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建设省情数据库 ,已成为方志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 ,要建设省情数据库 ,对于工作条件简陋 ,经费历来紧张 ,特别像四川这样地处祖国西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地方志人来说 ,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立足自身实际情况 ,加快省情数据库建设 ,构建新世纪地方志事业快速发展的战略高地 ,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面向未来建设省情数据库 ,构建地方志事业战略发展高地1 999年底 ,我省数据库建设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我省大规模修志即将告竣 ,续修新志尚未全面展开 ,为省情数据库建设提…  相似文献   

2.
省情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张朝胜省情信息同一个省的自然、人力、财力等一样,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充分利用省情信息资源能有效地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使各项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促进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省情信息具有参考、情报、认识、知识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省情宣传教育略论张朝胜省情宣传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对于激发人们的爱乡情怀、增强人们的省情意识、开发利用省情信息、促进本省建设事业的发展、扩大本省的国内和国际影响,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省情宣传教育能提高全省人民对省情的认识水平,激...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十四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全省五千万人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振兴中华、建设安徽、实现四化,正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从事着辛勤的劳动和认真的探索。我省的经济建设要达到予期目的,必须从我省的实际出发,根据安徽的省情,制订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而走出一条适合安徽省情,具有安徽特色、速度比较实在、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2017,(4):35-35
2016年12月,《山西省情报告(2016)》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蓝皮书是继首部《山西省情报告(2014)》蓝皮书、《山西省情报告(2015)》蓝皮书之后推出的山西省情智库丛书的第三部。《山西省情报告(2016)》蓝皮书,以上年度为时空单元,以研究年度时空范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总体状况和区域状况的现实省情、与全国和周边省区及中部省份发展比较的省情为重点,兼及地理历史发展变化累进的地理省情、历史省情。  相似文献   

6.
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聂华林  赵超 《人文地理》2003,18(4):32-36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结构,具有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变化的趋势。本文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要素的角度详细的考察了甘肃城市体系、交通体系和经济集中区的情况。其次,重点分析了甘肃经济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问题,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最后,通过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甘肃具体省情相结合,提出了甘肃"大十字"经济空间结构的发展战略,同时分析了实施这种发展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金友 《攀登》2012,31(1):101-103
如何实现三江源地区的生态良性演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青海的省情看,不应该是单纯地禁牧、限工限农等消极的保护,而应该按照尊重文化、保护生态、保证民生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建龙 《攀登》2002,21(2):84-87
青海的省情特点决定了它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对并还将对青海经济和社会产生全立位、整体性的影响,只有发挥相对优势,克服不利因素,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走特色经济之路,青海之有可能走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卢海 《攀登》2000,19(4):93-9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舆论宣传支持。做好青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立足省情,注重青海实际,突出地区特点和多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中,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通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战略方针。这是一个从云南省情出发、符合云南实际的发展战略。在实现这一发展战略中,地方志具有其它资料不可替代的提供地情信息的作用。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情信息资料库,具有“纵向深,横向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乃明  王伟  毛芸存 《攀登》2005,24(3):73-76
科技创新作为科学技术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科技进步的前提和核心.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车头和第一推动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培育新的优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李诸平 《攀登》2005,24(5):60-62
领导者应树立以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为内容的新领导观.牢固树立这样的新领导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的科学发展思想历经四个阶段的演进,包含经济发展与全面发展、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等思想,为科学发展观阐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等思想内涵作了理论准备。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是在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虹  佛永莲 《攀登》2006,25(2):20-23
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内容决定了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占彪 《攀登》2011,30(2):55-5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体现,不仅表明了党的宗教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还赋予了宗教工作新的内涵,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宗教、准确而科学地判定我国宗教发展的历史方位开辟了新的视域,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将会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6.
孙肖远 《攀登》2007,26(3):44-47
为了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上,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理论创新成果。分析其深刻内涵,利益协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面对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的利益结构分化趋势,利益协调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它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李学军 《攀登》2009,28(1):59-61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与进步,是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结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必须在全社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产业、完善生态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姚广才 《攀登》2010,29(2):123-126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基层文化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要充分认识基层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时期新阶段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抒望 《攀登》2010,29(3):21-23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新诠释,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责任,标志着惠及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将跃上新台阶,预示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了更高的目标追求。"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泽元 《攀登》2008,27(1):19-2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本文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才是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公平观,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