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4月23—26日,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30余位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反思、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传播、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贸易、国家政策与海上丝绸之路、海疆文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开幕式上,彭卫、吴义雄分别作了大会发言,评述了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6,(3)
正中国古代有两大举世皆知的恢弘史迹,一是蜿蜒于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一是流动的丝绸之路,蜿蜒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漫长的丝绸之路则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直至今天,丝绸之路仍然被人们视为开放欧亚大陆桥的象征。丝绸之路,从广义来说,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他1967年出版的《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专著中初次提及,这个概念如今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作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开发利用海洋有久远的历史,古代研究中西方的交通道路有海陆两种,其中,中国丝和丝织品通过海陆运输给西方,因此被称为海上西方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沿线国家的海洋活动。广州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是中外海上贸易的枢纽。本文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为切入点,在概述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上,探讨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现实意义,旨在说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以期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1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20周年。10月底,学会联合云南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在昆明召开了“西南、西北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首次汇聚研究西南、西北和海上三条丝绸之路的学者,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比较研究,显示了丝绸之路纵横两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体现了多学科大视野协作与专题深入研究的两大学术趋向,基本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丝绸之路断代及内涵的讨论值得关注。有学者提出,传统的丝绸之路概念已不准确。丝绸之路应为中国古代沟通中外海上和陆上以丝绸贸易为标志的商路,丝绸之路不止一条,…  相似文献   

5.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贸易大船的"龙骨",是千千万万农民、手工业者、渔民、海商的衣食父母,甚至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和信仰源泉。当我们从遗产的角度审视海上丝绸之路时,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的源泉,古代是,现代是,未来也是。  相似文献   

6.
从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看世界多元文化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师平 《收藏家》2012,(10):37-41
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公认的丝绸之路三大分支之一,和陆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是联接古代中国和中亚、波斯以及欧洲、非洲和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起始于西汉,至"大航海时代"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属于世界贸易文物,其文化特点是既有输出也有输入,体现了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都是我国古代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福建是世所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主要起点。从汉唐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独特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国银币流入福建,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存世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外国银币,是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起点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属于比较发达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外商贸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于路上丝绸之路的一天重要海上经贸通道,最早史料记载在汉代已经开始通过海路进行对外贸易,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泉州作为我国当时重要的出海港口,见证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泉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进程。文章研究中将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背景,探讨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笔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泉州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盛况,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对泉州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丹  梁保明 《东方收藏》2022,(4):126-128
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出土了众多的历史文物,这些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见证了古代合浦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由于北海拥有厚重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就为当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北海可以从改造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入手,打造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公园、文化旅游节、观光旅游项目以及特色民宿等,提升北海作为旅游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正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在历史上曾设立过宝安县、东莞县、新安县等,管辖范围覆盖今深圳十区和香港。将6000多年的人类开拓史、1700多年的宝安县历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和大鹏城史等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看,深圳历史已经深深铬下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这些印记不仅是两者文化底蕴的象征,更是未来深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引。在以往研究中,对深圳的历史研究多是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以深圳特区发展历史研究为主~([1][2][3]),而专门针对深圳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大通道,也是古代中国与亚欧大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20世纪90年代的学者根据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不同地域和环境,将原来所说的丝绸之路分别冠名为"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路",把途经北方草原的路冠名为"草原丝绸之路",把途经海上的路冠名为"海上丝绸之路",把云南进入缅甸、印度的路冠名为"西南丝绸之路"。我们这里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传统意义的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也称沙漠路)。穿越宁夏境内的就是绿洲丝绸之路,依丝绸之路的分段和走向,宁夏境内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  相似文献   

12.
由张忠山主编,中国钱币学会丝绸之路货币组各成员省区学会集体编写的《中国丝绸之路货币》一书,近期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西汉至明清时期的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与货币、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与货币、南方丝绸之路与货币,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与货币。  相似文献   

13.
王本祥 《岭南文史》2014,(1):I0001-I0001
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海上交通路线,以丝绸贸易为标志,成于秦汉,荣于三国隋朝,炽于唐宋,延于明清。学者们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理解,在道路起止时间、地域范围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对其历史存在却并无异议。我省凭借着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积淀了丰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最早的始发港——徐闻、最大的贸易口岸——广州等诸多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颇负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然后概括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历史和各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征,最后就海上丝绸之路在海上贸易发展、增进文化交流、推动航海技术和海洋科学发展、提升区域地位等方面的历史作用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5月8日至10日,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王永生、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杨君、征集保管部主任赵颐丽一行应邀前往澳门,接收了澳门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李洪先生无偿捐献的"海上丝绸之路古国货币"150枚。这批钱币经著名钱币学家杜维善先生审核并补充部分实物,涵盖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关主要国家及地区,基本勾勒了海上  相似文献   

16.
广州南海神庙位于黄埔区庙头村,“是古代岭南地区最重要的祭海场所,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1991年2月9日,联合国教科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和平之舟”来中国时,就是按古代传统,下船伊始,  相似文献   

17.
陆芸 《丝绸之路》2013,(2):13-16
“海上丝绸之路”一词是舶来品,它最早由外国学者开始使用,我国老一辈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采用的是“中西交通史”、“南洋交通史”、“海交史”等称呼。20世纪80年代,国内有学者开始使用“海上丝绸之路”,但此词的普及是在联合匡l教科文组织实施《“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项目》后。本文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北海、广州、漳州、泉州、福州、扬州、宁波、蓬莱八个城市为中心,对近30年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钦州古代有通往国内外的黄金水道,有丰富的物产和始发港,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海上丝绸之路关联着古代世界中低纬度的主要海域及沿海地带,东至东亚的日本列岛,西达地中海西岸,构成了人类古代海洋文明的空间主体。根据地理空间特质及历史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所关联的区域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中海。东亚板块:包括中国沿海、日本及朝鲜半岛。其中,中国东海与南海沿岸的港口,是东南亚板块进入东亚板块的主要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全线各主要文化要素的汇聚之地。东南亚板块:包括中南半岛和东南亚海岛地区。其中,马六甲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主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丝路文明研究中心承办的文明交往的意义——以"一带一路"为中心的历史与现实思考高层论坛,于2018年4月20—23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多所著名高校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论坛,共提交论文21篇。多维视角下的丝路文明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历来备受学者关注。李国强《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