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希军 《安徽史学》2017,(6):111-115
1930年代,安庆人力车业兴盛,车辆数和从业者逐年增加,已达饱和状态.人力车夫经营性质略分为租车、私车、私人包车三类,故而收入不等,总体普遍好于务农.这是人力车夫源源不断的主要动因.人力丰行业实行多头管理,工务局发放营业执照和日常检查,公安局发放号牌,财政局收取车捐.人力车夫问题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进城务工与留乡耕种的收入差异,最根本的还是城市交通的落后为人力车夫提供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
难民,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战争因素,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成为当时中国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陷区的难民涌入。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难民转移方案。在其难民转移方案中,贵州因其在祖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国民政府所器重。国民党贵州省政府亦响应国民党中央的号召,采取因应举措,积极从事难民救济活动,以缓解因难民增多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期间,作为贵州官方赈务机构————贵州省赈济会,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的队伍之中,为推动抗战时期的难民救济工作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以抗战时期贵州省赈济会及其赈务活动为中心,对贵州难民救济活动的特殊背景、贵州省政府的因应举措、难民救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等方面试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力车,是一种用人力挽拉、供人乘坐的单座车辆,据传是由日本人高山幸助在1870年首创。19世纪末人力车被引入广州后.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当时广州的人力车有6000多辆.人力车夫达13000多人。幄管人力车已于1949年后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作为清末民国时期广州早期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本文拟以民国时期广州的人力车夫这庞大职业群体为对象,对他们的来源、生活、婚姻家庭等状况,以及他们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1953年春,江苏省苏州市发生的人力车夫骚乱事件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因素是难以尽快解决的就业问题。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事件虽得以快速平息,但因就业问题难以解决而引起的社会紧张局势并未明显缓解,以加强控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得以确立。从对1953年苏州市人力车夫事件的措置中,可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是:突发事件出现后,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采取断然措施,尽快将混乱局面稳定下来;在后续措置中,要尽量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平时工作中真正关心和体谅群众的具体疾苦,妥善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也应该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并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将其不满情绪消解于萌芽状态,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王煦 《文史天地》2014,(7):39-42
1929年10月22日夜,数千愤怒的人力车夫冲上北平街头,疯狂捣毁有轨电车,打伤电车工人,一时震惊了故都。(详见本刊2014年第4期《1929年北平人力车夫捣毁有轨电车事件》)虽然事件本身在次日就基本平息,但其后续影响却持久而深刻。它就是一座分水岭,令很多人物的命运和关系都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有梦想,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彻底失败,最后成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祥子自身固执倔强、个人主义的性格,有与虎妞的错误结合,也有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的济贫恤穷行政:宋朝社会救济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朝社会救济事业发达 ,救济范围空前广泛。由于传统农业经济的季节性波动 ,使得宋朝的济贫恤穷行政往往呈现出季节性特征。内容主要包括春夏两季的医疗救济、冬季的饥寒救济和春季匮乏的救济。这些救济事项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史上处于较高水平 ,但仍属于传统的被动性的救济。这是宋朝以至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一般特征 ,也是与现代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主动性救济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与现代社会救济相比 ,宋朝社会救济仍未脱离传统社会救济的统治者恩赐性质 ,但在救济属性上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即更为注重救济的实效性 ,而非救济的象征性。如果说以先秦时期为代表的社会救济传统更多属于“礼”的范畴的话 ,则宋朝的社会救济无疑更多地属于制度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王金环 《神州》2013,(17):20-20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有梦想,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彻底失败,最后成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祥子自身固执倔强、个人主义的性格,有与虎妞的错误结合,也有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苦禅     
《纵横》1999,(3)
李苦禅(1899—1983),山东农家子弟,曾以人力车夫的辛劳与留法勤工俭学会的机遇,步入了中国最高艺术苑地,成了中国大写意绘画史上继明代徐文长、清代八大山人之后的又一位写意画宗师。他尤以侠义之躯投入中共领导的北平地下抗战,在中华丹青史上留下了罕见的浓浓一笔!他的名言是:“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理事和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0.
《神州民俗》2008,(4):8
1925年9月30日深夜,广州市东堤的警察局突然被几十名人力车夫包围,值班的警察被一顿乱打。市政府急忙派人前往驱散,后经了解得知原来是事发当天,有个车夫拉车时,因为没有按照规定路线行走,被一位姓林的警察带回警署处罚。  相似文献   

11.
正1918年1月15日的第4卷第1号《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叫《人力车夫》的新诗:"车子!车子!"车来如飞。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  相似文献   

12.
鲍梦隐 《民国档案》2011,(3):128-135
黄河决口给黄泛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抗战期间无论地方政府还是民间社会,多次吁请堵口.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视黄河堵口为复兴黄泛区的首要举措.黄河堵口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民工,进行善后救济.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与善后救济总署制定了详尽的工赈计划.这些计划在堵口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不仅达到了善后救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前。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在政府层面往往带有应急的色彩。大多是在面临严重灾患的情况下.政府为安抚民心、防止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对受灾地区进行抚恤救济.因而缺乏一种常态的政策考虑。近代以后,在基督教会进行社会救济的影响之下.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有所发展。政府的社会救济也由一时的救急之策变为一般的政策实施,而且救济的理念和模式也实现了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1949-1956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和华北人民政府关于社会救济工作的统一部署,天津建立健全了社会救济管理机构,出台了职业介绍、以工代赈、生产自救等一系列社会救济政策.通过这些救济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天津在增加城市就业、消除贫困人口、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会救济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岳谦厚  杨曦 《安徽史学》2018,(2):119-127
善后救济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战争结束之前筹划的一项重要事业,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遗留下来的黑暗中的一次短暂的闪光"。抗战胜利之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中国境内的战后救济工作正式启动。然而随着中国内战危机的不断加剧和战争的全面升级,中共解放区的善后救济活动在表层上似乎仍是一种简单的国际施救行为,实已深深地渗入了国共双方的政治角力,乃至演变成一场激烈的民心争夺战。至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所主张的"非政治性"救济原则,亦自然不会为国共双方无条件地接纳,其效不难想见。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晋绥察分署在中共解放区的救济活动,则非常典型地彰显了这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抗战时期的难民收容所,是专门收留救助战争灾民的慈善福利机构,由政府救济机关及中外慈善团体和社会组织协同开办,是中国战时社会救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存在与抗战进程相始终,虽具临时性、被动性,但其形式简捷灵活、数多量广,较为有效地救济了上千万难民。本论述了战时难民收容所的建立、数量与规模,以及特点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央提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对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18.
邓广 《安徽史学》2021,(4):96-106
1948年春山东解放区发生严重灾荒.此时,中共山东省政府也财粮紧张,山东解放区陷入"国困民穷"的境地.中共华东局自2月底将救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心,前期通过"以工代赈"为代表的政府救济,缓解了灾情;后期在政府财粮不足的情况下,又通过发动普遍的"民间互济",较好地完成了救灾.成功救灾背后反映的是中共对自身组织和农村社会的强力掌控.在救灾的同时,中共也改善了此前紧张的党群关系,山东解放区得以继续为战争提供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援.  相似文献   

19.
抗战八年,蒋经国主政赣南六年,期间推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新赣南"运动,社会救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蒋经国在赣南开展社会救济的全过程,了解蒋经国的民生理念,窥探蒋经国"建设新赣南"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整体衰败,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所谓"救济农村、复兴农村二语,渐已蔚为时代潮流……国家内政,除以农村为全部施政之对象外,更有何事急于此者!"①1933年是"农村复兴"思潮事功显见的一年,以国民政府行政院之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成立为标志,"举凡政府机关,有识之士,无不以此为当务之急"。②此后,整个知识界和政界的热议主题无不以"复兴农村"为旨归:"一九三四年中国学术界所贡献于农村问题者,可谓空前,时髦所至,人人以谈农村问题为荣,一变从事憧憬都市文明之正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