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行业博物馆应运而生,近年来出现蓬勃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富有活力、新兴的博物馆类型,行业博物馆一定程度上补充并冲击了原有博物馆类型单一的局面。与此同时,对行业博物馆的发展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杨怡 《东南文化》2002,(11):59-63
行业博物馆怍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类型正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试从行业化、博物馆自身及都市化产业运作三个角度,对发展行业博物馆的意义和现实必要性做一剖析。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行业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陈列内容和展示形式为我国博物馆大家庭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不仅发挥了博物馆收藏、教育和研究等功能,而且在本行业的精神产品提供方面做出了贡献。结合本人在行业博物馆的工作实践,对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谈一下比较浅显的见解,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博物馆同仁批评指正。一行业博物馆的特点“行业”“和行业博物馆”这两个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解释,我个人的理解,行业是指国民经济分类中比较集中,比较独立,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某个经济分支或经济体系。或者可以理解为…  相似文献   

4.
苟艳红 《文史月刊》2012,(Z3):88-89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年来行业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体制的博物馆在我国悄然兴起,北京目前已存在的行业博物馆有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等。在广州也先后建立了广州金融货币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等各种类型的行业博物馆.在其它城市,各行各业的博物馆也相继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我国"以国有博物馆、纪念馆为主体、各行业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为两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运营方式的中国博物馆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中"。基于此,本文对行业博物馆发展问题和对策做出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博物馆,此后各个行业开始效仿建立起本行业的博物馆,目的在于展示该行业遗存物以及文化,这些行业遗存物凝聚了近现代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近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可利用资源不足、藏品征集渠道不通畅等原因,导致诸多珍贵文物散落各地,同时藏品体系的搭建也受到制约和限制,长期影响着行业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然而行业博物馆是众多博物馆类型中重要的一种,它的发展与未来均与博物馆事业紧密相连,因此,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黄洋 《东南文化》2023,(2):135-142+191-192
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博物馆化”是布尔诺博物馆学学派思想的关键词汇,于1972年首次使用,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被普遍使用。“博物馆化”可理解为将物件的物质性与观念性自其原有的自然或文化脉络抽离,并赋予其博物馆地位,将其转变为博物馆物或使其进入博物馆领域的操作。此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领域也都广泛使用“博物馆化”一词。该词汇的含义逐渐广泛,从狭义的博物馆学领域有了广义的理解,指其他领域借用博物馆的方法或功能进行操作。无论在何种领域,我们都要警惕过度“博物馆化”的弊端,避免未来再反过来“去博物馆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瓷国,早在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就已发明了瓷器,它的出现比欧美国家大约要早15个世纪,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物质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因为中国发明的第一件瓷器就是青瓷,所以青瓷也就享有瓷器之“根”、瓷器之“母”的美誉。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以收藏。陈列、研究中国古代青瓷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一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和陶瓷界的瞩目,成为各界人士欣然向往的知识殿堂。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坐落在宝安南路2095号,是一处环境优美、风…  相似文献   

8.
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之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博物馆办馆的指导思想。一切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是博物馆的根本任务。本文就甘肃省博物馆社会免费开放之后,如何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工作,谈了几点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对该行业秩序的发展及其法制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作为博物馆行业的最低道德标准和兼采各国经验总结而成的国际性道德准则,对博物馆行业国际秩序的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对于一国文物、博物馆法制的完善也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博物馆行业自律系统,现行法制也不能完全满足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为参照,完善博物馆行业治理体系,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教授、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先生,在2011年7月27日的《中国文物报·博物馆周刊》发表《历史类博物馆“艺术转向”的隐忧》一文,提出当代历史类博物馆需要引起警惕。我再三阅读,认为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张礼智 《文博》2012,(1):57-59
有感于文学评论鞭辟入里的剖析对文学创作的积极作用,以及博物馆学研究中批评精神的缺乏,本文提出“博物馆批评”的概念,并从博物馆批评的定义、内容、条件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论证,最后提出只有博物馆批评家现身,才能完成批评事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马琳 《东南文化》2023,(6):141-146
随着策展人制度的兴起,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策展理念方面不断交融,对话展是策展融合的产物,在博物馆和美术馆有不同的特征与体现,由此引发了关于“美术馆的博物馆化”与“博物馆的美术馆化”现象的讨论。对于这一现象,不能仅从阐释的角度去理解,还应将其置于策展人制度发展这一语境中探讨。这种现象是博物馆、美术馆在策展方面不断融合的结果,也是博物馆、美术馆打破自身边界的一种体现,为双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3.
陈曦 《文物春秋》2000,(5):32-34
“陈列计划”一词出自前苏联阿·伊·米哈依洛夫斯卡娅编写的《博物馆陈列的组织与技术》一书。陈列计划作为陈列内容编写本的名称 5 0年代被我国博物馆所采用 ,一直沿用至今。教科书和著述文章也多采用这一称呼。此外也有称“陈列大纲”、“陈列提纲”、“陈列方案”的。关于陈列计划与陈列内容编写本名实不符的问题 ,周筠先生在《谈陈列内容编写中的几个问题》(见《中国博物馆》1997年第 3期第 71页 )一文中已经指出。笔者同意周筠先生的这一看法 ,但不赞同周先生把陈列内容编写本与陈列计划完全割裂开来 ,称陈列内容编写本为“内容文字本…  相似文献   

14.
行业博物馆有着突出的专业属性和行业特征,不同于传统的文物系统博物馆,它以展览策划等为代表的基础性工作都带有较为鲜明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中,公众呼吁更为积极的文化建设,博物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项,在展览策划上要创新思路,从人的角度出发,为公众提供特色丰富的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尹凯 《东南文化》2024,(1):131-137+191-192
2022年8月24日,博物馆的最新定义在布拉格召开的第26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大会上正式通过。无论是历经坎坷的修订过程,还是新鲜出炉的定义本身,都已经并将持续在博物馆世界内外引发广泛热议。博物馆新定义巧妙处理了困扰博物馆已久的张力关系,并最终在定义文本中达成了巧妙的平衡。具体而言,“两段式表达”巧妙处理了必选与备选、普遍与多样的关系;一改三年前的激进姿态而兼顾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保持着对潜在变革的预测与引领;首次写进定义的伦理与专业以一种互补关系服务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与其说博物馆新定义是各方妥协的产物,毋宁说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方对“何为博物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杨君 《中国钱币》2013,(1):80-80
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ICOMON)第19届年会于2012年10月15—17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应举办方邀请,中国钱币博物馆代表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组团出席此次会议,并应法国图书馆币章部的邀请赴巴黎访问。此次年会主题为“钱币与银行博物馆:新的挑战与远景”。共有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40余名代表到会,13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会议由摩洛哥央行博物馆,即马格里布银行博物馆承办。与会代表就“数字博物馆理念和技术在博物馆业务发展中的应用”、“如何使博物馆更接近公众”、“如何在教育下一代方面发挥重要角色”及钱币银行类博物馆促进国家金融遗产的保护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上.周卫荣作为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亚洲区执委主持了会议的有关议题;杨君代表中国钱币博物馆作了“中国钱币博物馆在数字博物馆领域的新探索——以‘反假货币展数字博物馆’为例”的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并演示了“‘反假货币展’数字博物馆”。中国的数字博物馆项目引起与会各国代表的浓厚兴趣,纷纷发言给予赞誉和高度评价.有的代表还详细询问了这个数字博物馆项目的制作周期、参与人数、项目费用等问题,并希望能看到该项目的英文版。  相似文献   

17.
尹凯 《东南文化》2018,(4):82-89
20世纪90年代,学界对当代社会生活领域的理解样式深受后现代阐释的影响。社会结构、生活模式、知识体系等层面的巨变引发了人文科学领域的全面危机与反思,博物馆世界也不例外。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持续发酵和不同研究范式的陆续出现,重新思考博物馆本质与角色的当代博物馆理念应运而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博物馆管理、组织与沟通的角色重置;二是新博物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的价值转向。当代博物馆理念的梳理与思考对于理解诸多经验层面上的博物馆现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高文杰 《南方文物》2004,(2):120-122
时下,在我国博物馆尽吹收藏现代物之风,这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对博物馆工作的一次全新诠释,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充实了馆藏,还锻炼了队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些馆对什么是现代物、哪些是博物馆要征集的现代物在概念上有些模糊不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馆在现代物征集工作中求“大”求“全”.致使博物馆库房容纳不下。还有的馆求“精”求“美”,范围过小。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物界对现代物的把握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收藏文物的仓库到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经历的是职能的优化;从部分准入到面向全体,博物馆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学者们更加重视对观众是否去博物馆参观这一问题的探讨。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从参观大潮到门庭冷落”这一说法进行求证,得出了免费开放下的博物馆热潮并非所有博物馆都有,而是聚焦于国家和省级名馆;参观门票上的免费也并未对全国博物馆参观数据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引出文化对于博物馆参观的无形影响。第二个部分是根据文化对博物馆的无形影响,从观众、馆方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分析当前影响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丁立明 《南方文物》2003,(2):125-126,111
2003年2月19日深夜,影响了几代人的“老博物馆”在几声沉闷的爆破中,与南昌市民“永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