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抗战,多数媒体,甚至教课书中都是"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算起,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而很多学者、历史学家则认为,抗战不止8年,因为东北军民抗战经历14年,是从日本关东军制造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也是日本全面统治东北14  相似文献   

2.
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事变后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在有关抗战前夜的历史论著中都会讲到,已经谈得很多很多了。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早已暴露得十分清楚,侵略行动一步紧随一步从没有放松过,中国民众强烈地要求抗日,这种状况已持续了四年之久,为什么恰恰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会出现这样一场规模空前并且不停步地向前推进的抗日救亡高潮,直到全国抗战的爆发?这个高潮兴起的两  相似文献   

3.
正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1年11月,黑龙江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马占山将军率领守军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以江桥抗战率先打响了"九·一八"事变后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东方战场的序幕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皎洁的月光洒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显得异常静谧,秋  相似文献   

4.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挑起战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在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坚决抵抗外国侵略。纵观东北抗战十四年,在思想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东北抗战思想的倡导者;在组织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东北抗战力量的组织者、协调者;在军事斗争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东北武装抗战的领导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了深入了解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翌年1月28日,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指为军长的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市民的支持下,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挑起的新的战争,史称“—·二八”事变。淤沪抗战的爆发唤起了全国人民,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宋美龄于此投身于中国的抗战中,并以她的特殊地位做出了一定贡献。一组建中国空军一二八事变中,日本空军对中国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作为国民党领袖的蒋介石认识到空军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建立一支现代化的中国空军。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于民国初年,孙中山于1922年就在广州创办…  相似文献   

6.
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中国抗战文学殷白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起,至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中国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斗争,是本世纪各国人民世界规模的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投入最早,时间...  相似文献   

7.
从1935年华北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时期。在国内外多种因素促使下,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开始发生变化。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使国民党政府正式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一)改变对日政策的原因“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富庶的东北地区。可是,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开始,它对日军的进犯实行了“不抵抗主义”,企图依赖“国际联盟”出面干涉,强迫日本退兵。结果,东北的大好河山,迅速落入敌手。依  相似文献   

8.
正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八一三"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将其侵略的魔爪一步步伸向了中国的内陆。山河不幸,80年前,日寇铁蹄踏破山海关,肆意蹂躏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1938年,在抗战形势最为危急的关头,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毅然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将汉阳铁厂等中国仅存的钢铁工业的血脉择要西迁,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逆长江而上,在长江之滨建成抗战大后方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钢迁会的前辈们在日机的轰  相似文献   

9.
论皖南事变之善后张海鹏一、皖南事变之远因:国共抗战路线的不同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通过制造卢沟桥事变,掀起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企图亡我中华的行径,引起了中国国内各阶级各政党利害关系的调整,国民党、共产党两大政党本着“兄弟间于墙外御其侮”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68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被迫奋起抗战,博白县政协委员冯宗恺先生有幸参加了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下面记述的是他参加衡阳阻击战的经历。日寇垂死前疯狂挣扎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早在1885年就从清朝政府手中攫走了我国的领土——台湾;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无端挑起芦沟桥“七·七”事变,全面进攻中国;1940年,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法西斯轴心联盟。在东半球,它将魔爪伸向东南亚,向西一直打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194…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芦沟桥事变”,从此,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武汉戏剧界人士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掀起了轰轰烈烈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活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是抗战初期。在这个时期中,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激起我国人民的民族义愤,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救亡图存,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抗日比较努力,于是导致了全国抗战的局面,“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①为持久抗战打下了基础。本文试就这一高潮的面貌和原因、意义以及经验教训,作一些概略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与日本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在1936年8月全面确立以分裂华北为中心的对华政策,随后即初步付诸实施.西安事变的爆发打乱了其侵华步骤,也使得"一致抗日"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国内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目标.事变期间,日本最初采取"沿续并促进"的方针,企图趁机继续实施以往的对华政策;在明确情况后,被迫采取静观待变的态度,却又坚决干预中国的"容共"问题.事变的迅速和平解决,最终打破了日本的阴谋.事变后,中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迫使日本统治集团重新认识中国,日本政局也出现大动荡.林内阁期间,主要以"佐藤外交"修改以往的对华策略,但并未根本放弃既定的对华政策."佐藤外交"夭折后,近卫内阁又回归于广田内阁时期的对华政策,最终在"七·七"事变后走向全面侵华之路.  相似文献   

1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至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东北共进行了14年的抗战。在东北抗战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与全国人民一起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中国民族的历史联系基础、文化认同基础、政治目标基础、民族自强的心理基础,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正是中华民族能够战胜侵略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两广事变”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自崇禧于1936年6月1日打出抗日旗帜、逼请蒋介石政府领导抗战的一次反蒋事变。“两广事变”在抗战爆发前的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曾是一件颇具影响的大事。本文试图将五十年前的这一事件放在中国人民抗日民族斗争的历史背景下作出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日,继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进一步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将红军进行改编,开赴抗日前线;国民党提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的口号,进行总动员,统一划分战区,部署正面战场的军队。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抗日战争的活动中,经常看到“纪念七七事变”这样的提法。我认为,这个提法不准确,不恰当。原因是:“七七”事变和“七七”抗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七七”事变,主要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军事进攻卢沟桥,开始了其全面侵华战争;同时,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反侵略战争。它包括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两个斗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福斯政府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 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珍珠港事变,是美日矛盾发展激化的必然结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美国战时的对华  相似文献   

19.
正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由此爆发。举行停战谈判签订停战协议实际上,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力促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抗日救亡活动为研究取向,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37年抗战军兴为探讨范围,就海外留学生的救国活动、心态、方式,效果及其意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正于大家。一留日学生及其爱国运动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始于甲午战后。然自甲午战争至抗战胜利,这一段中日关系史,不啻是一部日本侵华史。留日学生因身处日本,对日本政府的侵华策划和日本国民由潜意识中反映出来的轻视中国的心态,感受极深,因之更能激起其爱国心和民族意识。早在1905年,留日学生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掀起了近代中国留日史上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