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丫米  林川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9,(7):96-109
“莫吉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中国人游刃有余使用的筷子,在西方人的手里却难以驾驭,而西方人惯的刀叉,其最早诞生地却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筷子的历史     
正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的婚庆礼仪中。成双成对的筷子意喻"和和气气","和睦相处","快快乐乐",缺一不可;齐头并进、相互协助的精神,更是对中国传统爱情天长地久、矢志不渝的体现。从最早  相似文献   

3.
收藏筷著15年,在北京、上海、长沙、南京、北戴河等地办过展览,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等节目也介绍过我的千双名贵藏筷。但知道我集藏筷笼者甚少。 筷笼,山东称“箸笼”,江南称“筷筒”,这是一种装筷的容器。对我这个藏筷爱好者来说,它好似刀之鞘、箭之囊。我每次外出,总忘不了寻筷求笼。前几年我独自去天台国清寺旅游,在长途汽车上和身边老农攀谈。当他知道我在搜集筷笼时,即告知村上有不少老古董可供选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是大众的传承文化,有着淳朴清新的野味。在色彩斑斓的民间文化艺术的百花园里,受祖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浸染滋润,民间民俗器物便显得十分丰富,可谓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随着当今民间业余收藏活动的持续猛涨,热度在逐渐开温,民俗器物的收藏便以其厚重的民俗之内涵研究价值,愈益受到许多收藏有识之士的青睐及注目,下面的几位便是众多民俗收藏家中的佼佼者。 筷箸收藏家蓝翔 原《采风报》编辑蓝翔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筷箸收藏家。引起他收藏筷子兴趣的是1972年的一则报道。当时周恩来总理设宴招待尼克松总统,宴会结束时,其使用过的一双筷子被在场的一位加拿大记者装进了  相似文献   

5.
《神州民俗》2006,(12):18-19
中国人使用筷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的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编按]  相似文献   

6.
正目次一"集箸"、"集箸言"复原二"集箸"、"集箸言"的性质三结语包山楚简于1986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二号墓。墓主是担任楚国左尹的邵佗~([1]),发掘报告推断其下葬年代为公元前316年~([2])。出土的文书简中有被称为"集箸"、"集箸言"。"集箸"共13枚简(简1-13),长64.7-69.56、宽0.7-0.9厘米。"集箸言"共5枚简(简14-18),长64.2-69、宽0.5-0.9厘米。均出自墓北室中部靠北壁偏东。学者对"集箸"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正>青铜器画中出现的青铜器有鼎、炉、等器形,比较特别的是在香几上放着的炉瓶三事(图二十二)中的簋式炉。《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道:"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炉瓶三事指焚香用的香炉、香盒和箸瓶。画中女子手中拿着的是香盒,她正从中拈取香料,另有香炉一,箸瓶一,瓶中有香箸和香铲,与《入跸图》可相互对照(图二十三)。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展览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职责,其作为艺术文化窗口,通过特别策划能够很好的促进古今文化交流,使人们与文物、艺术更好进行沟通与对话。筷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着极为深远的文化内涵,本文以辛亥革命纪念馆与旅顺博物馆合作的"筷意生活——中国箸文化展"为例,通过展览主题筷子背后凝结的文化寓意,以及主题展览活动的策划,且从展览时间、空间到活动这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博物馆展览发挥的对话功能。以此为博物馆展览研究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目次一职官二社会等级三史事丛释包山楚简中有一些战国时代楚国的法律文书,原文篇题有《集箸》、《集箸言》、《受期》、《疏狱》等。文书内容十分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楚国社会的生活场景。笔者研习略有所得,列叙于下,敬乞读者赐教。一职官(一)新官与新造包山楚简《集箸》云:  相似文献   

10.
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至7世纪是日本历史上的古坟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当时的中央政权所在地为中心逐步地在全国各地营造起许多巨型古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集中在古坟文化前期出现的前方后圆型坟。暑墓古坟即是其中之一。箸墓古坟位于奈良县樱井市大字箸中,在奈良盆地山麓南半的古坟群中最接近南端,属于箸中·茅原古坟群中的一基。箸墓古坟的主轴全长275米,后国部直径150米、高29.4米,前方部幅宽128米、高16米。由于尚未进行考古发掘,古坟的内部结构不明。根据日本学者迄今调查的结果来看,古坟的表面曾…  相似文献   

11.
蒲朝府 《神州》2012,(18):153
箸与筭是六博的重要博具,应该把二者区分开来,明确其不同作用。投箸对行棋甚至胜负有重要影响,其中"五白"特别受博者青睐。筭相当于筹码,为计数工具。本文力图对箸、筭方面长期存在抵牾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说筷     
冯雁 《南方文物》2004,(2):96-99,122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以筷为食的母国。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笔者试图介绍和探讨我国古代的筷子。  相似文献   

13.
正《韩非子·喻老》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商纣时的贤臣)怖。"这是所能看到的使用筷子的最早记载。纣是商朝的末代君主,距今3000多年,他已使用精美的象牙筷子(象箸),可见筷子的产生早有年头。从"箸"(又写作"筯")的字形看,早期的筷子是由竹木做的。纤细的竹木筷子要保存下来不容易,所以发掘古墓,已经找不到太早的竹木筷子实物。在被誉为"199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苏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42  相似文献   

14.
买新竹筷时,上面的标签很难撕下,用手抠会抠得脏脏的,如果先把它放在冷冻库内,冰过后再  相似文献   

15.
刘言 《中华遗产》2010,(10):160-165
井,象什么形? 从古至今,要说字形上变化最少的字,“井”字得算一个,两横、一撇、一竖,写了三千年,看了三千年,也用了三千年。那一眼圆而深的井,留在很多人对古老村镇和家乡的记忆中。然而方方正正的象形字“井”怎么会像那圆圆的井口?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就连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都是有讲究的。筷子在古时称为箸,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  相似文献   

17.
乐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乐器的制作与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就用骨、石、陶、铜来制作乐器。现在所见的有陶埙、骨埙、石埙、石磬、铜鼓、铜铙等。乐器的制作,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有“八音”之称,即金、石、  相似文献   

18.
东莞男人生日用鸭而不用鸡。上菜时,首先以汤煮熟一碗菜丝加上两个鸭蛋,让寿星品尝,然后大家才能开筷。男人生日,更有一味“霸王鸭”,东莞称之为扒鸭。扒鸭,即不用斩、切,只需筷子轻轻扒一下,即可夹入口内。霸王鸭当宴会“主席”,佐料需发菜、蚝豉、鲍鱼、瑶柱、莲子、云耳、冬菇等作配料。为什么生日不用鸡?究其原因,是鸡往往是敬神、祭祖用的。[编按]  相似文献   

19.
主人家摆满了新婚的酒席,大家欢欢喜喜坐在一起。快吃吧,挟一筷节节菜,吃了可以开山种地;快吃吧,挟一筷野灰菜,吃了可以撵山打猎;快吃吧,挟一筷树花菜,吃了可以万事如意;快吃吧,挟一筷土锅菜,吃了才不会把祖先忘记。这些山茅野菜,是祖先传下的吉详菜;这些山茅野菜,是新郎新娘的美意招待。快喝吧,喝一口荞酿酒,它可以使人们勤脚快手;快喝吧,喝一口谷酿酒,它可以使寨子年年丰收;快喝吧,喝一口果酿酒,它可以使老人长命百岁;快喝吧,喝一口高梁酒,.它可以使生活美如醉。今天是属“牛”的吉祥日今天是新婚的好日子。做新娘的姑娘呵,把自己打扮得俏…  相似文献   

20.
游兴凯湖吃白鱼,得了口福,长了知识.兴凯湖盛产的大白鱼,全身色白如玉,个头多在5~7斤之间.大的也有十余斤的.体形颀长,鳍尾发达,有“游泳冠军”之称.与乌苏里江里的大马哈鱼、绥芬河里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席间,端上来的大白鱼确实异样喜人.大大的鱼,放在乳白色的鱼汤里,闻其味,不觉胃口大开,用筷一吃,确实清香可口,久吃不厌.据讲,在这里吃白鱼就是用兴凯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