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979年,正好是希特勒由侵略波兰所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四十个年头。这年,收录有10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论文的研究著作《1939年夏——列强和欧洲战争》,在西德出版了。阅读本书就能够了解现阶段的研究水平。书中也包含了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日本状况》(三宅正树稿)的论文。可见在海外,对于日本的研究是越来越加关心。但是,关于判断第二次大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种种主张。而把1939年9月1日德国——波兰战争的开始,视为“最后的欧洲战争”(鲁卡克斯说)的全面爆发的看  相似文献   

2.
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在借口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还不过一个月,就立刻下达了“永远消除波兰”的《白色方案》。要求德军在九月一日前必须作好一切准备。为了掩盖他的战争步骤,收到突然袭击的效果;他一面大耍欺骗手段,继续施放和平烟幕,麻痹对方,声称“连想都没有想要以任何方式来反对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49—50页)一本正经地同英国和波兰进行谈判。希特勒故意表示:“德国方面,绝不因但泽问题引起冲突”。(《现代战争中的突然袭击战例》25页)甚至在发动战争的前几天,德国还派了一个“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波军参谋部,并向波兰军事当局解释:德国准备进攻波兰全是谣传。他一面又加紧布署战争,不断召开军事会议。1939年8月22日在军事首脑会议上,向他的将领们讲得清清楚楚:德国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同西方国家不可调和的矛盾,《白色方案》只是进行这些准备的初步措施。“打垮波兰  相似文献   

3.
根据希特勒的“白色方案”,全面进攻波兰的时间应是1939年8月26日的凌晨4点半钟。然而,真正的进攻时间却被推迟到了9月1日。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为何被推迟了6天呢?  相似文献   

4.
龙飞 《炎黄春秋》2014,(1):89-9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斯大林与希特勒为了各自的利益——避免过早发生战争并划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于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周后,9月1日清晨,希特勒对波兰实施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国内,尤其在文艺界,一些荒诞不经的事件便接连发生。《女武神》登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遭禁斯大林极力要向希特勒表示友善,首先想到  相似文献   

5.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突然袭击波兰,9月28日华沙沦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波兰便宣告覆亡。其原因何在,有何教训值得记取?国内外史学界对这一历史事件,大多从军事、外交、政治三方面选行分析,很少涉及其经济方面,本文试图从这四个方面作一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微探东宁要塞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发生到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火遍布亚洲、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范围内战事逐步平息,但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境内的东宁要塞内的日军由于通信中断等原因仍然负隅抵抗至1945年8月30日,至此东宁要塞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场。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希特勒的铁甲战车就将欧洲一个个小国家碾得粉碎.号称欧洲一强的法兰西共和国在希特勒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在贡比涅森林举起投降的白旗. 希特勒并没因占领了欧洲大陆而停止战争,他把魔爪又伸向大不列颠.1940年7月,希特勒集中200多架战斗机、轰炸机,发动了“大不列颠空战”,大批德军云集英吉利海峡,准备实施横渡海峡的“海狮行动”.  相似文献   

8.
陶樾同志在《世界历史》杂志1980年第3期上发表的《两次大战期间英国的外交政策与欧洲均势》一文中,认为“英国的绥靖政策是从1937年5月底内维尔·张伯伦主政后才真正开始贯彻执行的”,绥靖政策的结束是在1939年3月31日,“即德军占领布拉格后的十六天,张伯伦突然代表英法两国宣布全力支持波兰政府、保证波兰的独立”这一天。对此,本人谈点与陶樾同志不同看法,以求赐教。 一 丘吉尔在其《回忆录》中,写到张伯伦在1939年对波兰予以保护一事时指出:英国对德国“放任、安抚、绥靖的政策执行了五六年之久”。由此推断,他认为在张伯伦上台前的  相似文献   

9.
莫晓 《湖南文史》2012,(9):50-50
1933年希特勒上台,将德国彻底拖上了纳粹的歧路。1939年,希特勒闪电战袭击波兰,悍然发动二战。战争初期,纳粹德国所向披靡,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等纷纷成为其囊中之物。与此同时,以戈培尔为首的纳粹宣传机器大肆鼓吹“种族优秀论”,为对外侵略扩张和种族大屠杀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0.
1939年,当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中国人民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的抗战与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相连,同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对于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非常关心,并给予充分的介绍、论述和高度评价。下面,我们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报纸——《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的有关报道、论述,来看看波兰人民在1939—1945年间的反抗战争在中国引起的强烈反应。一、波兰人民奋起抵抗(一)“决心保卫国土”1939年波德战争前夕,当希特勒德国复仇主义者的活动愈演愈烈、入…  相似文献   

11.
万东 《钟山风雨》2014,(1):13-16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原在苏联帮助下坐稳“新疆王”、亲苏、亲共的盛世才,面对苏联节节败退、亡国之虞,反复无常的盛世才又一次选择了投靠蒋介石。  相似文献   

12.
书讯     
《世界历史》2006,(1):83-83,129,143,146
刘邦义、刘浩著的《二战中的波兰》于2005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论述了波兰人民在1939年至1945年进行的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波兰人民不畏法西斯的血腥屠杀,拿起武器,前赴后继,不仅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斗争,而且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侵华战争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英、美等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附属国,并配合希特勒在欧洲的进攻,企图加速解决中国问题,变中国为其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海南岛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1939年2月10日日军开始入侵海南,农历三月初,日军十六警备司令部陆战队(简称“十六  相似文献   

14.
希特勒妄图用战争手段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是蓄谋已久的。打仗,既要有人,又要有钱。可是,希特勒上台时,德国的经济状况却是一团糟:外债累累,国库空虚。但是,在短短的三、五年之内,德国却又从经济崩溃边缘恢复过来,重新武装并快步地走上了战争的道路。希特勒是怎样在这个烂摊子上振兴德国、重整军备的呢?本文拟就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总体战争经济体制”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一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开始了。这场经济危机的风暴在年底就刮到了德国,德国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由于巨额的赔款和外债;群众购买力低下和狭小的国内市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丧失以及美国通过“扬格计划”把危机转嫁给德国,使德国的经济危机更为深重。  相似文献   

15.
黄钟 《炎黄春秋》2005,(7):66-70
1945年4月30日,56岁的希特勒自杀。5月7日,存在了十二年四个月的第三帝国,签下了无条件投降书。5月8日午夜,鏖战了五年八个月零七天的欧洲迎来了和平。炮火和轰炸停止了,但欧洲已是断垣残壁。这对六十年后热爱自由和和平的人来说,依然是一场挥之不去的梦魇。“阿道夫·希特勒是世界历史上可怕的人物。”一位当代的德国历史学家如是说。然而纳粹德国给世界带来六十年前的那场浩劫,却不仅仅是因为希特勒品性的缘故。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从在野党一跃而成了德国主要的执政党。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是在危机中执掌大…  相似文献   

16.
王梓 《黑龙江史志》2011,(23):3-5,14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般的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次大战之间短短的21年里,为何德国作为战败国再一次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呢?人们往往联想到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一般认为德国历来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侵略扩张是其本性。其实不然,没有哪个民族是喜欢战争的,只有当民族的自尊心受到摧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为恢复民族自豪感,才会想法设法的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德国,这种民族心理被统治者所利用,加上当时特殊的国际关系,德国一步步走上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正1938年,欧洲形势紧张,战争的爆发迫在眉睫。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面对希特勒的侵略野心,采取绥靖政策,不断退让。9月15日,年近70的张伯伦不顾年老体弱,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屈尊降贵前往希特勒的一处高山别墅,会见希特勒。令张伯伦大感惊奇的是,这位德国元首的客厅里居然挂着一幅他非常熟悉的画作。画的主角是号称"英国最勇敢的士兵"的亨利·坦迪。亨利·坦迪1891年生于英国沃里克郡利明顿。1910年,19岁的坦迪入伍。1918年,坦迪因在一战中作战英勇被授予"杰出战斗勋章";  相似文献   

18.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进一步暴露了要同其它西方大国争霸和重新夺取殖民地的野心,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同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主要对手。但是,在30年代中期以前,英国仍继续其在20年代推行的“扶德抑法”政策,企图通过制造法德之间的“均势”和对抗谋求自己对欧洲事务的支配权。30年代中期后,迫于德国威胁进一步增大的压力,英国不得不停止“扶德抑法”,开始拉着法国对德国实行有限度的绥靖政策,以维护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欧洲战争爆发前夕,它又大搞祸水东引,企图利用苏德战争坐收渔人之利。  相似文献   

19.
(三)可贵的洞察力和全球战略眼光宦乡思想敏锐,善于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世界事务中掌握事物的本质。早在40年代,他就对重大的国际事件表现出很强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例如,他根据对德国和苏联有根本利害冲突的分析,认为德苏战争不可避免。1941年7月6日,在德国发动侵苏战争之后仅半个月,正当德军气焰极其嚣张,进展迅猛的时候,他发表“德苏战争与世界大势”的专论,对德苏双方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断定希特勒不仅不能速胜,而且必然在经过长期苦战之后最终失败。1941年11月29日…  相似文献   

20.
有过战争经历的国家进行共同历史研究、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以达成历史共识与和解,促进和平友好关系的重建,在欧洲有着较长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与法国、德国与波兰的教科书合作被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欧洲经验可以在宏观认识和具体策略上给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和教科书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但中日历史问题有着更为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成因,在许多方面无法复制欧洲经验,中日历史问题的解决需要参与各方做出富有创造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