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沂 《文物》1986,(10)
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在临沂城西北15公里的义堂公社收集到一件北魏太和元年石造像。石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汉白玉高浮雕,除背光顶部少有残缺外,基本完好(图一)。通高32、宽17.5厘米,下有底座。主佛高16厘米,头戴宝冠,耳后飘带下垂,面相端庄,身披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祇支,袒胸跣足。左手在胸前握一莲蕾,右手下垂,立于覆莲台上,身后为火焰纹舟形背光。二胁侍菩萨各高12厘米,高肉髻,耳后有飘带下垂。  相似文献   

2.
河北易县出土的这批石造像中有一件北魏和平六年(465年)交脚菩萨残像,仅存腹部及双腿,残高48、宽38厘米,坐在覆莲座上。座左侧尚残存一卧狮。造像的双腿突显,裙紧裹腿部,衣纹呈双棱的突起状,从腿侧看纹线分二叉如燕尾。腹部有裙腰外翻如垂幕形,且正中有下垂的裙带呈放射状,边缘折叠如折带(有关此像图版,均见《文物》本期《河北易县发现一批石造像》图一~三)。像背后是仅存的光背下部,有浮雕人物及题记。最上部边沿尚可见双脚,旁有莲蕾数朵。从北魏早期石造像光背后浮雕内容推断,应是表现释迦太子诞生时,上下左右各行七步,步步生莲的画面。类似的构图还可见北魏  相似文献   

3.
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过去曾陈列过各个时期的铜、石造像,现介绍其中八件古代铜、石造像: 一、东晋时期鎏金菩萨立像(图版一) 现高17.8厘米,宽8.2厘米。脸长方形,鼻隆起,上唇两侧有鬚。头顶有髻,发纹满布头后垂于肩上,靠近两耳处有发辫三  相似文献   

4.
晋西南地区发现一批小型佛道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西南地区的芮城、闻喜、永济等县市,近年陆续出土、征集了一批小型佛道石造像。这里所说的小型佛道石造像,是相对较大型的造像碑而言,一般高度不逾50厘米。因芮城县博物馆收藏的有关造像已经发表,在此不再赘述。现择未见报道的分述如下: 麟德二年造像闻喜县下阳乡冀鲁村一村民于1973年在村西平田整地时发现。砂石质,一佛二供养人造像(图二)。通高40.5、基座宽19、高10、厚8.5厘米。四面锈刻发愿文,除“大唐麟德二年岁次”年  相似文献   

5.
新郑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北齐石造象,是1964年7月在本县小乔乡出土,共四件,现分别简报于后。①天保三年造像该造像为青石质,横长方形,毛边。高28.5、宽47、厚9厘米。正中有一龛。拱形龛楣。其上为莲瓣形浮雕。本尊为释迦说法像,平肉髻,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内有僧祗支。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座下为覆莲。二肋侍菩萨,头戴宝冠,身着衣裙,披帛下垂交于腹。左者穿于环,立于圆形覆莲座上。圆项光。正面除佛龛外,满刻题记:“唯大齐天保三年三月,中乡豪都督刘子瑞,领军人向迳州城打吴贼。路中见浮图,遂发洪愿,使军人平安至舍,造三级浮图一区。今得成就,中有石像一区,威仪有足,金容丽妙,与日月齐光。仰愿皇祚兴隆,四海宁晏,身命延长,无诸患。吉存  相似文献   

6.
新乡市博物馆的大部分文物藏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原省文管会从豫北几十个市、县征集而来的,所以文物的内容和数量甚为丰富,尤以青铜器、书画、拓片等较为突出,而石造像、木雕佛像、铜铁铸像也很可观,引人注目。今选其中部分佛教造像予以介绍,以飨读者。北魏铜弥勒造像:高31.4厘米,重1115克(图一)。高螺髻,面相清瘦,眉如弯月,秀目小口,双耳下垂。身着交领裂装,手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于长方束腰须弥座上,宽大的衣裙褶叠垂在座前。后有莲花瓣形背光,中部浮雕圆形莲花项光,其上为三尊饰有火焰纹背  相似文献   

7.
1986年8月,淳化县文化馆在考古调查中,于本县固贤乡谈村发现隋代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四面线雕石造像碑一通,随后收藏县文化馆。石造像碑正视呈梯形,上端两角弧形,底下有石榫。碑高83、上宽46、下宽55、厚18厘米。石面用双界格线隔为上下两部分,上截又用双界格线隔为左、中、右三区,中间线雕花兰,左右线雕面向中间的蹲狮。下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隋代开皇年铭鎏金铜造像数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1.开皇二年张万通造像单身坐像,通高14、像高3.9厘米。佛高髻,面丰圓,披广袖通肩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束腰四足高方座上。后有举身舟形大背光,背光上阴刻莲瓣纹头光及身光,外圈饰阴刻火焰纹(图一)。方座的左、右侧及后面刻铭38字:"开皇二年正月八日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6,(10)
正13.宋代井陉窑银锭形刻花卉纹枕长20.5、宽12、高11厘米。枕呈"■"形,枕面中心微凹,两端上翘,周壁直立,左右两侧各有一气孔,平底无釉。枕面周边绘双线边框,中心戳印折枝花卉,四周为连续卷叶图案。立壁左右模印相同的鹿纹,前后模印相同的缠枝菊花纹。菊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是长寿、吉祥、坚贞的象征,为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图13)。14.金代定窑酱釉刻莲瓣纹羯鼓长30.5、鼓面直径12厘米。该鼓两端粗、中间细,中空,通体施酱釉,两端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李太屯道路改造建设中发现一座后周佛顶尊胜陀罗尼石经幢,经幢现藏于聊城市博物馆。经幢通高240厘米,为八面柱形,每面宽10·5厘米,高为103厘米。幢分4重。第一重为幢底,四面正方形座。座上有一覆莲形台,莲台共有覆莲八瓣。第图一经幢二重为八面幢柱,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榆林地区文管会征集到南朝刘宋时期鎏金铜佛像一尊,通高16. 3、宽7. 7厘米,重470克。高肉警,躯体清瘦,身着通肩衣、下束腰,双腿曲垂作舒相座式,左手抚左膝,右臂屈肘,右手施无畏印,脚踩覆莲座,下连四足方床,背饰园环形头光,桃形大背光,周饰火焰纹。造像雕法拙朴,衣纹形式化(图一:1)背部阴刻铭文,全文如下: “景平元年正月十四日,佛弟子王世成敬造弥勒像一躯、为亡过父母,现存夫妻、为四恩六道、法界众生但升妙果”(图一:2.图二)  相似文献   

12.
宁夏彭阳红河乡出土一批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文物》1993,(12)
1985年冬,宁夏彭阳县在修筑彭平公路(彭阳至平凉)时。在距红河乡政府500米处的红河岸边发掘出一批石造像,立即报告了县文物工作站,工作站将出土石造像全部收回入藏,并对现场进行了考查。发现出土石造像的周围土层里有破碎的陶片、灰层,推测可能为一遗址。现将这批石造像整理简介如下。 01号为白泥石质(质似白膏泥状,质地较软),高浮雕佛造像。石高18.5、宽9、厚3.5、像高14厘米。石造像舟形,上端为尖叶状,下端为长方形床座,正中雕一袖手端坐佛像,高肉髻,两耳垂肩,面容清瘦,细  相似文献   

13.
1986年9月河北省宽城县大石柱子乡村民石宝清在打石条场内挖到3件北魏铜造像,现分别介绍如下。1.太和十二年(488年)张玄姬造像(图一)菩萨像。通高11.3、像高5.3厘米。头戴宝冠,身穿圆领通肩袈裟,右手手心向内置于胸前,左手下垂握一莲蕾,跣足立于莲台上。身后为舟形火焰纹背光。莲台下为四足床,  相似文献   

14.
隋立观音像     
石刻净瓶观音菩萨立像,是华亭县博物馆于1992年9月征集入馆的。这尊石造像在华亭县南川乡谢家庙村整修土地时挖掘出土,是当时出土的十几件窖藏石刻文物中唯一的一件隋代石造像。造像质为青灰砂岩石,通高40.7厘米,肩宽11厘米。莲座高3.5厘米,直径为10.5厘米,仰莲状,呈圆形。整个造像线条流畅,造型逼真优美,装束华贵,头上宝髻高耸。宝冠正面有小化佛,头部略低,双目微微俯视(面颊、鼻部略有磨损)口唇抿闭,气度庄严慈祥,善良典雅。右臂曲举(右手残缺),左臂下垂手持净瓶。天衣,胸饰,腰巾罗裙,环绕飘带,自颈、肩垂腹落…  相似文献   

15.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件20世纪50年代征集的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石造像。其造型古朴凝重,粗犷浑厚。1993年9月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文物。造像用灰砂岩雕凿而成,背光及佛像右膝残缺。通高241厘米。佛像结跏趺坐于长方形基座上,高153厘米。体态健硕,颈项粗短,头部稍前倾,磨光肉髻,面相方圆,额际宽平,两耳垂肩。面部虽磨损,但仍可看出其双目俯视,鼻翼宽丰,嘴角微翘,略带笑意。身着通肩袈裟,质地轻薄,紧贴身躯。衣纹为线刻,较流畅。胸前褶襞偏垂右侧,双臂及腿部褶襞作平行弧线,左右基本对称。衣下缘掩双膝,足不外露。双手置于…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61,(12)
唐开元匕年造天尊像一尊,系1957年由安邑县中陈乡征集来的(页5上图)。像高177、下宽100厘米,原来右手残缺,左手断为数块,后经复原。另有石座高74厘米,前中宽67、两侧中宽70厘米,四面刻铭文及线雕供养人像。从座前"天尊象铭并序"中可知造象主为"观主赵思礼",铭记两边有赵思礼与"上坐田□木"的洪养像,皆已糢糊难辨。在座的左侧刻"弟道士知玄"等供养像,右侧刻"监斋赵名盖"等供养像,像皆拱手持版或持莲花、经卷之类,立于莲台上,头部绕以云气,显示出虔  相似文献   

17.
1981年9月,延安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延长县罗子山乡石佛村发现一批佛教石造像。这批造像风格独特引人注目。一、这批石造像共7尊,包括佛弟子、菩萨、侏儒。 1.阿难像,通高80厘米,光头,足踏覆莲座,袒胸,著袈裟。双手合抱于胸前,袈裟一部分从右臂搭下。背侧有石屏壁。面部下颏及嘴、鼻稍残。面容表情作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状。阿难为释迦佛的两个胁侍弟子之一(图版四:4)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年冬,在临潼县唐华清宫的昭阳门外(骊山第二峰老母殿),距地表约三米多深处,发现隋代带铭鎏金铜佛一躯,铜镜两面。可惜铜镜已散失,铜佛现由临潼县博物馆收藏。佛为站姿。通高10.7厘米,佛体高5.8厘米,莲瓣束腰须弥座高1.4厘米,足床高3.5厘米.宽4.2厘米(图一)。佛作球状高髻,头披佛巾(类似近代披风),垂于肩下。面稍瘦削,眼微闭,抿唇。手姿为两掌面前,左手取手指下向,右手取手指上向,作受礼状。  相似文献   

19.
1983年9月,云南大理城内一处旧房基下发现一通碑石。碑通高3、宽1.2、厚0.2米。半圆形碑额,高、宽1.2米,正中刻楷书"加封圣诏"四字,周刻双龙捧日浮雕。碑身高1.8、宽1米,四周刻缠枝莲纹,中间刻碑文。文分上、下两段。上段刻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下段刻至大二年(1309年)尚书省据旨行文各地建立加封孔子"圣诏"碑石的文告及刻立碑石职事人员名单(见图)。  相似文献   

20.
汉代石雕佳品──蜚廉驾神龟彭柏群1975年,淮阳县临蔡乡七里棚出土一件汉代石雕精品。这件石雕高36.5厘米,底径17.3厘米,为青石圆雕,有平底圆座。座面隆起,上趴一石龟,四足支撑,尾垂于座,伸首鼓目,龟甲上刻回字裂纹。龟上驾一蜚廉,下肢蹲坐,长尾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