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学术史角度探讨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建设。从国内外研究华侨华人的历史看 ,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方面 ,尤其是西方对于华侨华人的学术研究 ,从一开始就不是历史学或经济学、政治学之类的单一学科的研究 ,而是综合性、全方位的研究 ,其覆盖面甚广。其特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单一性 ,而不是学科或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因此 ,欲建立华侨华人学 ,必须包括诸学科的研究 ,即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尤其重要的是 ,这些多学科研究并非单指研究对象的改变 ,而是指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特别是研究的理论架构方面必须有所变化 ,以建立综合性的华侨华人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与学科建设-浅议“华侨华人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从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认为现在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已不再是历史研究一枝独秀的局面,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民族、人口、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其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已广泛地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华侨华人研究实际上已成为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的“边缘交叉学科”,建立起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华侨华人学”势在必行。当前,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应该加强学科意识,在吸收欧、美、日的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同时,根据我们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发展自己的研究,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的华侨华人学。  相似文献   

3.
试论华侨华人学科的形成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侨华人研究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专门的术语 ,开始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理论体系虽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 ,但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 ,将日趋完善。华侨华人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交叉学科 ,具有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它既承袭和借用了大量老学科的理论、概念、方法和学术规范 ,同时逐步创造出不依附其他学科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9月 1 3日 ,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中心、“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组主办的“华侨华人学 :学科定位与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 2 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我国著名的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周南京教授致开幕词。周教授在开幕词中简要回顾了国内关于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经历的过程 ,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 ,他认为对华侨华人研究进行学科定位是这项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契机。开幕式之后 ,与会学者就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5.
论文简要介绍了周南京从印尼归侨到北京大学教授的成长经历,概述了其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并归纳了其主要学术观点:华侨华人称谓是科学的提法;华侨华人历史四阶段分期说;海外华人双重国籍主张错误说;提倡海外华侨华人与所在国主流文化和民族融合;经济矛盾是国外排华问题的根源说;不赞成"华人经济"与"大中华经济圈"的提法等,周南京教授孜孜不倦、潜心治学的事业精神,科学严谨、独立思索的治学态度,为华侨华人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华侨华人的人口统计特征、华侨华人社会内部的差异性与认同的多元性、与祖籍国联系的密切以及在居住国地位的提高四个方面,分析解读了21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就后疫情时代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提出几点思考。论文认为,应该客观理性认识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严格界定和区分“华侨”与“华人”的概念,并且审慎思考“华侨华人”与“华人散居者”这一术语在英文语境中的接轨;应该从国际移民视角审视和看待中国的海外移民和侨务工作,消除偏见误解,为中国移民正名,为中国侨务工作正名。  相似文献   

7.
论文梳理和探讨了口述史在华侨华人研究中的意义,英国华侨华人口述史兴起的历史背景与早期发展,20世纪末至今英国华侨华人口述史的多平台呈现以及英国华侨华人开展的口述史实践。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诞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口述史作品。随着近年英国国内各领域对华侨华人口述史的愈加关注,相关口述史实践的叙述视角更加多元,采集方法更加多样,访谈对象更加广泛,这推动了华侨华人口述史的整理与研究。作为英国移民口述史的典型代表,华侨华人口述史独特的人文价值日益受到学界与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赏,也为华侨华人领域的口述史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文简述了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核心工具与方法论特点;阐述了华侨华人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了世界“强联结”时代心理文化学用于华侨华人研究的可行性。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视角的研究占有重要份量,故把作为文化人类学一个分支的心理文化学引入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世界进入“强联结”时代后,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心理文化学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应用有可能在提供比较文明背景、认识华人的文化认同、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以及心理调适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和学术源流的解读对于日本华侨华人研究及其主要论著的系统整理与介绍,已知的有游仲勋、丘立本、李国梁三位的杰出工作。而福崎久一则提供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最为详尽的有关文献目录。从上述先行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日本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华侨华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研究状况及其代表性论著。而本文则试图从日本对华侨华人的问题意识及其学术传统的角度就有关研究进行解读。因为问题意识以及学术传统衍化出相关研究,并且直接规定了史料建构的方向。可以认为,日本有关华侨华人的研究及其问题意识,直接…  相似文献   

10.
<正>《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由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文献中心主办,是以华侨华人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化、学术性专题学刊,旨在为国际华侨华人研究学界提供有关华侨华人文献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学术成果、华侨华人文献机构工作动态的发布平台,推动国际学界的学术交流与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之初四部大型华侨华人辞书分别在世界各地相继面世 ,它们各具特点 ,各有千秋 ,反映了不同地域学术群体的风格与成果 ,不仅为国际华侨华人学界带来了新气象 ,而且为该领域构筑了一个新的学术平台 ,标志着世界华侨华人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国际旅游文献中若干术语的汉译表述:问题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术语的统一及其规范化使用是一个学科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在反映一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方面,也是最为明显的外在表现。本文通过比较国际文献中对有关术语的使用,分析了国内旅游研究中在若干英文术语的汉译表述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概念的本意及其作为专业术语的规范化使用提出了一些思考,以使国内旅游学术研究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13.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当前华侨华人学科建设与学术定位中的一些认识问题、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观点为:学术研究与政策宣传是相辅相成的。相对独立和自由的学术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基础工作和必要前提;华人研究不应该以中国社会为中心,而应该以海外华人社会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华侨华人研究应该摆脱功利主义的考量和民族情绪的影响,坚持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华侨华人研究应该有宽松的氛围、宽阔的视野和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Increasingly, Chinese history is becoming a more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academic international history.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light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whereby historical narrative has been able to go beyond more traditional standards of periodization, allowing, for example, Ming and Qing-era historical research to grow and develop qualitatively as well as quantitatively. In this sense, the field has greatly benefitted from 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 which followed in wake of the reform. However in a broader sense, this developmen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academic exchange. Communications amo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of Ming and Qing history, as well as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has normalized in the years following the reforms. This has not only led to a considerable influx of “overseas” historical research to China’s mainland, but has also allowed for a larger-scale access to and citation of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 by these overseas scholar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have, from this, established much closer academic relations with one another. This tremendous progress made within the field Ming and Qing-era historical research during the past forty years was established upon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assiduous efforts as well as their increasingly frequent exchanges with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nd academics.  相似文献   

15.
对汉学论著翻译规范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楠 《史学月刊》2002,(4):12-18
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的翻译引进是中外学术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它不同于艺作品的译介,需要建立并遵循严格的翻译规范体系。近年来汉学论中译本存在的种种问题表明,翻译汉学论必须遵循学术规范,汉学论翻译中化的还原、形式的统一、翻译手段的拓展以及研究与翻译的统一等问题,也都需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史学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史料、方法、理论三个层面对马新中文源流“华人学”主体性建构可能性的探讨,得出结论,由于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的严重不足和匮乏,马新“华人学”的未来,只有在史料的发掘和解读的基础上,方能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新旧中西的冲突:关于学术规范讨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祥森 《史学月刊》2003,(10):98-1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悄然进入一个范式大转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社会和学术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学术规范大讨论。在讨论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学术从业者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就学术规范的内容及其体系结构、学术规范的作用与功能、学术规范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等重要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场历时十余年的学术规范讨论,既是社会转型期新旧中西冲突和学术范式转换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