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骆驼精神     
正叶剑英在纪念任弼时同志时曾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民主革命时期的任弼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楷模李保国等优秀同志不都是这样的骆驼吗?"忠"如骆驼——品性忠诚,心系主人,甘于奉献。骆驼最大的特质便是忠诚,忠诚于主人,忠诚于使命。骆驼不仅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地为主人驮载货物、游离放牧,还可以助其抵御狼袭。一名合格党员首要且最硬的政  相似文献   

2.
楚鹏 《风景名胜》2014,(1):21-21
正每年一月的第三个周日,在土耳其塞尔丘克的以弗所古代竞技场都会举行一场很独特、很有趣的斗骆驼比赛,也称骆驼摔跤冠军赛。据说,斗骆驼比赛是在200年前兴起的,起源于一些商队和游牧人家之间游戏。现在则流行于土耳其南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它虽不像西班牙斗牛那样血腥刺激,但却同样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九年,在西安西郊中堡村的一座盛唐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大批绚丽多姿的三彩及彩绘文物,其中的三彩载乐骆驼(图版叁:1),以其精美的造型、艳丽的色彩、逼真的形象而为世人所注目。现藏陕西省博物馆。骆驼通高48.5、乐俑高11.5厘米。骆驼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昂首张口,舌尖上卷,两耳竖起,作仰天嘶鸣状。骆驼周身施白釉,并饰有赭黄色釉斑;头顶、颈部、前腿上端的长毛及尾巴均施赭黄釉,尾巴自然贴于臀部右侧,呈弯曲状。驼背上垫一椭圆形蓝色须边的毯子,两峰之上架有深绿色的  相似文献   

4.
动物避暑趣闻严永和骆驼升温骆驼为了抵抗高温和干热,就采取升高自己的体温,进而超过外界的气温,这样就不会出汗,又可减少体内的水份蒸发。到了晚间,骆驼体温随着外界的变化又会降下来。泥鳅夏眠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到了夏天河水干枯时,它就钻进泥浆里不...  相似文献   

5.
沙武田 《文物》2021,(2):51-58
<正>三彩驮囊骆驼作为唐墓"旧材料",是大家熟知的考古资料,西安、洛阳两京地区多有出土。作为丝绸之路象征符号的骆驼[1],自北朝、隋唐以来,一直是体现墓主死后世界生活和所拥有财富的常见随葬器物[2]。颇为有趣的是,从历代墓葬出土的各类骆驼看,古代艺术家在强调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的同时,往往会把观者的视线聚焦于双峰间驮载着的五花八门的物品,  相似文献   

6.
绩溪人素以勤劳朴实、排除困难、负重前行、奋力进取著称,自喻为“绩溪牛”、“徽骆驼”。胡适曾题词“努力做徽骆驼!”给绩溪人颇多激励。在“徽骆驼”精神的熏陶下,绩溪自古以来无论从商的从文的,人才辈出。清乾隆《江南通志》有“新安之属,以县名者六,邑小士多,绩溪为最”的记述。在当代.著名编辑家、出版家、评论家、翻译家王子野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王子野生于1916年,绩溪县瀛川乡仁里村人。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作者着力于人生的探索,在祥子的人生悲剧的描写中,揭示人性的善与恶。《骆驼祥子》中有三个让读者玩味的设计,以骆驼的外号设计了祥子悲剧的人生,以洋车设计了祥子人生经历,以小福子设计了祥子人生感悟,通过三个设计,老舍先生厚重地揭示了旧中国下层社会小人物必然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他们在追求、失意、挣扎和沉沦的过程中各种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8.
父亲任弼时有三个绰号:“骆驼”、“被子”和“党内的妈妈”。“骆驼”是忍辱负重的意思,叶剑英曾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而叫“被子”,是因为父亲为人厚道、公道。  相似文献   

9.
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和河西出土文物透露了汉代重视天马轻视骆驼的原因。汉代张骞通西域后,骆驼被逐步引进汉地,其作为外来"奇畜"不为人知与熟悉,也缺少相应精湛造型的艺术品,与唐代出现的大量骆驼文物相比,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因而汉代人们梦幻的天马成为真实的外来引进物种,代替真实的骆驼成为了充满想象的神奇动物。可见汉代丝绸之路真正的标识符号应是天马而不是骆驼。  相似文献   

10.
沙漠戈壁话骆驼李忠文骆驼是“沙漠之舟”。谈到沙漠,人们会联想到古丝绸之路那茫茫戈壁滩上连绵不断的骆驼队。1927年,瑞典旅行家斯文·赫定在新疆考察游记中记载遇到过1200峰和800峰的两个骆驼商队。他自己的考察队,也有230峰骆驼。骆驼,在人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雇于大商号,驼户只收“脚钱”(运费),往来于丝路上的商人、使者,大多都骑骆驼。有些大商号,自己经营驼队,如民国时期张掖裕泰隆商号就有庞大的驼队,其足迹东至包头、京津,西达西域。驼队所经之地,大都是沙漠、戈壁和草原,往往数十日渺无人烟,因此每一帮驼队,必须有几只骆驼专驮帐篷、水桶、炊具及行李皮衣之类。有妇女小孩的,则在驼背上搭一驮轿,上有篷盖,像大篷车一样,可以在上面坐卧。驼队每11只骆驼为一小队,俗称“一把子”。最后一只驼的驼颈上或夹杆上挂一只扁圆桶形的铃铛,以防驼只夜间断缰走失。每一把子骆驼,必须由一至两人专管专拉,这些人叫“驼把式”,多年甚至一生拉驼的人则称“骆驼客”。他们经验丰富,夜不迷途,有的可以在行进途中睡觉。每只驼一般驮重100公斤,俗称一个驮子。不论装卸,都由驼把式个人操作,无需别人帮助。途中若遇狂风大雪,帐篷搭不起来,驼把式们就把骆驼拉成一个圈儿卧倒,人们在圈中拂开积雪,铺上栽毛褥子和脚镫毡,盖上大皮袄,睡在骆驼颈项下面。骆驼颈下的嗉毛可以把人完全覆盖,人就可以温暖地度过风雪之夜。在河西驼队中,民勤驼队独具特色:一是行走与歇息时间的不同。宁夏驼队和蒙古驼队出外长行,一般是昼行夜宿。夜间骆驼吃草...  相似文献   

12.
李紫超诗选     
《神州》2010,(11):90-91
沙漠 把你的尸骨埋进戈壁 骆驼不再是骆驼,而是沙漠 我,千年踯躅在沙漠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11,(6):4-5
品牌传奇BRAND LEGEND2003年,国际知名品牌美国"骆驼"与中国乐登户外用品公司合作,全面授权乐登公司在中国开发、设计、生产、销售"骆驼牌"户外装备;从此,一个豪放不羁、鲜亮明快、粗犷却不乏细腻的骆驼品牌,以其差异化的视觉营销模式迅速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强势品牌地位。短短7年,"骆驼"品牌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过硬的产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一段凄美婉约的旅人故事,一份旷古绝世的大漠传奇…… 都知道新疆曾经有一个古楼兰 后来竟深陷沙漠,死亡了,消失了。 对于这个楼兰,我没什么要说的因为即使它的废墟,我到现在也还没有拜谒过。我的楼兰是一个散落在戈壁深处的西部小镇,天远地远得同月亮一般。探险月球是人类的一大壮举。而勘探队走进小镇全是仰仗骆驼的牵引。18天后,骆驼渴死了,人不得不去找水。找水过程中的人,喝了骆驼的血,又喝自己的血,最后不得不用小便拯救自己。水,找到了,人们没有再从这里走出去就留了下来,因为这里的水甜,喝了还想喝。一杯一杯地喝…  相似文献   

15.
文辉 《文博》2000,(2):57-60
耀州窑素胎黑彩瓷七十年代大量出土于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并在此之后,其他窑址也偶有发现。器物类型有:盆、灯、釜、盂、碗、盘、钵、骆驼、鸡、马、猴等。素胎黑彩瓷是在胎体制成后,用毛笔或毛刷等软质工具,蘸以釉药绘画于胎骨之上,习惯上谓之“软法”。纹饰多以动植物纹为主,几何纹次之,纹样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写实规整中力求夸张变化,古朴意态中竟显雅拙神韵,作品充满了纯真、自然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因其能吃苦耐劳,又能驮运致远而备受游牧民族的喜爱。为了祈求骆驼能够繁衍兴旺,古代牧人们喜在精美的丝绢上精心描绘骆驼神。由于时代久远,这种绢画已十分稀少,笔者在蒙古乌兰巴托“骆驼博物馆”中,有幸看到了一幅驼神画。 这幅绢画上,描绘着一峰正在奔跑的骆驼。在骆驼背上,骑有一位神勇可怖的人:他有三只眼,右手持一道尖头令牌,左手持法器,蓬发直竖,飘带飞舞,祥云缭绕在骆驼与神人背后。这位骑驼的神人,就是蒙古草原上传说中的骆驼神。 在蒙古草原和沙漠地区,牧人们对骆驼神十分崇拜,相信他可以…  相似文献   

17.
权鹏飞 《旅游》2012,(7):88-93
骆驼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被誉为"沙漠之舟",而常年牵着骆驼游走四方的人被称为"骆驼客"。如果说开辟古丝绸之路骆驼功不可没的话,那么,"骆驼客"则应名垂青史。如今,历史的车轮与大漠驼队显然已经拉大了距离。昔日的沙漠骄子"骆驼客",你们还好吗?面对新世纪的到来,你们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沈骞 《南方文物》2014,(1):201-202
<正>姜伯勤先生在《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一书中的《唐安菩墓三彩骆驼所见"盛于皮袋"的祆神——兼论六胡州突厥人与粟特人之祆神崇拜》一文中提出①:六胡州粟特人、唐定远将军安菩墓所出一具唐三彩骆驼鞍鞯皮囊上有一神兽型神像,为研究六胡州粟特人文化与突厥人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线索,初唐以迄盛唐,由于粟特人在突厥部落  相似文献   

19.
炫色菲斯城     
Kurt 《世界》2013,(12):120-127
迷宫般的蓝色城市飘散出通红的香料味道;在黄沙和绿洲间穿行着黑白色的马儿和淡黄的骆驼,菲斯的色彩持续了千年,从未褪色。  相似文献   

20.
灵州道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路网分布于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腹地。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考证,可以断定这一地区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西北最重要的盐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运盐驼道,在沙漠戈壁中与灵州道交错重合。骆驼是古丝路的象征,在处于农牧文明交汇地带的盐运路网中,它们与驼客和谐共生,产生了颇具人类学研究价值的骆驼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