义、恭、宽、信、敏、惠等诸多方面。孔子"仁学"的提出是与维护"礼"分不开的,在探索"仁"与"礼"的结合点这个过程中,孔子以"仁"释"礼",将外在的"礼"内化为世人内心的规范——"仁",这在是先秦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创造,对当时乃至今天仍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匜》是西周后期的重要彝文,多被认定为一件司法判决书。该文虽然涉及争讼,但其性质并非法律判决,而是周代权贵基于诉讼行为而对于"委质为臣"者(牧牛)的训斥。牧牛遭受重罚,并非无"理",而是违背了"委质为臣"者所应遵守之"礼"。此铭对于认识西周后期的法律观念以及礼法关系演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