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述海外者很多,但是属于真正记述实地见闻者少之又少,除从来华胡商交流所获外,更多是听闻或辗转传抄,导致一些文献所记与海外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本文通过对比海外考古调查所见资料和中国文献记载,对文郎马神国风俗和真假忽鲁谟斯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2.
社祭在传统中国一直是被极为看重的官方祭礼,也是民众广泛参与的民俗活动。但在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社祭似乎有逐渐衰落乃至消亡的趋势。敦煌文献表明,这一公共礼仪的变迁,除了社会变革所带来信仰世界的改易这一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式宗教精神促成的万神殿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在起作用,即神祗的“碎化”:社神职能被诸多新兴神祗所取代或其他传统神祗所侵夺。种植业方面有青苗神和葡萄神,畜牧业方面有驼马神、马神、官羊神,承担风调雨顺职责的有玉女娘子、风伯、雨师以及张女郎神等,社神存在的合法性被抽空, 由此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危志强 《南方文物》2022,(3):267-275
<正>民国时期文献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不仅具有文献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这是通过对古籍记载的信息内容的阅读和研究而体现出来的。但由于民国时期文献老化、损毁现象严重,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就会有“断层”的危险。为了加紧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和利用,国家图书馆于2011年与国内收藏有民国文献的单位及机构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本文扼要阐述民国时期文献的遗产价值及保护工作原则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投稿须知     
《贵州文史丛刊》2012,(2):F0004-F0004
《贵州文史丛刊》是文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思想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经济史料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古籍文献整理、文物与考古、版本与书评以及“黔中人物”、”黔疆揽胜”、“贵州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5.
投稿须知     
《贵州文史丛刊》2012,(4):F0004-F0004
《贵州文史丛刊》是文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历史研究、究、思想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经济史料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古籍文献整理、文物与考古、以及“黔中人物”、“黔疆揽胜”、“贵州文献”等栏目。文学艺术研版本与书评  相似文献   

6.
投稿须知     
《贵州文史丛刊》2012,(3):F0004-F0004
《贵州文史丛刊》是文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历史研究、究、思想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经济史料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古籍文献整理、文物与考古、以及“黔中人物”、“黔疆揽胜”、“贵州文献”等栏目。文学艺术研版本与书评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褒斜道,在北魏正始四年到永平二年(公年507—509年)期间,有过一次较大的改道。在改道前,褒斜道自汉中的褒谷口上溯,越衙岭山交斜谷,再顺流而下至关中郿县以南的斜峪关。《史记·河渠书》所称,汉武帝时“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者,即此。改道后,其南仍由褒谷上溯,但不入斜谷,而转向回车;其北也不到郿县的斜峻关,而到陈仓。记述这次改道的摩崖石刻《石门铭》说:“自回车至谷口二百余里,连辀骈辔而进……莫不夷通焉!”此处的谷口系指汉中的褒谷口,可见这次改道工程只涉及回车至褒谷口这一段。对于改道至回车之后道路的去向与归属,则为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安大简”,可能很多人都十分好奇,想了解它的来历、内容和价值。“安大简”是2015年安徽大学(以下简称“安大”)从海外抢救回来的一批战国竹简的简称。这批简共有1167个编号,字迹清晰,保存良好,内容全是古书,涉及经、史、子、集各类文献,有《诗经》、楚史、楚辞、孔子语录等,可称得上是“国之瑰宝”。作为先秦文献的又一重大发现,“安大简”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藏简《楚居》包含先楚世系渊源、楚之所以为“楚”及历世迁徙建郢历史,内容丰赡,於传世史书多有参证、补阙,文献价值极高,且於解释《楚辞》疑难问题提供全新文献证据。本文依据简文内容划分三大段,然後逐字逐句加以笺疏,尤致力考证筒文中“京宗”、“室窀”、“旁坼”、“乔多”、“同宫之丘”、“乾溪章华台”等楚都地望,以为春秋至战国初期在陈蔡者居多。  相似文献   

10.
杨璐 《满族研究》2023,(1):50-54
“钦定新清语”是乾隆帝为规范满语中的汉语音译借词、满语发音等而推行的语言规范。“钦定新清语”不仅仅是语言学发展的一大成就,也是研究清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重要史料。《钦定清语》是乾隆推行“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钦定清语》是一部按类编排的满汉合璧的小型词典。乾隆朝“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文献研究综述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推行“钦定新清语”的目的、《钦定清语》的成书时间、收录内容以及“钦定新清语”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文献研究综述。对“钦定新清语”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研究综述,使得钦定新清语语言规范的珍贵价值和重要意义直观地体现出来,对“钦定新清语”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潘明福 《文献》2006,(2):95-100
唐代墓志保存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真实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近年来,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学术界对唐代墓志的研究广泛展开,唐代墓志在文献辑佚、校勘、考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利用唐代墓志,作了许多积极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研究成果,程章灿先生《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1期)一文就是其中一项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不断有讨论上博简《民之父母》的文章出现,学者们从字词释读、文献对勘、思想内涵、研究价值等方面对《民之父母》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总结这些成果,按照其研究方向大体上分为:文字隶定与考释、简本与传世文献异文研究、“五至”的政治哲学意义研究、思想内涵及学术价值四类.本文尝试对学界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评论和归纳整理,以期有助于对该篇的思想内涵和在孔门思想传承中的地位及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许可 《文献》2023,(1):19-29
近年来,楚简文献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可借之以校读经秦汉人转写整理过的传世楚国古书。根据楚简校读战国时楚人所著《鹖冠子》,发现有些字形为楚文字中特有,秦汉时期的人整理时误认,例如误“斩”为“轸”、误“■”为“顺”等;有些字根据楚简文献所反映出的楚人用字习惯可作出更为妥帖的破读,如将篇名“著希”读为“书希”、将“随君”读为“惰君”等。这可以体现出土战国楚简对校读传世文献特别是楚国古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启峰 《神州》2006,(10)
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之赞美、为之出版的书籍多多。追溯长征“红色文献”的源头,许多专家学者都知道有一部长征亲历者最早的回忆录——抗战时期在延安,党中央部署编辑的一部“二万五千里长征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教育历史的文明大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即使于今天也有着非常积极的理论价值,对现代终身教育有着许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古代教育理念中的“全民教育”、“百年树人”、“因材施教”、“身体力行”、“存疑穷理”等五个传统教育理念,其理念内涵与理论价值,对于今天的终身教育仍具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中有不少词语难解,本文对“调投”、“乞页”、“玲”、“毂纸”、“夜分”、“卧”、“下彭”、“东京”等词语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7.
秦“工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师”一词,在秦国和秦代的铜器刻铭中屡屡出现,它对研究秦时官制、器物治铸和器物的“物勒工名”制度,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根据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工师”这一名称进行初步的考释和研究,并论及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元人书目序从序文视角反映了有元一代图书搜集整理情况,书目序不仅蕴含着元人深谋远虑的藏书意识和得失并存的读书总结,而且具有补充各体史料、校勘、考证等多重文献价值。元人在剖析书目“寸楮之狭”局限性的同时,标举“因目推事”目录学主张,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佛经图书“四部”分类法:文、行、忠、信。而“逐卷次第,该以经名”的著录方法及“寄后不寄前”的“寄经”条例,充分体现了元人书目序之于图书管理的独到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代保存下来的文献史料浩如烟海。正因为如此,各朝史家都较注重史料的考订,其中清代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比前人更为突出。近世的陈寅恪、陈垣等著名史家,都是在文献史料学方面卓有成就的大师,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创举:陈寅恪先生重视私家著述的史料价值,倡导以诗、文证史,认为史料的真伪是个相对的问题,善于从别人眼中的“废物”堆里找出可贵的史料,他不仅重视校勘和辨伪,更致力于探求史料写作人的原意和其所记事实的可信程度~[1]:陈垣先生在校勘学研究中提出的“四校法”,有关年代学的著…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歌谣逸诗的整理,上古文献中格言谚语的辑录遗漏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未能细察古书引用俗语格言的方式和体例,因而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上古文献中引用谚语格言,除了明确标以“谚”、“语”、“言”等,还常常用“闻之”和“故曰”为标志;没有任何标志而引用谚语格言的情形也普遍存在,应当依据语官的对仗、押韵、排比等形式、内容的哲理性和经验总结性以及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篇章同时出现这三条主要原则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