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志与地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方志又称"图经","图则作结之名,经则载言之训"。简言之,图加上文字说明,就是"国经"。方志又称"图志",如唐《元和郡县图志",后来围栏,只能称为《元和郡县志》。还有"图说"、"图考"都是方志的名称。由此可见,地图与方志是密不可分的,是  相似文献   

2.
民国以前方志地图的发展阶段及成就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是传统方志的重要体裁形式,方志地图在我国现存的古代地图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旧志地图的发展经历了先秦至秦汉、六朝后期至唐宋、南宋至清末几个阶段,由在志书中居主体而至成为附庸。在这一过程中,从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方位的确定、图符图注的设计与布曷,可以见出志书地图发展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方志图作为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其数量究竟有多少,这恐怕是谁都无法说清楚的问题。但方志中的舆地图、山川形势图、建筑图、水利工程图、人物图、风俗图、耕织图、蚕桑图、动植物图、名胜古迹图等,保存了古代地域形势、风俗人物、古迹等形象,其中所蕴涵的关于古代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方志地图是编写志书的常用体例之一。编制科学严谨的方志地图是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一环。旧方志很重视运用方志地图,在各历史阶段方志地图的运用方式不同,要求却都很严格。虽然现代制图技术先进,但从整体性和统一协调方面而言,旧方志用图比现代新志用图都要严谨。诸如...  相似文献   

5.
方志地图是一种特有的专门地图 ,它不同于普通地图和其它专门地图。我们认为方志地图是具有方志功能、起方志作用、用于方志、表示方志内容的特种地图 ,所以方志地图有它专门的研究范畴、对象、内容和方法 ,有其特殊的属性 ,有很强的综合性。  一、方志地图的起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代对地图的作用就有较深刻的认识。“九州”的传说最初起源于春秋时期 ,《尚书·禹贡》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九鼎图》表示了九州的山川地物。战国时期出现了全国性的《九州之图》,此图以《禹贡》为本 ,职方九州 ,用略表示九州方位、相邻…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品红 《文献》2003,(3):267-284
中国的地图与方志之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无论在方志的前身地记、图经中作为主导地位的地图,还是在定型后的方志中作为组成部分的地图,它都是方志文献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研究方志中地图的情况既是对地图研究的需要,也是对方志研究的需要.而方志文献是诸多文献中数量众多、信息涵盖面广泛、资料特征独特的重要文献形式,因此,对地图的研究不可缺少对方志中地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有关中国古代地图绘制者的身份一般较少论述 ,尤其是保存在地方志中的大量地图的绘制者 ,我们一般更少涉及。本文在考察现刊天一阁明代方志的基础上 ,对明代方志地图绘制者的身份作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这一时期方志地图的绘制者大致可以分为儒士、普通绘画工匠和专业刻书工匠。  相似文献   

8.
范成大《吴郡志》——吴地定型方志的界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经向地方志过渡的一个明显特点 ,不仅在其名称上变图经为志 ,而且将那种图主文辅的图经一变而为文主图辅 ,甚至完全弃图存文的模式。从内容上看 ,定型方志要较早期图经为宏博 ,门类上亦明显扩大。这种演变 ,从时空上看 ,大体是以南宋为分界的。以吴地为例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则是吴地图经向定型方志过渡的典型代表。这不仅成为吴地 ,而且在中国方志史上也是由图经演变为定型方志的一个典型范例。一、引论从中国地方志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考察 ,它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 ,才形成为定型方志。约而言之 ,它大体上经历了地记—图经…  相似文献   

9.
曾新 《岭南文史》2005,(4):18-24
古籍地方文献中所绘制或收载的地图,是古籍记载地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图经》为早期方志之一类,又称图记、图志,其体裁形式是以图为主,结合文字说明,北宋李宗谔称:“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别。”北宋末年起,图经、图志、方志基本上融合为定型方志,图经逐渐被定型方志所替代,但地图仍是方志中重要的内容。古籍地方文献中的这些古地图,不仅以渐趋科学的形式记载了地方历史地理的演变状况,而且以其注记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人文信息,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图是组成方志的体裁之一。清代、民国志书传承图经体例,卷首设置图说、图目、绘图,一邑之眉皆收眼底。首轮修志地图设置逊于清代、民国志书,第二轮修志又逊于首轮志书。据此,第二轮修志者应加强对卷首地图设置编纂研究。以利提升志书地图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